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语文——项目化与深度学习融合
单元整体设计
设计人 学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二年级下册 单元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和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四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点。 《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散文,写了“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沙滩上的童话》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海边的沙滩上修筑城堡、编织童话故事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快乐的生活。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想象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贯穿了小学整个阶段。在低段,主要是联系儿童的经验,激发想象。而本单元想象语文要素的设计,从具体到低段,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再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编排思路,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如下图)
人文主题 童心
语文要素 1.学习默读课文。 2.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3.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照时间顺序写话。
学习目标 1.认识4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枫树上的喜鹊》。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的梦》中彩色铅笔画出的梦;能说出《枫树上的喜鹊》中“我”喜欢的是什么;能就《我是一只小虫子》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4.能根据情景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或语句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能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重难点 重点: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难点:通过“童话故事会”锻炼学生教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小组合作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精读课文均为趣味十足的选文,贴近二年级孩子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情感世界,能激活儿童的经验、想象。习作课呈现四幅画,要求学生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写话,贴合生活实际,富有趣味,因此学生有话可说,也有话想说。 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要注意低年级学生默读能力还处在学习、培养阶段,不做拔高要求。要注意引到学生运用在课文中学习的方法,逐步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同时,教师也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并体会童年的多彩滋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应注意层级教学目标的达成,以本单元写作训练为例,教学重点在于“运用所学词语把想象内容写下来”,课后也配套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彩色的梦》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枫树上的喜鹊》引到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的句式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沙滩上的童话》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词语跟中的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写作”栏目引到学生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照时间顺序写话。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天马行空——童趣故事会 计划( 10 )课时
第1课
课题:我的童年好有趣——单元导读,任务启动
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善良与爱心为话题组织材料的,包括三篇课文,一个古诗诵读,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习作。 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爱的真谛,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爱会有更深入地认识,学会主动去分享快乐、播种爱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乐观的心态、开朗的性格、幽默的谈吐。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真正实现在求知的过程中有快乐,在分享的过程中有快乐。
学习目标: 一、了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二、了解单元课文结构、单元整体识字。 三、启动大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小组分工。
重、难点: 重点:了解单元课文结构、单元整体识字。 难点:启动大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小组分工。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人文主题感知
一、导入: 欣赏图片,发挥想象,图片上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的快乐吗?说说你的童年趣事吧! 小组交流讨论: 1.每幅图讲了什么事情? 2.你的童年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3.如何把童年的事情说得更有趣?更精彩? 童年生活很精彩,我们怎样把精彩留住呢?对,要学会发挥想象,借助所学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预设】 1.看图讲趣事 2.同桌互讲 3.组内交流 【预设】 1.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 2.可以借助学过的词语把简单的故事讲的更丰富、有趣。
活动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兴趣,突出本单元主题。
环节二: 布置任务,拉开序幕
1.总览课文,引发学生思考。 课文里主人公的童年对你有什么启发?他们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你的童年可以借助本单元内容表现出来吗? 2.集结课后题,小组讨论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主人公叙述童年的词句。 【预设】 小组讨论得出 1.让我们感受童年的有趣,要有一个童心。 2.怎样写出童年的有趣生活(借助课文得到提示:运用所学词句表达感情)。
3.明确任务,小组安排。 3.观看插图,回答问题。组内交流,联系生活。 学生活动: 出示任务,明确小组内容。(组内自由选择)
活动意图: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想象”和“写话”的方法。
设计意图: 学会多种方式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并尝试自己动手写一写。
板书: 《单元启动课》
第2、3课
课题:《彩色的梦》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学习目标: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字;会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重、难点: 重点:1.朗读儿童诗,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展开想象,说一说什么是彩色的梦?梦里都有什么? 难点:1.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所想的内容写下来。 2.学习仿写,并想一想你会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
活动流程: 预学展示,感知诗意——借助插图,想象梦境——挖掘文本空白,补白想象——拓展延伸,迁移运用语言。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预学展示,感知诗意
1.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花儿爱做梦,梦是红红红的;大海爱做梦,梦是蓝蓝的;云儿爱做梦,梦是白白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五颜六色的。 同学们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就叫我们伴着儿歌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2.预学单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出示预学单,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明确课程重难点。
活动意图: 通过预学单的展示与交流,使学生快速感知儿童诗的大意。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看到了梦中有哪些景物? 有哪些色彩? 二、观察课文插图,找出文中景物。 根据课文描写,你发现与之前所学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 出示:扣、抓等词语,体会画画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结合词语和插图,打开想象的大门。 根据插图展开想象,小鸟和雪松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你会想到什么画面? 让学生根据插图理解“葱郁”的意思。 1.自由朗读儿童诗。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景物、色彩。 生:体会到了绘画色彩的明丽。 生:感受到了孩子画画的欢畅。 生:青翠茂盛的意思,感受到了小鸟与雪松的团结友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活动意图:学生根据插图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人与自然的美好生活。
环节三:朗读课文,想象梦境
1.根据第一小节,出示“聊天”、“蹦跳”引导学生想象 他们躺在铅笔盒里会聊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2.根据第二小节,出示“滑过”展开想象: 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呢? 3.根据第三小节,从诗句“请小鸟留下歌声”想象雪松与小鸟会有怎样的对话?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呢? 4.根据第四小节的省略号想象“我”的彩色梦境还会有什么画面? 5.班级交流,念一念学生仿写内容,关注语言形式方面出发,采用多种方式点评。 1.再读儿童诗,体会诗意,发挥想象。 2.根据词句交流想象内容。 3.仿照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的句式在书里写一写。 学生活动: 根据视频,发挥想象,畅享未来的梦。
活动意图:挖掘文本空白,以新颖的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环节四: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完成
出示任务和评价单: 任务 1.我是识字小达人 2.我是最棒朗读家 3.我的彩色梦画册 1.小组讨论,结合课后题仿写完成任务单。 2.集体展示,点评。 教师出示词语提示,学生结合提示完成创作,最后评价展示。
板书
第4、5课
课题: 《枫树上的喜鹊》
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底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这篇散文多次运用反复手法、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
学习目标: 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一直”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景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重、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看懂图意,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难点: 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流程: 谜语导入,激发喜欢之情——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解课文,感受喜欢之乐——展开想象,进入喜欢之境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收集预习单,教师汇总,查看学生课前质疑,以便更好把握重难点。
环节一: 谜语导入,激发喜欢之情
1.出示谜语: 头黑肚白尾巴长, 传说娶妻忘了娘。 其实它受人喜爱, 因为常来报吉祥。 提示:打一动物。 2.揭示谜底,完善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1.朗读谜语,小组交流,猜谜底。 2.齐读课题:枫树上的喜鹊。 3.学生交流,知道这篇课文是讲枫树上的喜鹊的故事。
活动意图:以猜谜的形式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指生朗读(教师注意强调学生易错的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3.故事发生在哪里? 4.课文中反复说“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汇报老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意图:让学生充分地和文本对话,师生交流读书感受。
环节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再读课文,感知喜欢。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5~12自然段,边思考边勾画重点词句: “我”看到了什么? “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我”到底喜欢什么? 1.朗读排比句。 (1)出示句子: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指明朗读排比句,并说一说这句话里说了几件事,都是谁做的? (3)引导认识省略号,展开想象:从省略号里你读懂了什么?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什么? (4)语言训练:指名试着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5)重点理解词语“绿荫”。 2.朗读“学拼音”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我”到底喜欢什么? (1)创设情境:我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学拼音,你们想来试一试吗?师生合作,朗读下面句子: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2)去掉旁白,师生合作再读。 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你听懂他们在学什么了吗?学生当翻译,翻译喜鹊阿姨的话。如: 教师:鹊!鹊!鹊! 学生:a、o、e。 教师:鹊!鹊!鹊!鹊! 学生:b、p、m、f。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交流发现: 你们从省略号里又能读出什么? 喜鹊阿姨读了三个“鹊”,喜鹊弟弟为什么读了这么多“鹊”? (4)引导学生朗读“看日出”部分。 1.指名分角色朗读9~1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读好恰当的语气,重点指导读好感叹号和问号,并进行评价朗读。 3.师生合作表演朗读5~12自然段。 1.按学习要求自学课文,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想好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交流回答第一、第二个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枫树像高大的绿色太阳伞。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枫树,顺势理解词语:绿荫。(拓展绿荫和绿阴有区别吗?答案是没有。) 利用文本留白,结合“一会儿。。。一会儿。。。”句式发挥学生想象力,完成课后故事创编。 4.学生交流汇报第三个问题。 通过情境朗读,读出喜鹊弟弟牙牙学语的兴奋,想象喜鹊弟弟学了很多拼音后意犹未尽的样子。 5.每4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一人读旁白,一人读喜鹊阿姨的话,一人读喜鹊弟弟的话,一人读“我”想象的话。 朗读评价。
活动意图:通过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环节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想象写话。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 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到:“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 ”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的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 ”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师生从想象的合理性与新颖性上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小组交流总结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梳理结构。 课文讲了喜鹊阿姨教了弟弟哪几件事? 通过这些事写出了作者对喜鹊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读题目,明确要求。 看图感受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小组交流感受。 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展示评价 结合单元大任务,教师出示评价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做小小故事家,课后可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评价展示,为故事大会积累素材。
活动意图: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借助场景引导学生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 《枫树上的喜鹊》
第6、7课
课题:《沙滩上的童话》
内容分析: 课文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海边的沙滩上修筑城堡、编织童话故事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快乐的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堡、插”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量”,会写“周、围”等9个字,会写“周围、补充”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3.展开想象,能根据提示用上提供的词语编故事。
重、难点: 重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 难点:体会童年的快乐,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活动流程: 联系生活,启发谈话——初读正音,整体感知——品读故事,理解运用——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课前收集预习单,教师汇总,查看学生课前质疑,以便更好把握重难点。
环节一:联系生活,启发谈话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图片上的人在哪里? 他们都在干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说一说孩子们在哪里做什么游戏。 1.学生欣赏图片,自主交流。 2.根据预习进行汇报。 (1)孩子们在沙滩上垒城堡。 (2)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童话。 3.朗读课文。
活动意图:通过图片直观揭示主题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垒城堡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提示学生读好重音。 2.学习“编故事”部分,读好第一组对话。 (1)默读3~6自然段,画出小伙伴们说的话。想一想:孩子们玩游戏的时候做了什么? (2)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 1.圈画生字,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2.在教师指导下赛读。 3.汇报总结,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编故事。 4.利用“补充”一词,展开想象,班级交流自己想到的故事情节。
活动意图:在朗读过程中运用关键字词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交流热潮。
环节三:品读故事,理解运用
1.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1)孩子们编织了什么样的童话? (2)“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 2.精读重点段落,思考问题。 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 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 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说得故事是真的吗?妈 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 识字写字,出示词语积累卡。 1.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汇报。 2.通过语句感受心情,抒发情感。 3.交流讨论,故事不是真的,但是过程体现的童趣是真实的。 教师分发词语积累卡,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学生交流总结识字方法。朗读重点指导多音字:量。再读课文,学生开火车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词语“补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同时展示词语卡,利用词语卡辅助完成课后创编故事。
活动意图:学会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产生情感的升华,促进感知课文内容。
环节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出示课后习题,创编故事情节。 小组交流展示,多种方式点评。 小组交流总结课文结构。 练习书写词语,创编故事情节。 2.交流汇报展示。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给词语创编故事情节,有梯度的提升写话能力。
板书
第8、9课
课题:我是一只小虫子
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目标: 1.认识“屁、股”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泡”,会写“屁、股”等8个字;会写“屁股、苍耳”等10个词语。 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不认识的字能查字典认读。 3.朗读课文,能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
重、难点: 重点:能够发现“月”字旁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 难点:能体会想象中蕴含的乐趣,可以就感兴趣的部分与同学交流。
活动流程: 谈话交流,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品读交流,合作探究——拓展想象,记录故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如果你是这些小虫子,你会想什么?揭示课题。 2.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思考当一只小虫子有意思吗? 1.看图交流,认读虫名。 2.学生齐读课题。 3.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我是一只小虫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朗读全文的活动。 2.指导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继正音。 (1)课件出示词语“屁股、昏头昏脑、一泡尿、毛茸茸”,引导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识记多音字“泡”,用另一个音组词。 (3)用“昏头昏脑”说句话。 (4)指导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 3.“我”很快乐的时候会怎样? 4.做动作理解词语“使劲”。 集中出示生字、词语,进行多媒体“摘苹果”游戏。 汇报交流展示。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点拨指导。 5.随音频再读课文,感知文本语言的幽默、俏皮。 出示预学成果,随文识字。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圈出相关答案,再自由朗读自己圈画的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识字方法,读准字音,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泡”。 3.小组团结玩“摘苹果”游戏。4.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联系生活识记:屁、尿、屎 猜字谜识记:免(兔子丢了短尾巴) “股、脾”都是月字旁,发现月字旁表义的特点。
环节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做小虫子不好。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这个句子要怎么读?谁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喜欢的语气) (3)到底有哪些地方不好呢?(指名学生回答) ①屁股被苍耳刺痛(你们知道苍耳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吗?被苍耳刺到以后,小虫子会是什么反应?) ②被淹得昏头昏脑(“很深很深的水”是什么?“昏头昏脑”是什么意思?) ③还有被小鸟吃掉(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当小虫子看到小鸟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4)你觉得当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2.做小虫子还真不错。 教师读第3自然段: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为什么小虫子会这么说,我们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第4自然段小虫子从哪些方面来说的? ①可以在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梳洗打扮,还可以跳到狗狗身上去旅行。 ②你觉得小虫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会是什么感觉?(像乘着特快列车) 你坐过特快列车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5)你觉得当小虫子还有哪些好的地方? 3.完成任务单。 4.有意思的伙伴们。 指名学生读5、6自然段。(“有意思”怎么理解?) 你们认识小虫子的这些朋友吗?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出示图片)
①屎壳郎:这是什么虫子?他在干什么?小虫子觉得屎壳郎有趣在哪里? ②螳螂:螳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虫子觉得螳螂有意思呢?螳螂到底会不会跳,有谁知道? ③天牛:你觉得天牛为什么会顶小虫子?你们知道天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为什么说天牛爱顶人呢?
4.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 (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这只小虫子为什么喜欢当小虫子?你觉得当虫子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4)你觉得小虫子是什么虫子?你是从哪里判断出来的?(蟋蟀) 1.听朗读后小组交流。 2.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3.交流分享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4.同桌交流讨论问题。 (1)一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自由填写任务单。(10~15分钟) (3)师生共同总结完成任务单。 (4)看图读虫名,联系生活谈一谈感受。 (5)依据任务单小组交流,分享这只小虫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环节四:巩固评价,活动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得这只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如果是一只别的虫子他会有怎样有趣的生活?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2.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添加游戏:猜猜今天“我”是谁?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出示评价单,进行班级评价。 3.拓展阅读园地我爱阅读和绘本《蚯蚓日记》,感知蚯蚓的生活,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同桌交流,发散思维。 2.运用自述口吻班级展示创编故事。拓展主题活动,故事会素材集结。根据多种活动安排,学生任选其一,可与朋友、家人共同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兴趣,拓展到学生生活,凸显热爱生活的主题内容。 3.拓展阅读,续编故事。
活动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板书: 《我是一只小虫子》
第10课
课题:童心绘制——童趣故事会
内容分析:“写话”呈现了4幅图,要求学生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写话。教材为写话提供了3方面内容:(1)思路提示: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情?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把它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2)词语提示:教材列举了4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来写。(3)借助图画提示内容:早上小虫子、蚂蚁和蝴蝶把半个蛋壳做成了跷跷板,一起开心地玩;过了一会儿它们乘着蛋壳做成的热气球飞上了天;到了下午它们把蛋壳当房子躲雨;天黑了它们把蛋壳做成了一张舒适的小床。
学习目标: 孩子们通过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写话。
重、难点: 重点:看图发挥想象说一说故事情节。 难点:能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将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活动流程: 展示写话概览——集结创编方法,明确小组分工——展示编订成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图片展示,揭示主题
1.同学们,请看图片,想想蛋壳除了画画还可以干什么呢?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图里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 1.看图联系自己的生活,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书中图片,引导学生感悟课题。
活动意图:以新颖的概览形式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潜移默化中深入写话内容。
环节二:借助图表,学习方法
1.教师:刚刚我们学会了用“……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这是发生在小虫子、蚂蚁、蝴蝶和鸡蛋壳身上的故事,它们的一天有怎样有趣的经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课本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图片上画了些什么?(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分别请同学描述四幅图片,完成任务单。 任务单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3.小组分工 每组选择一幅图来写,组内评优,推选入册。 1.经过老师启发,观察图片。 2.同桌交流,简单描述图片内容,完成任务单。
环节三:师生交流,团结克难
1.出示提示词: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 哪位同学能用上这些词,把四幅图的内容连在一起说一说? 教师引导:早上,小伙伴在(图一),过了一会,它们在(图二)。到了下午,下雨了,它们在(图三)。天黑了,要睡觉了,那么三个小伙伴在做什么呢 (图四) 2.师生总结:如何根据图片把内容写好? (1)多幅图画,要按顺序看图。(结合出示的词语提示学生具体什么顺序?时间顺序)。 (2)看清题目要求。 (3)学习运用题目线索。 (4)展开自己的想象。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根据提示词将图片内容讲清楚、讲完整。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总结汇报。 3.结合总结要素,邀请一两位同学来口述图画内容。
环节四:童心绘制,大放异彩
1.出示故事卡片,建议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共写一幅图画。 故事卡片可添加插图,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故事卡片,小组为单位,降低书写难度,拓宽思维广度,激发灵感,无线创作。
环节五:成果展示,精彩大会
同学们,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做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创作,那么今天我们的故事大会要盛大举办,请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吧! 学生活动: 1.全班巡展,或者班班巡展。 2.展示单元故事会素材(彩色梦想画册、创编故事视频、小作家代表作、绘本故事卡),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完成单元大任务,故事会盛大举办。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单元学习进行总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六:梳理评价,我的童年
1.请同学们依据评价单来给你喜欢的作品打分吧! 1.每位学生依据评分表来给作品打分,先组内评分,最后全班推选。优秀的作品进行班级展示。 2.结合单元大任务,发挥学生主体进行评价展示,最后总结单元目标,童趣故事大会圆满落幕。 3.最后全班作品征集成册,这是你们的作品集,这是你们的故事,送给童年的自己。
活动意图:这一环节我们才用多种形式的评分,并颁发不用的奖项。让学生有成就感,才能让他们更加喜欢语文这一学科。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