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6 20: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月 日 主备人 审核人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习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的变化及原因,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繁盛,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的材料能力。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用材料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描述,导入本节课。
【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新发展
领域 表现 作用
耕种制度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 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客观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作物推广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手工业进步
领域 特点 意义
制瓷业 宋朝制瓷技术改进,出现五大名窑; 元朝烧出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带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
矿冶业 冶矿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边疆开发
表现: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进步。
意义: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4.商业发展
市场活动繁荣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瓦舍、草市、夜市出现,打破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②宋朝官方设置榷场与辽夏金各政权进行互市贸易;
商品贸易繁荣 货币需求量剧增 ①北宋时期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城市的兴盛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
海外贸易繁荣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知识补充】: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
探究1:思考榷场互市有什么作用?
(1)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2)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3)加强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
5.经济重心南移
宋朝 元朝
表现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影响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二、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
(1)原因: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影响:
①婚姻观发生变化,择偶不再关心门第;
②标志着士族政治逐渐转向平民政治。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宋朝时期,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数量减少。
(2)租佃制度逐渐普及,地主与农民之间为雇佣关系,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成员控制相对松弛
(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探究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社会变化的原因?
答案: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世家大族的衰落;③科举制度的发展;④政府政策的调整。
三、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兴起)
1.背景:
①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受到佛教和道教冲击。
②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目的: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强化儒学主体地位。
3.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
5.内容:
(1)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2)人生观: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3)认识论/方法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6.影响:
①吸收佛道因素,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
②自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文学技术和科技
1.宋词
(1)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2)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探究3:结合前面所学以及课本P67内容,思考宋词产生的背景?
①政治: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北宋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③阶层:市民阶层壮大,精神需求增加;
④文化:印刷术和造纸业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普及;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2)杂剧:
①特点: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②地位: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③代表: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
特点: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
(1)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2)特点: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6.科技
(1)三大发明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相当普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③指南针:人工磁化的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2)其他科技成就
①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②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编订《授时历》,测定数据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③王祯编撰《农书》及南北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练】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南宋时期,北方的面食在南方推广开来。专门制作与贩售糕饼的面食店在临安随处可见。店内饼类食物种类很多,有开炉饼、甘露饼、糖榧饼、薄脆饼、玉延饼、通神饼、菊花饼等。这反映出当时( )
A.南北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B.临安饮食文化地域性强
C.南方粮食种植结构变化 D.权贵阶层追求健康养生
2.戏场原为临时性设置,宋朝时形成了“逢场作戏”现象,即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逢场作戏”的出现表明宋朝( )
A.奢靡之风盛行 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 C.坊市制度瓦解 D.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3.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家人、族人的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
A. 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 B. 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 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4.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
A.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 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 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5.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
A. 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 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 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 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
农业:表现、作用
手工业: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
商业发展:市场活动、商品贸易、货币需求、城市发展、海外贸易
经济重心南移:表现、影响
)
(
经济发展
)【课堂总结】
(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成员控制相对松弛
)
(
社会
变化
)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
背景、目的、口号、代表、内容、影响
) (
儒学的复兴
)
(
宋词:特点、代表
元曲:散曲、杂剧
话本、书法、绘画、科技
)
(
文学技术和科技
)
参考答案:
1.C
【详解】C 根据材料“南宋时期,北方的面食在南方推广”,可得出南方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即小麦在南方推广开来,C项正确;在当时条件下,南方流行的面食来源——面粉,基本上来源于当地种植,而非与北方的贸易,排除A项;根据材料得知临安面食店内饼类食物种类很多,不能证明临安饮食文化地域性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权贵阶层追求健身养生,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这表明宋代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B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宋代商品经济较繁荣,无法得出奢靡之风盛行,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宋代商品经济较繁荣,没有体现坊市制度瓦解,排除C项;材料只能体现宋代商品经济较繁荣,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儒学。材料“注重蒙学教育”“规范家人、族人的生活习惯”说明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故选C项。
4.D
【详解】据材料“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代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繁荣,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A项与材料“‘说话’上承唐代”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说话”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世俗文学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传统礼教的冲击,排除C项。
5 D
【详解】本题考查宋词繁荣的原因。宋代时期,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社会政治并不稳定,故A项错误;宋代诗词均发达,诗歌没有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宋词的繁荣是一种文学现象,不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素质与前代相比是否有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宋词的繁荣是文学世俗化的体现,迎合了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故D项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