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6 14: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同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二氧化碳等物质
C.①中红细胞中的O2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2.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有关突触传递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3.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4.如图是人体内激素调节葡萄糖代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②是已知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能抑制肝糖原分解
B.激素①和肾上腺素均是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C.激素②作用于全身其他组织细胞时能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
D.若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受损,将会使激素②无法进入靶细胞内,从而患糖尿病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⑥ B.②⑤ C.③⑤ D.①④
6.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的促进作用和高浓度的抑制作用
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类似物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8.图1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图2表示生长素对植物不同部位的作用效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从图1可知,要探究该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合浓度,应在8-15ppm之间再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值进行实验
B.从图1可知,该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为15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C.若图2是在黑暗中水平放置的绿豆幼苗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映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C点,表示茎远地侧的是B点
D.若图2中的B点是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则A点可为背光侧的浓度
9.如图为多种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①②分别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B.对于同一器官而言,a浓度一定大于b浓度
C.在植物激素中,能促进植株生长的激素只有①和②
D.③应该是乙烯,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10.分析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
A.图甲由于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B.图乙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所以外侧生长得快
C.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暗箱及植株整个装置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幼苗将弯向小窗
D.图丁中放M的胚芽鞘向一侧弯曲,而放N的不弯曲
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2.某弃耕地存在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
D.在该弃耕地发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13.资源的合理使用既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表示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14.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样方法
B.在a年内,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点后,乔木可能占主导地位
16.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增强,导致自然生境片段化,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D.边缘效应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但不会影响其物种丰富度
17.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酵母菌数量为死菌和活菌的数量之和
B.计数时应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C.若血细胞计数板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可稀释后再计数
D.不同实验组测得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18.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图1 图2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图1中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19.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
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
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
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0.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B.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C.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D.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2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2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23.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24.为研究农药甲胺磷和乙草胺对土壤中的产甲烷菌数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向盛有相同体积的培养液和产甲烷菌的3组试管中分别加入0.1mL的甲胺磷溶液(1.0mg·L-1)、蒸馏水和乙草胺溶液(1.0mg·L-1),定期取样测定产甲烷菌的种群密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初期,加入甲胺磷后产甲烷菌的分裂速度加快
B.是否加入甲胺磷和乙草胺不影响产甲烷菌的环境容纳量
C.若增加药量,则乙草胺组产甲烷菌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可能延长
D.加入乙草胺后,产甲烷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减慢后加快
25.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表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间
B.生物实际生态位的宽度小于其基础生态位的宽度
C.环境变化使可利用的资源大幅减少时,生态位宽度不变
D.宽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强度可能小于窄生态位的
26.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和当年的种群数量(N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 N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蝗虫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B.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当燕郤种群数量长期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仍然会增加
C.当燕鹆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S点
D.乙曲线中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小于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二、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题3分,共12分,在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1分,有错选的0分)
27.下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且均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某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别刺激A点和B点,观察M和N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
B.刺激A点,M和N都将发生相反的两次偏转
C.图乙中ab段没有离子进出神经元,膜电位不变
D.图乙bc段神经元先Na+内流,再K+外流
28.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凋亡,用于治疗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等疾病,但长期使用存在较大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器官移植时,适量使用GC能提高成功率
B.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过强
C.长期使用GC可能导致高血糖
D.过敏和类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29.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他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水稻根具有负向光性。研究人员检测不同光强条件下水稻根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强(40klx) 210.5 421.7
光强(100klx) 184.8 498.6
黑暗 418.6 418.6
A.水稻根部细胞存在光受体,能感受光的刺激
B.根的负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在低浓度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C.单侧光引发根部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是水稻根负向光性的主要原因
D.根的负向光性与光照后细胞内生长素被降解有关
30.某机构对一岛屿上的两个种群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甲数量增长呈“S”形,在t3时种群甲数量达到K值
B.t1-t3时间内,种群乙数量先降低后增长,最后稳定
C.在t2-t3时间内,种群甲的数量增长,而种群乙数量下降
D.种群乙在t1时刻数量最多
非选择题(共36分)
31.(共7空,每空3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表示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________(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32.(共5空,每空3分)在一个长期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科研人员对其中动物A和动物B的种群密度进行了数年的追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数据构建了两种数学模型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由图甲可知动物A与动物B为捕食关系,其中捕食者是动物________
(2)在调查的这段时间内动物B的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__。
(3)根据图乙可知动物B的K值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N1”“N2”“N3”“P1”“P2”“P3”)。图乙坐标曲线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存在着________调节机制。
(4)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大小的意义有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大同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6个题,共52分)
答案:1-5DBDDB 6-10ACBCC 11-15CCCBA 16-20DBBDB 21-26CCADCB
二、不定项选择(本题共4个小题,每题3分,共12分,在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1分,有错选的0分)
27.BCD 28.AC 29.C 30.ABD
31.(每空3分,共7空,共21分)
(1)出生率和迁入率 年龄结构 (2)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λ-1
(3)偏大 (4)性别比例 (5)生物防治
32(共5空,每空3分,共15分)
【答案】(1)B
(1)在K值上下波动(或维持相对稳定)
(2)P2 负反馈
(4)决定该昆虫的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检查保护效果或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