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6 17: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鞋匠之子的逆袭
斯大林
他从小就是街头的孩子王、唱诗班的明星歌手、成绩优异的学生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他热爱读书,当读到马克思的《资本论》时,他如痴如醉……
他开始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05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大会,首次遇见列宁。
他是“逃跑大师”,多次从监狱和流放地逃脱(9次被逮捕、8次逃亡)
他参与十月革命,之后便成为苏维埃俄国最有权势的领袖之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一课
备课人:清欢
CONTENTS


过渡
1
2
3
模式
新经济政策
探索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过渡
PART
1
新经济政策
1、过渡——新经济政策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境况如何?
材料一:苏维埃俄国重工业产量比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经济形势的严峻导致了工农大众生活的恶化。
材料二:由于耕地减少,加上严重的旱灾和运输瘫痪,发生了一场大饥荒,有上百万人饿死。世界大战、革命、国内战争和恐怖饥荒等连续八年的破坏,使国家濒于崩溃。·....·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暴露了革命队伍本身存在深刻的幻灭感。
——(美)帕尔默著,刘北成等译《现代世界史》
1、经济异常困难
2、社会矛盾加剧
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解决问题?
1、过渡——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列宁同农民交谈
材料二: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列宁传》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它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1、过渡——新经济政策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方面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市场经济、商业贸易
吸引资本
多劳多得
新在何处?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辅助
特点: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1、过渡——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启示
1、过渡——新经济政策
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疆域示意图
1991年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沙俄
苏维埃俄国
苏联
俄罗斯
1、过渡——新经济政策
历史上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几次变化?
封建社会变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变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变资本主义社会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农奴制改革
1917年十月革命
1991年苏联解体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1、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
2、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列宁主义的创始人。
3、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4、实行新经济政策
探索
PART
2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2、探索——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此时的苏联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 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1926年
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斯大林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踩躏我们。
“钢铁之人”
2、探索——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细看书本P48,找到苏联取得的工业成就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九下历史教材
1929~1933利用西方危机和经济大萧条的国际环境,苏联引进了大量西方技术、设备、人才。
2、探索——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
第聂伯河水电站1号水电站水库总库容24.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3亿立方米,年平均发电量30亿千瓦·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生产了全国拖拉机产量的一半。二战期间从拖拉机厂到军用坦克生产厂。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T-34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易于大批量生产,是二战期间总体设计最优秀的坦克。
2、探索——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材料二:
在经济上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材料一
根据材料概括工业化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2、探索——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如何看待“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积极: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消极: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1927 年年底至 1928 年年初
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探索——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 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措施:
(1)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2)终止新经济政策,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
(3)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建设
①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中国:人民公社
2、探索——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笑话
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苏联集体农庄建设》
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积极: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劳动力等,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模式
PART
3
苏联模式
3、模式——苏联模式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材料一:苏联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苏联模式有何特点?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模式——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有哪些影响?
材料一: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了核武器。”
1926年—1940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增长比较
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 21.2
轻工业 6.2 4.1
农业 0.26 1.5
跛脚巨人——苏联
积极: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消极: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模式——苏联模式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受到了苏联模式的较大影响,请举例说明。
工业上: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农业上:农村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2、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课堂训练
1.1931 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 50%卖给苏联。1929 年-1930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这说明( )
A.苏联工业化得益于特殊国际环境 B.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西方国家帮助苏联进行了工业化 D.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