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12: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析
《游园【皂罗袍】》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文诵读中的一篇,选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
《游园【皂罗袍】》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标指出: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教材中的“古诗词诵读”栏目,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游园》是明清传奇,与之前学过的元杂剧《窦娥冤》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欣赏《牡丹亭》独特的“诗化的戏剧语言”,可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戏曲的了解,培养阅读古代戏曲的兴趣。
【皂罗袍】是《游园》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而且《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学生在欣赏中可以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培养初步欣赏剧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品味戏曲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从唱词中深入理解杜丽娘形象特征,以及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戏曲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理解杜丽娘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情真意切的文字: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杨,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在演习戏文。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听了这两句,黛玉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一首短短的曲子竟使林黛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里面确有奥妙。这首曲子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游园【皂罗袍】》。
二、展示,知人论世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3.《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
三、初读,感知其情
活动一 品味词曲韵味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曲子。
2.随机点名学生诵读,品读这首曲子。
3.欣赏名家朗诵视频。
4.学生根据总结的朗读技巧及观看视频感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作品。
活动二 感知词曲大意
三、品读,细察其味
1.从这首曲中,你能读出怎样的杜丽娘?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补充汤显祖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曹雪芹推崇《牡丹亭》,在《红楼梦》中有9个回目写到了《牡丹亭》。
2.你认为这首曲子抒发情感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
五、比读,拓展巩固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你认为这两首曲子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六、欣赏昆曲,布置作业
选择《游园》中另外五支曲子中的任一曲子,写一段200字左3的赏析性短文,也可以几支曲子结合起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