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四单元基础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C.《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zǎo) 狡黠(xié) 傅彩(fù)
B.诘难(jié) 咀嚼(jiáo)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 阐证(chǎn) 幽居(yōu)
D.轻鄙(bǐ) 粗糙(cāo) 吹毛求疵(cī)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也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②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
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④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①并列 ②因果 ③转折 ④递进
B.①递进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
C.①并列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
D.①递进 ②因果 ③递进 ④转折
二、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挣脱现实的重重束缚,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火炉前烤火,所有的牢骚、忧愁、愤怒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滕;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mù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到了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一位仰慕已久的朋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驱散( ) 隽永( ) mù( )春风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纯真无邪”中“邪”的意思是( )
A.不正当
B.不正常
C.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
D.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
(4)此文段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
8.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 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百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三 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1)【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
走进东方湿地,
(2)【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3)【活动三】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不求甚解》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9.下列对选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既不能彻底反对也不能片面支持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B.读书做学问必须严谨,坚决杜绝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C.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D.读书不能死抠一字一句,有些不重要的书也可以马马虎虎。
10.下列对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B.读书但当广泛涉猎,重在健全自身品格。
C.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D.读书要重视对文本精神实质的揣摩和把握。
11.下列对第⑤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表达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才会懂得真理。
B.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C.对比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的道理
D.比喻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的道理。
12.下列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亲切,语气平和。 B.含蓄工整,准确严密。
C.语言犀利,准确畅达。 D.直白自然,扣人心弦。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下面小题。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③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④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⑤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⑥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⑦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⑨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有删改)
13.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4.请用原文回答意境和意匠的关系。
15.第⑤自然段写齐白石画虾,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文中说:“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五、作文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意识。什么是危机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危机是“潜伏的危险”“严重困难的关头”。而危机还可以这样理解:危+机——危险往往与机会并存,困难常常与希望相伴。所以,遇到危机时,要捕捉、创造机会化解危险,要怀抱希望克服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你经历过怎样的危机?你对危机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遇到了怎样的危机,又是如何化解的。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C
6.B
7. (1) (qū) (juàn) (沐) (2)奔滕 奔腾 (3) A (4)比喻 排比
8. (1) 感受盐城魅力(畅游绿色盐城) (2) 示例:你好!我是崇文中学文学社的学生,我们社团正在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准备进盐城博物馆参观,想请你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下,您看方便吗 (3) 示例:举办“红色盐城”征文活动,体会抗战精神;举办“红色盐城”演讲比赛,体会革命精神
9.C 10.B 11.B 12.A
13.因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否则,缺乏情趣,没有画意,也感动不了人。 14.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15.举例论证;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真实有力地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6.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17.范文
我的危机故事
“妈妈,我告诉你个事儿,你,你,你可千万别骂我……我,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
过了一会儿,我坐在开往眼科医院的车上,就像小偷坐上了警车;不用拷问,不用责备。愧疚,无地自容,不敢看前面妈妈的车椅,害怕地只想躺下来。我真地会近视么?还来得及后悔么?我真的要失去自己天生的原生的眼睛么?近视的危机从没这么真切地横在我面前。
敢作敢当,不能害怕!我走在没有药水味的医院走廊上,那种坚定而懦弱的神色,还有故作镇静的笑,在我的脸上出现过上百次,却从没有这次那么彷徨,那么无助,那么不安!我知道,如果近视了,看不见的只有我,我还怪不了任何人,这个认知要把我压垮了。不会的,不会的,我这样告诫自己不要失措。你在怕什么,你在怕什么!我不知道,我到底在怕什么。是突然的无力?妈妈眼中的叹息?那种心如刀绞的疼痛么?一心的疼痛!原本那抹淡笑,不知何时又笼罩上一层忧愁,就像桃花开得正灿烂时,枯死突然袭来。
望着自己清澈的眼,里面还有一个我,内心深处一个真实的我,有人还夸过它很美呢!可我马上要失去它了,也许在我昼夜颠倒地看书的时候我已经失去它了……
我心中突然漾起一丝叛逆的期盼,它戴上了黑框眼镜会怎么样呢!但只不过是个酸楚的小玩笑罢了,我亲爱的美丽的眼睛啊,我真的真的爱你啊。
我紧张地叨念着将我归入“近视”二字的度数,一个害怕的数字。
来到验光室,已有一个男孩坐在验光器前了,里面的图片是一轮落日,多美啊!却有一股气体向眼部袭来,那男孩就像中了弹似的,每一次“子弹”发出,男孩便惊慌一抖,带动椅子发出“咯噔”声,他这时一定忐忑不安吧。看他全身都在说着“我害怕。”我闷不住了,低下头嘿嘿偷笑起来。
轮到我坐在那把椅子上,接受第一次攻击,我就像没做心理准备似的,大叫一声,捂住眼想往外逃,唉,这下轮到我妈笑我了。
我忐忑地下了椅子。毕竟心中的“石头”还没有落下,看着医生毫无表情的脸,那始终没有动过的唇,麻利书写的手,没有任何诡异的气氛,可谁不会胡思乱想呢?我蜷缩在角落,微微握起双手,向心中的安吉拉天使祷告,可魔鬼告诉我,其实,干什么要抱希望呢,你对眼睛做了多少可怕的事,还期待它原谅你么?脸垮下了,好几次,泪已经泛出“警界线”了,我真希望上苍再给我一次好好爱眼睛的机会!
终于,在一句“可以吃药治疗”中卸掉理智!我的眼泪涌了出来。我一定珍惜你,这一次,我一定像爱护我的偶像一定爱护你!
只有即将失去,才知道真地要珍惜,我感谢上天给我后悔的机会。今后,我一定牢记这次危机,不让自己处于这种无助的处境中!
危机之中寻转机
“危”和“机”往往是一件事的两面。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能否在危机中看到未来,用牛骨替代猪骨熬汤,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工艺“微创新”,推进了柳州螺蛳粉出口从受阻到“井喷”,无疑就是化“危”为“机”的典型案例。对于深受疫情影响的我们初三毕业生也是一样,如何在危机中寻找转机,是时代给我们出的考卷。
我们的领袖有言:“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就是机。”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一些产业、部分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应看到,重大困难往往会使人突破旧格局、打破旧模式,很可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因而,面对疫情带来的有关压力,我们不能消极对待、坐以待毙,也不能简单规避,而要认真分析其中潜藏的机遇,善于创新、抓住机遇,危机之中寻转机,越是艰险越向前。
机遇总是垂青于敢于革新、善于创新的人。17年前的非典疫情,催生了线上消费,成就了后来中国的世界级电商平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远程会议、生鲜配送等行业已在快速发展。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许多企业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抢抓机遇化“危”为“机”,也充分展现了不俗的创新力、行动力。
大到一个地方、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小到身处这个时代的个人,都会不同程度面临“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捕捉新机遇。
有人说我们这一届初三是最传奇的初三。生于非典,同时还拥有一个奢侈的寒假。自嘲中带着忧虑。我们抛开这些顾虑,把超长假期当做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把疫情的考验当成青年人责任担当的考验,在这个特别的中考年发挥我们的潜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