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
1.A解析: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蚌壳灼烧成的蚌壳灰为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
钙,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钾可用于精炼丝绸,A项正确
2.B解析:氟气作氧化剂,水作还原剂,A项错误;金属钙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B项正确;水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项错误;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项错误
3.D解析:FeCl2→FeCl,Fe元素由十2价升高为十3价,Fe元素被氧化,A项错误;BaO
→Ba(OH)2,Ba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项错误;Cu2S一CuO,Cu元素由十1价升高为十2
价,Cu元素被氧化,C项借误;MnO2→MnCl2,Mn元素由+4价降低为+2价,Mn元素被
还原,D项正确。
4.A解析:C1、SO、Cu+在溶液中不发生反应,A项符合题意;CO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
大量存在,B项不符合题意;HCO可与OH发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MnO在溶液中显
紫红色,D项不符合题意。
5.A解析:将浓盐酸滴在KC1O3品体上,有C2生成,C12具有氧化性,与KI反应生成I2,使淀
粉溶液变蓝,A项正确;浓盐酸挥发出的HCI、C2与水反应,生成的HCI和HCIO均能使滴
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B项错误;Cl2与水反应生成HCI和HCIO,溶液呈酸性并具有强
氧化性,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表现出HC1O的漂白性,C项错误;浓盐酸挥发出的
HCI、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I与AgNO2反应生成AgCI沉淀,D项错误
6.B解析:Th的质量数为232,质子数、电子数均为90,中子数为142,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
为52,B项错误。
7.D解析:CI、Br、I为同主族元素,其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则其单质的氧化性从上到
下依次减弱,A项正确;F,C1、Br为同主族元素,其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其气态氢化
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项正确:C2、Br2、I2单质的状态从气态过渡到固态,密度增大,熔、
沸点也升高,C项正确:CI、Br、I为同主族元素,其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则其单质的氧
化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但是阴离子均没有颜色,D项错误。
8.C解析:绿矾形色似朴硝(Na2 SO,·10H2O),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7H2O,A项正确;由
信息可知生成红色的氧化铁,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有电子转移,B项正确;Fe的氧化
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色赤”物质是Fe2O,C项错误;FSO4·7H2O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
化硫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硫酸,D项正确。
9.B解析:将B(OH)2溶液加入KCI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加入氯化铝溶液中,随着加入
B(OH)z的量不断增加,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加人氯化铁溶液中,直接得到红褐
色沉淀;加入氯化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加入氯化镁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均不相
同,可用Ba(OH) 通过一步实验将五种溶液区分开。
10.D解析: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所以反应时金属钠将在煤油和水的分层处上下
运动,A项正确;Na与CuSO,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先与水反应,反应生成的NaOH又与
CuSO,反应生成蓝色沉淀,B、C两项均正确:钠与CuSO,溶液“先水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
您·1·
【24新教材·YK·化学·参考答案一R一高一上册一GSZW】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
(75分钟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u64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密
1.《周礼》中记载:涑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
这介绍了古代精炼丝绸的步骤:I.丝绸放在光滑的容器里要用草木灰水浸润
透;Ⅱ.将一定量蚌壳灼烧成的蚌壳灰加人上述容器中一起浸泡。上述方法生成
的用于精炼丝绸的物质是
A.KOH
B.KNO
街
C.CaO
D.CaCOs
2.下列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A.2F2+2H2O=4HF+O2个
B.Ca-+2H2O=Ca(OH)2+H2
C.2H,0电解2H2◆+02个
D.3NO2+H2O=2HNO+NO
线
3.下列变化过程中,金属元素被还原的是
A.FeCl2-→FeCl
B.BaO—>Ba(OH)2
C.Cu2S-→CuO
D.MnO2MnCl2
4.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溶液中:CI-、SO、Cu2+
【24新教材·YK·化学(一)一R一高一上册-GSZw】
B.强酸性溶液中:N、C)、NO方
选择题
C.强碱性溶液中:HC()方、C1、Ca2
答题区
D.无色溶液中:K+、CI、MnO
案
5.已知:KC1O+6HC1(浓)=KC1十3C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
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O: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
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gNO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0
○
KClO晶体
含有酚酞的
淀粉一KI溶液
NaOH溶液
A.淀粉一KI溶液变蓝,说明C2具有氧化性
B.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酸性
10
11
C.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2具有漂白性
12
D.AgNO溶液中出现浑浊,说明C2具有还原性
13
6.钍(0Th)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232Th是钍的一种核素,232Th经过中子轰击,
14
可得33U,因此232Th是潜在的核燃料。下列有关器T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是232
B.中子数为90
C.核外电子数为90
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2
7.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C2、Br2、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l、HBr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Cl2、Br2、2的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D.C1、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颜色逐渐变深
·2·
【24新教材·YK·化学(一)一R一高一上册-GS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