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三单元提升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三单元提升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18: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第三单元提升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上下片都以写回忆为主,描写了词人往昔在家乡与朋友一次宴饮的场景。
B.“杏花”一句,既点明了宴饮的时节,又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绮丽的面面。
C.下片的“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两句,表达了词人经历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的伤感。
D.全词抒情含蓄,情景交融,令人印象深刻。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祲(jìng) 苟得(gǒu) 唐雎(jū) 负箧曳屣(xǐ)
B.蹴尔(cù) 徒跣(xiǎn) 皲裂(jūn) 缊袍敝衣(yùn)
C.缟素(gǎo) 耄老(mào) 豆羹(gēng) 冻馁之患(lěi)
D.色挠(láo) 叱咄(duō) 烨然(yè) 燕然未勒(lè)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让我吃两顿饭)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D.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4.对下面两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①。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引申为撇不开。
A.甲词“燕然未勒”化用“燕然勒功”的典故,指出“归无计”的原因。
B.乙词用词精炼,上片“碧”“黄”“翠”展现了一幅多彩的秋景图。
C.两首词都是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D.两首词都以“泪”作结,泪水中都流露了作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
二、基础知识综合
5.书斋楹联是传统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我们可以探讨出学者的心情或喜好。请根据对联相关的知识,按要求答题。
(1)任务一:下面是南宋诗人陆游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

请你将内容用正楷字抄写在横线上。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能够适合张贴书房的对联。
博览 世间 广交 名人雅士 妙画奇书 天下
上联:
下联: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内容和对联相符。
名著名称 对联 人物
儒林外史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①
朝花夕拾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②
a.万雪斋 b.范爱农 c.寿镜吾 d.杨执中
(4)任务四:请从以上两副对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写一写你的理解或感悟。
三、综合性学习
6.兴华中学九(1)班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现邀请你参与,并请完成相关任务。
(1)【人物卡片·我来填】
《儒林外史》人物A
身份:倚仗功名富贵而傲人者
情节:他是横行乡里的恶棍。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
①人物:( )
②形象特点:( )
③其余相关情节:( )
《儒林外史》人物B
至善至孝:第十五回“思父母匡童生尽孝”,他的孝心感动了马纯上,后者赠与银子让他回家尽孝并勤奋苦读,迎来命运的第一次转机。
近墨者黑:到了杭州的他遇到了一群不学无术只知道高谈阔论的狐朋狗友,这些人以景兰江为代表,成为了他性格转变的催化剂。后结识潘三爷,学会了“了不得的本领”。
④人物:( )
⑤后期性格:( )
⑥“了不得的本领”:( )
(2)【人物转变·我来悟】
匡超人由至善至孝逐渐变得六亲不认、甚至走向作奸犯科之路,除了自身存在没有主见的缺陷外,导致他发生转变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呢?
(3)【人物关系·我来说】
在阅读《儒林外史》之后,周进和范进这两位腐儒给小华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又有什么相同点?请你为他答疑解惑吧!
四、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乞人不屑也
(3)是亦不可以已乎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二者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的常理作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B.第①段以假设的语气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不义”比死亡更可怕。
C.“行道之人”与乞丐宁死也不肯接受不敬的施舍,这一事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有“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
D.本文中,作者把“所欲”与“所恶”、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乡为”与“今为”分别进行对比,这样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对比阅读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聊发少年狂(姑且)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12.请自选角度,对“千骑卷平冈”作点简单赏析。
13.诵读下面句子,请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奉命于危难之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写一个即可)。词人苏轼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六、作文
16.题目:________让我更出彩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1)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2) 示例:广交世间名人雅士 博览天下妙画奇书
(3) a c
(4)示例:选第二个,意思是:人间最大的快乐就是默默地爱自己的亲人,世上最有趣味的事就是饱读有意味的文章。彰显的是寿镜吾的上下求索和一腔抱负。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6.(1) 严贡生/严致中 虚伪贪财、六亲不认、霸道无赖、无恶不作 四处讹诈,拿着空借约硬要人家偿还利息;云片糕事件 匡超人 忘恩负义、爱慕虚荣、薄情寡义、虚伪自私等 代人应考、包揽讼词
(2)根本原因: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迫害。
(3)小华,周进与范进为师生关系,他们都出身贫寒,暮年得第,并且醉心功名,热衷科举,你明白了吗?
7.(1)超过,胜过
(2)表示值得(做)
(3)停止,放弃 8.(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9.D
10.B 11.C 12.“卷”言行走之快,表现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13.奉命于/危难之间 1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5.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表达词人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16.例文:
自信让我更出彩
暮色四合,晚风起,天空似滴了墨的画布,墨慢慢晕开,墨色越来越浓。时间就在这渐浓的墨色里悄无声息地流逝着。我坐在教室里,黑板上,粉笔还在拼命地写个不停……
我出神地望着窗外,思绪飘向开学不久后的那一天……
那一天的作文课,语文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进了教室,说:“今天在写作文之前,我们一起来点评一下上次写的作文。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写得非常好,我想请这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自己的作文,然后大家一起来点评好在哪里。
“xxx,上来朗读一下你的作文!”老师望向我,用眼神示意我上去。
从上小学开始,我的作文就一直受到老师的称赞,也屡次在学校和市里举办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所以被老师当作范文我并不意外,只是,让我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就……
我慢慢地走上讲台,从老师的手里接过作文本,开始念起来。声音细若蚊蝇,似乎连我自己都听不到。这时候,下面的同学开始起哄:“老师,听不见,声音太小了,这是蚂蚁在念作文吗?”话音刚落,我的耳边就响起了哄笑的声音,我的声音淹没在这笑声里,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停下来。我紧咬嘴唇,默默低下了头。突然,笑声戛然而止,我清楚地听见老师的声音:“不要紧,你的作文写得很好,大声读出来,要自信。”
我听了老师的鼓励,继续念我的作文,可是声音还是很小,只是比刚才稍微好了那么一点。老师打断了我,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让我回到座位上。老师开始朗读我的作文,读的时候,我的脸噌地红了,将头埋得更低了。老师读完后,问大家:“她的作文写得好吗?”大家齐声回答:“好!”……那堂课,我根本无心听讲。下课后,老师喊了我的名字,我望向老师,听见她说:“来我办公室一趟。”
我站在办公室里,低着头,心里揣测老师要对我说的话。老师让我坐下来,问我:“你为什么不敢大声读你的作文?你写得很好。”我沉默不语,只是将头低得更深了。老师接着说:“你要有自信,如果你在写作方面有天赋,但因为不自信,不能让大家知道,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啊!这样,你回去后每天对着镜子朗读,一个月后我来检查。”
此后,我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大声朗读……一个月后,我站在老师的面前,朗读了我的作文,声音没有对着镜子练习时大,老师只是鼓励我,继续练习,下次会更好!
又一个月后,作文课上,老师突然点我的名字,我慢慢站起来,走向讲台,身后有声音响起:“老师,别让她念了,浪费时间,反正也听不到。换人吧。”我开始朗读我的作文,下面片安静,我偷偷地瞥了一眼台下,同学们的眼睛里流露出不敢相信的神情。我读完了,几秒钟的安静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知道是为我的作文,还是为我的自信。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变得更加自信,不仅在作文比赛中获了奖,还参加了朗诵比赛,虽然没有获奖,但我收获了比奖项更珍贵的东西——自信!
自信让我更出彩!出彩让我更自信!
窗外,夜深了。低头看看卷子上的作文题,我拿起笔,自信地写下了第一笔……
点评:选材:本文选取“我”在一次作文课上被老师点名到讲台上朗读作文,因为自卑声音小被同学嘲笑,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信,更加出彩的事例,真实而动人,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
语言: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腻地刻画出“我”的窘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文章开头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使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
结构:本文结构精巧,结尾照应开头和标题,使文章首尾圆合揭示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