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日照一中 2023 级 2023-2024 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3.12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点滴思考。
一、关于科幻之“核”。科幻首先必有科学之核,否则很难称之为“科学幻想”。非
常重要的是,在拥有科学之核的同时,更应该有文化之核,最终通向生命之核。科学之核
——文化之核——生命之核,在某种意义上,科幻文学以此对所有文学寻找“硬核”起到
了赋能、引领的作用。
二、关于科幻之“魅”。它不仅是以科技为依凭的想象,更是对生命的探照。在科幻
世界里,未来跟历史一样,并非只有失范失措,我们仍有能力参与塑造。我们看到关于生
命及其处境的无数可能性;我们感知人类面对宇宙的浩瀚和时间的流转、面对新科技新难
题带来的挑战,既有恐惧、疑虑,也有渴望、憧憬。那些如万物灵机、宇宙玄妙的情态和
诗性,正是科幻的魅性所在——给生命以超能之力,给智能以正义之心,它让我们不再一
味盘桓于一时一地,而是有深度、有向度、有态度地化合积淀,并自信、自主、自然地朝
向未来勇毅前行。
三、关于科幻之“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以前存在于科幻文学和科幻影像里的场
景,果真成了现实世界中的一幕幕,甚至成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但科幻的价值功能岂止
于“变现”,科幻的本质是关照未来机体与关心哲学本体、关涉历史整体的“三体”创作。
优秀的科幻作家们,你们不仅是在幻想,更是在思想;你们不单是在寻找和展示想象力,
更是在表达人类命运的自我体认和生命之光所可能达到的射程。而一切超前的去处都来自
深厚的来处,你们是令人尊敬的最具有历史心和现实感的沉思者和创造者。
四、关于科幻之“属”。科幻文学,已经不再可能是类型文学,它是现实主义、浪漫
第 1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主义、现代主义以及许多创作方法的集约者,它是人类文明的辉煌存续和待解问题不断结
晶又无限生成的状态承载者、势能探求者和秩序追索者——它是我们所需要的审美共同体,
是属于文学的真切立体的开新原创天团。它是时代光谱,它是心灵叠影,它是深情容器,
它是精神担当。它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未来更广大更长久的时空史诗中的文学正典。
(摘编自施战军《属于文学正典的科幻——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未来之选”发布
会上的致辞》
材料二:
贾煜:您在前面提到,只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幻构思,一部小说特别是短篇科幻就成
功了一半。那么,您认为怎样才算好的科幻构思呢?
王晋康:科幻与主流文学作品最显著的区别就在这里。所谓科幻构思,就是立足于科
学的一种小说设定,比如《流浪地球》中的“用地球大炮的反推力驱使地球在太空中流浪”。
什么是好的科幻构思?我认为有几个判别标准:首先,它应该具有新颖性,具有前无古人
的独创性,科学内涵具有冲击力,科学的逻辑推理和构思能够自洽;其次,它和故事应该
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内在的推动力;最后,科幻构思最好有一个坚实
的科学内核,能符合科学意义上的正确。这里所谓的“科学意义上的正确”,是指它能够
存活于现代科学体系之中,符合公认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逻辑方法,不会被现代科学所证
伪,但不能保证它能被证实。换一个说法:科幻文学是以世界的统一性为前提的神话故事,
是建立在为所有人接受的某种合理性的基础之上。
说到底,科幻是文学而不是科学。所以第三点要求就过高了。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作品就会更厚重,更耐咀嚼,更能带给读者思想上的冲击。
(摘编自王晋康、贾煜《王晋康:科幻创作是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
材料三:
在当前的类型融合叙事中,最流行、最值得讨论的或许是科幻叙事与现实主义写作的
融合。文学界已出现未来现实主义、科技现实主义、科幻未来主义以及“纯文学科幻”等
表述,这些概念既来自传统的纯文学写作者,也来自科幻小说家。他们都想借科幻叙事展
开想象,用一个更具未来感的故事揭示当前世界的问题。他们通过科幻作品所想象的未来,
会与自己作为个人的未来命运有关系吗?用科幻虚构出宏大、浪漫的未来,比照出现实世
界中迷茫的个体,既有现实批评,也有技术反思。科幻作家昼温的《偷走人生的少女》就
整体而言是传统的写实风格,作家很朴实地讲着未来的故事,想象了人可以通过高科技设
备复制他人的头脑思维时,我们将面临怎样的道德困境。还有更多的作家,都是借未来生
活的可能性来揭示当前现实的命题,或用反思科技的故事直面一些永恒的人性问题。
对于科幻叙事,杨庆祥曾有一个判断:“不能将科幻文学视作一种简单的类型文学,
而应该视作为一种‘普遍的体裁’。正如小说曾经肩负了各种问题的探求而成为普遍的体
裁一样,在当下的语境中,科幻文学因为其本身的‘越界性’使得其最有可能变成综合性
第 2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的文本。”把科幻文学视作一种“普遍的体裁”,对于早期作为科普宣传文本的科幻文学
而言可能不会成立,但对于今天科幻叙事和纯文学相互融合趋势下的科幻文学而言,作为
未来文学的“普遍体裁”完全有可能。
科幻叙事有着超强的越界能力,其文本综合能力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是当前中国小
说创作的新现象。最新译介的外国小说中,像麦克尤恩的《我这样的机器》、托马斯·品
钦的《致命尖端》、星新一的《人造美人》以及诺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
托卡尔丘克的《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等等,这些小说也在用科幻的故事探索着未来人
性的变异可能。这些当代重要作家最新的创作动态,将作为一种世界文学新趋势的外部力
量,影响着中国作家的类型融合选择。
(摘编自唐诗人《文类共融:当代文学叙事艺术的新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中的“科学之核”与材料二中的“科幻构思”两个词语的内涵相同。
B. “科幻的魅性”指科幻文学展现出的情态和诗性,它能激发人们探寻未来。
C. 材料二中的“主流文学作品”在文中指除科幻文学作品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D. “超强的越界能力”的“越界”是指科幻文学与小说等纯文学体裁的融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施战军认为,其他文学应该像科幻文学那样,在创作时寻找到自己的“硬核”。
B. 《流浪地球》之所以受到欢迎、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幻构思。
C. 坚实的科学内核能增加科幻文学作品内容的厚度、阅读的深度与思想的冲击力。
D. 未来现实主义等概念的提出,能显示出传统的纯文学写作者对科幻叙事的关注。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中的“变现”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这种用法与材料三中的“普
遍体裁”具有明显的不同。
B. 材料一最后一段多处运用排比,从多个角度对科幻文学的地位所属进行确认,同时
增强了致辞的气势与感染力。
C. 材料二中的“首先”“其次”“最后”与材料一采用序数异曲同工,都使讲话内容
层次更清晰,方便听众听清。
D. 材料三引述杨庆祥的判断与新译介的外国小说,都是为阐明科幻文学具有超强越界
能力与文本综合能力的原因。
4. 对科幻作品中所写未来的作用,施战军与唐诗人的认识不同。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
要说明。(4分)
5. 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概括出三条创作经验。(6分)
第 3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鹰
丁迎新
不到十一点,兵就起了床,把穿衣服的声音压到几乎没有。①已经看了十几回班长交
给的手表,没有一毫睡意,脑子乱糟糟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走出宿舍门,连队哨兵
诧异地看了兵一眼,抬腕看看手表,比正常接岗时间早了半小时。
夜太静了,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再轻也能听见。走出营区才按开手电筒,一束光
直射出去,把黑暗刺出个窟窿,揭开了伪装。有了光亮,兵踏实了许多,光亮似乎是枪,
可以随时消灭一切威胁。
羊年的新兵生活结束,工兵哨正好轮到本连队,交到新兵排,每班一个月。昨晚第一
次是班长带的,细枝末节交代了个清。八小时一班,提前十分钟接岗,从连队到哨位是半
个小时路程,不得睡岗坐岗和做任何事,子弹袋和枪不离身,没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绝
不许开枪,等等。还暗示,那是挖在山体中的工兵仓库;须保证绝对安全。兵能背出来。
营区在山脚,哨位在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走出营房的地界就是荒草掩映的山坡,曲曲
弯弯的小路越走越细,细到看不出是路。没有星光,黑暗如慢慢收紧的网,压迫着兵,②
冲锋在前的光亮也渐渐无力抵抗,兵的肌体在收缩,而且寒意渐浓,总感觉路边会有什么
扑过来。
兵从小就胆小,不和大人一道,不敢出门。屋里灯不开,不敢进家。晚上睡觉用被子
蒙着头,尿急了也憋着,不到天亮不下床。兵是爸爸逼着他当的,不把胆量锻炼好了别回
来,这是爸的原话。兵很委屈,不是自己想胆小,是不由自主地就怕,究竟怕什么,自己
也说不清。比如现在就是。
总算接近了哨位,冷汗遍布全身,内衣沾在了皮肤上。这才感觉到握电筒的手有些麻
木,另一只紧握成拳的手像是攥着一团火,松不开了。
站住! 口令?
我是雄鹰。回令?
鹰击长空。
敬礼,交接,兵站到了哨位上,随着下哨战友手中的光亮隐入黑暗,世界只剩下了黑
暗,紧紧围裹着兵,黑暗里什么都会有,什么都会出现,兵透不过气来。兵闭上眼睛,一
层眼皮果然隔开了世界,不行,危险一旦出现,会措手不及。
第 4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兵睁开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向周边的黑暗里搜索。习惯了黑暗的缘故,能看到近前
模糊的影像,是树,是草,也可能是其他,兵握枪的手更紧,像弹簧,一触即发。
不行,我是兵,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兵,我都怕,还怎么担负保家卫国的职责?兵的脸
开始发烫,一直紧绷着的心也烫,烫得周身发热。今晚的口令不知道是谁编的,男人应该
是鹰,军人更应该是鹰。
兵决定就现在的机会锻炼胆量,大好的机会。哨位方圆五步开外,是低矮的灌木草丛,
再远些是成林的杂树,兵端枪在手,身体微躬前倾,开始迈进。右手食指贴紧扳机,大拇
指紧贴保险,这是班长教的,开保险和击发可以在瞬间完成。走过灌木草丛了,走进杂树
林了,黑暗成团成堆汹涌而来,③兵不再是兵,目光也成了枪,不顾一切地挺进。
大不了以死相拼!这是最坏的结果。如此一想,反而豁然了。
突然,“啊”的一声长叫在上空划过,紧接着是翅膀振动的气流和枝叶碰撞。兵一个
激灵,枪口迅速抬起,直指向天,差一点就打开了保险。不知什么鸟,被兵惊动了,一场
虚惊。
回到哨位;兵有了变化,④心在心的位置,跳动有序,身体和肩背的枪一样正直,目
光坦然扫视,黑暗尽在眼底。兵想笑,像打了一场仗,赢了,不累,反而精神抖擞。
谁在用力地擦洗天空吧,天微微地泛白了,泛蓝,泛青,主要是白。听见营区的起床
号响了,兵一下子振奋起来,这才感觉到双腿麻木僵硬,感觉到深秋的寒,赶紧原地跺脚,
伸展臂膀。
天边泛红了,山巅不改初衷,厚重坚挺。仰头间,兵发现一只鹰,在天空优雅盘旋,
一圈又一圈。昨晚惊飞的,会不会是它?
鹰越来越低了,能看清它的翅膀和爪,兵目不转睛,脖子都仰酸了。突然,鹰化为一
粒子弹,直射下来,兵的反应快,视线猛地下滑,一只野兔的身影一闪而过。鹰一个拉升
动作,第一次突袭失败了,又开始画圈。兵看出鹰的凶狠来,本能地从地上捡拾石块,向
天上扔。石块是无能的,还在远远够不着的高度就掉下来,兵还扔。
鹰飞走了,是认了输还是另寻目标,兵不知道。扔的用力过猛了,胳膊跟训练投手榴
弹后一样的酸痛。
厉害呀,把鹰都打败了!
随着说话声,班长从灌木丛中笑盈盈地钻出来,衣服上湿迹斑斑,是霜的痕迹。班长
什么时候来的?兵不解,欲张的嘴又抿紧了,脸上不好意思地笑,心里已溢起一股暖意;
向周身弥漫。
第 5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6. 下列对文本中画线句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子①中“看了几十回”手表,可见兵对本次值班任务的重视,同时说明他时间观念强。
B. 句子②“光亮”也渐渐“无力抵抗”;表面写灯光变微弱,实则写兵面对黑暗害怕的心
理。
C. 句子③“兵不再是兵”,目光像枪一样挺进,写兵决心战胜内心的胆怯,勇敢地直面黑
暗。
D. 句子④“心在心的位置,跳动有序”写兵经过一番历练后,心态平稳,坦然放松的状态。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按时间顺序,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士兵夜间值岗战胜内心恐惧的故事。
B. 第五自然段通过补叙讲述了兵参军的原因,父亲的话让他感到委屈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C. 小说多次对哨所周边的自然环境展开描写,既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也烘托人物心理。
D. 小说以“兵”称呼主要人物,侧重展示内心世界,刻意模糊人物形象,淡化人物性格。
8. 小说的标题“鹰”,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
9. 文末两段对于班长的出现,有人觉得独具匠心,有人觉得画蛇添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
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
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
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
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齐愍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
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
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
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第 6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
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
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
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
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
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节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
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选自宋代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注】①宾客: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强大,各国贵族为了对付
秦国、挽救本国,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势力,养“士”之风
盛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以养“士”著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序号。(3分)
孟尝君待客 A坐语 B而屏风后 C常有侍史 D主 E记君所与客语 F问亲戚 G居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倾:趋向,文中指孟尝君使天下之士都奔向他,与“樯倾楫摧”的“倾”含义不同。
B.相:做相国,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歌”用法相同。
C.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与“俄顷”“良久”“须臾”等词含义相
同。
D.南面:面向南居尊位,古代有“南面称王”一说,此处指齐国制服秦国,居于尊位。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因为这些人崇尚气节、邪恶狡诈,
所以直到汉朝,那里民间还多有凶暴强悍的子弟。
B.孟尝君与宾客同甘苦。他晚上待客,因有人挡住了灯光,一位宾客认为自己饭菜不
如别人,孟尝君将自己饭菜与他的对比,他羞愧自杀。
第 7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C.秦昭王善变。他先以孟尝君为相,后又听信他人建议拘囚了孟尝君,想杀了他;先
是听信宠姬之言释放了孟尝君,又后悔,派兵追捕他。
D.从秦国脱困后,孟尝君将擅长狗盗偷取出狐白裘与擅长模仿鸡鸣骗开城门的二人列
入宾客名单,宾客们都因为与他二人同列而感到羞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14.针对孟尝君豢养宾客,司马迁和王安石各持什么观点?任选其一做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读李白集
齐己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
素材。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
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
灵感。
D.八、九两句写到李白作品数量众多,如金玉般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广为
传诵。
第 8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16.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
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勾画出曹操大战前雄心勃
勃的形象。
(3)《登泰山记》中,作者写从山顶向下俯视,云中众山如博戏掷具的语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小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的文学批评往往感性有余、理论构架淡化,但恰恰是他们的批
评实践为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
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因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
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得以实现。如果说小说本身静水深流,表面 ① ,内
里意象万千,毕飞宇的解读就如跳跃的山涧,奔腾起伏,跌宕有致。他将原文细节不断放
大并定格,帮助粗心的读者捕捉到原著的内在精妙。比如,他是这样解读“华阴令欲媚上
官”一句的:“欲媚”的文化说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当有了“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
间”的背景之后,华阴令的这个行为就显得 ② 了。作家的敏锐感受力,就是他独
具的批评优势。作家的批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路, ③ 。其创作谈本身就是通往
小说丛林的秘径。可以说,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他们生动而引人深思的批评文
字,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的。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
第 9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小题。
失温也称低温症、低体温症。失温时,人体热量流失,且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失
温会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还会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相
关保暖措施,失温最终可能造成死亡。 ① :身体产热保暖的能力与散热的速度。
保暖的能力关键看人们所穿的衣物尤其贴身衣物是否潮湿。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
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环境下衣物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 4-5 摄氏度的天气情况下发生。
身体失温发生时,成人可能出现寒战、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有睡意等,婴幼儿则
会出现皮肤鲜红、发冷等。如果发现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 ② ,如果测出体温
低于 35 摄氏度,要立即就医。 ③ ,必须设法升高体温:进入温暖房间或住所,及
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应措施温暖身体核心区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等。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分)
22. 请结合材料给“失温”下定义。(3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有人认为旅游之前应先做好攻略,有人认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很好。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10 页 共 10 页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日照一中 2023 级 2023-2024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 项“内涵相同”错;C 项“除科幻文学作品外的其他文学作品”错;D“指
科幻文学与小说等纯文学体裁的融合”错)
2.B(“就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幻构思”错)
3.D(“都是为阐明科幻文学具有超强的越界能力与文本综合能力的原因”错)
4. ①施认为科幻作品中的未来是对人类命运可能性的探索;②唐认为科幻作者借
对未来生活的描写揭示当前现实问题。(4 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5. ①要设定科学之核、文化之核、生命之核;②要有非常好的科幻构思;③科幻
叙事要与现实主义写作融合。(6 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6.A。 A.“同时说明他时间观念强”错误,结合“没有一毫睡意,脑子乱糟糟的,
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可知,兵多次看表,是对值班任务的重视让他毫无睡意,并不是
时间观念强的体现。
7. C。A.“小说按时间顺序”错误,结合“兵从小就胆小,不和大人一道,不敢出
门……”可知,中间有插叙。
B.“补叙”错误,兵参军的原因是插叙。
D.“刻意模糊人物形象,淡化人物性格”错误,是强调整体形象。
8. ①“鹰”在文中指现实生活中在天空盘旋的鹰。②“鹰”是口令的内容。兵以
此鼓励自己,军人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不怕任何困难。③兵战胜鹰的过程,就是成为
鹰的过程,象征兵的成长蜕变。
9. 觉得好:①班长出场,使故事情节出现变化,产生波澜。②班长暗中陪护新兵
值班,与上文中日常训练班长对新兵的指导相呼应,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③借
班长的话,表达了对新兵克服自身胆怯心理,战胜自己、获得成长的赞许。同时体现了
战友之间关爱、互助的美好品质。
觉得不好:①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表现“兵”战胜个人胆怯心理,获得成长的经历。班长
的出现分散了读者对主要人物的关注度。②班长的出场太突兀,班长埋伏在灌木从中,
兵晚上走过灌木丛却没有发现班长,情节设计不合情理。③班长的出场,让文章主题过
于直白,缺少含蓄蕴藏之美。
10.(3 分)BDF
句意:孟尝君接待宾客坐谈的时候,屏风后面经常有侍从文书,负责记录孟尝君与宾客
的谈话内容,询问内外亲属的住处。
“待客坐语”为并列短语,主语均为“孟尝君”,表意完整,B处断开;
“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谓宾齐全,表意完整,D 处断开;
1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主记君所与客语”省略主语“侍史”,“主记”是谓语,“君所与客语”是宾语,F 处断
开。
11.(3 分)C
A.正确。趋向;倒下。句意:因为这个缘故,天下的士人都慕名而来。/船桅倒下,
船桨折断。
B.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做相国;作歌。句意:现在做了秦国的相国。/于是撰写
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
C.错误。“良久”不表示时间很短,而是时间很长。
D.正确。
12.(3 分)D D.“从秦国脱困后……宾客们都因为与他二人同列而感到羞耻”错,见
材料一第二段末“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
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起初“羞”,从秦国脱困后佩服,而且二人在孟尝君脱困之前
很早就被列入宾客名单。
13.(8分)(1)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派人去寻找他,发现孟尝君已经离开,
立即派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追赶孟尝君。
【注释】“出”,使……出,放走;“求”,寻找;“逐”,追赶。
(2)世人都称赞(说、声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
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
【注释】“称”,称赞、声称;“归”,归附;“赖”,依赖、依靠、凭借。
14.(3 分)
司马迁:孟尝君豢养众多宾客,是沽名钓誉,这些宾客多是罪犯、奸诈之人、任侠,
其留在薛地的后代残暴斗狠,使民风彪悍。对于自己封地和国家有负面影响。
王安石:孟尝君无识才的能力,不分贤愚,不擅长招纳人才。他所豢养的门客只有
微不足道的技能,并非真正贤士,否则齐国就不会最终被秦所灭。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这些人都依附于孟尝君门
下。孟尝君特意舍弃家产优待这些投靠他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天下的士人都慕名而来。
孟尝君的食客有数千人,这些来投靠孟尝君的人无论出身贵贱,一律跟田文的待遇平等。
孟尝君接待宾客坐谈的时候,屏风后面经常有侍从文书,负责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
内容,询问内外亲属的住处。宾客走的时候,孟尝君早已派使者去慰问宾客的内外亲属,
并赠送礼物给他们。孟尝君曾经招待客人在夜里吃饭,有一个人挡住了灯光。另一个门
客生气了,认为饭菜不一样,停止吃饭,告辞离去。孟尝君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菜跟
他比较。门客感到羞愧,自刎而死。天下的士人因此有很多都归附于孟尝君门下。孟尝
2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君对前来投奔的门客来者不拒,都很好地招待他们。这些门客每个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
己亲近。
齐愍王二十五年,齐愍王最终派孟尝君出使了秦国,秦昭王直接任命孟尝君为秦国
相国。有人游说秦昭王道:“孟尝君贤能,且又是齐国宗室,现在做了秦国的相国,他
一定是先考虑齐国的利益然后才考虑秦国的利益,这样秦国就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
收回了任命。秦昭王将孟尝君囚禁起来,谋划着要杀了他。孟尝君派人到秦昭王宠幸的
姬妾那里请求解救。姬妾说:“我想要孟尝君的那件白狐皮衣。”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白狐
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到秦国后孟尝君就把白狐皮衣献给了秦昭王了,再没有第
二件皮衣了。孟尝君为此感到忧虑,问遍了所有门客,也没有谁能想出办法。有一个地
位低贱能模仿狗前往偷东西的门客,他说:“我能偷到那件白狐皮衣。”于是他就在夜里
装扮成一只狗,进入秦国王宫中的仓库里,偷出所献的白狐皮衣来,把它献给秦昭王宠
幸的姬妾。秦昭王宠幸姬妾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说情,秦昭王也下令释放了孟尝君。孟尝
君得以脱身,立即驰马离去,为出函谷关而更换了凭证,改变了姓名。半夜时分到了函
谷关。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派人去寻找孟尝君,发现孟尝君已经离开,秦昭王立
即派人驾驭驿站车马追赶孟尝君。此时孟尝君已到函谷关,关卡的法令规定鸡鸣时才能
放行旅客,孟尝君担心追兵赶到,这时又有一个出身低贱的门客擅长模仿鸡叫,这个门
客让附近的鸡一齐啼叫起来,于是出示凭证出了关。出关大约像一顿饭的时间,秦国追
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是已经落后于孟尝君出关的时间,于是孟尝君等人得以逃脱。最
开始孟尝君收留这两个人做宾客的时候,宾客都为二人出身低贱而感到羞耻,孟尝君在
秦国遭难时,最终依靠的是这两个出身低贱的人脱险。从此以后,宾客们都对二人肃然
起敬。
太史公说:我曾经经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
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
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世间传说孟尝君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
的确名不虚传。
材料二: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最终借助他们的力
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
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只要得到一
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
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15.D D 项“如金玉般弥足珍贵”错误。“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诗中“锵
金铿玉”是形容李白诗歌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3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
16.①“丈夫气”是作者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宏壮阔,语言抑扬
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瑰丽
神奇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语言新奇飘逸,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
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每点 2分)
17.(6分)(1)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山也。
18.①波澜不惊 ②恰如其分③别开生面
19. 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进
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呈现。
20. 以“丛林”喻小说,“秘径”喻作家“创作谈”;生动形象指出:小说具有内
涵丰富精妙、可探究性的特点,而作家文学批评由于投入创作者的敏锐感受,能捕捉内
在细节,是帮助读者打开解读作品的有效途径;肯定作家文学批评的独特性。
21. ①失温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 ②应及时测体温 ③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助时
22.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
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可能造成死亡的病症。
23.(一)审题提示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认为旅游之前应先做好攻略,强调做事的计划性;第二句
认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很好,强调做事果断,不受牵绊(或者“做事洒脱、率性”)。
(二)写作提示
1.考生应由这两句话展开联想和思考。
2.以一个角度为主,偏重一方论述,或者两者结合,既体现行动的计划性,也体现果断
的处事态度都可以。
3.注意:偏重一方或两者结合都可以,但两者都需要分析,不能只写一方。
4
{#{QQABZYIAogCoAAIAARhCUQV4CkIQkAAACIoOQAAIoAABw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