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汉唐时期,下启元明清时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了解宋朝的政治体制、军事策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和学习能力,他们对宋朝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可能零散、片段化,缺乏系统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更关注具体事件和人物,而忽视了对历史现象背后深层社会经济原因的思考。
核心素养
- 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两宋政治和军事的演变是受到社会经济变化影响的,理解历史的物质性和客观性。
- 史料实证: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史料去实证历史现象,理解历史解释的证据基础。
- 时空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两宋时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历史定位和影响,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背景。
- 历史解释: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去解释历史现象,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宋朝的繁荣和危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的政治体制、军事策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去解释历史现象,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理解两宋政治和军事的演变是受到社会经济变化的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讲述和详细的解释,使学生深入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2.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问题导向法:通过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对两宋时期历史情境的感知和理解。
5.课堂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6.知识串联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两宋时期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两宋时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提问:“两宋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一些可能的展示内容包括:宋代的钱币、瓷器、绘画作品,以及反映宋代城市生活、农业、手工业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
【新课学习】
一、政治体制
1. 官僚制度:详细介绍宋朝的官僚制度,包括官员的选拔、任免、考核等方面。强调这一制度对宋朝政治文化的影响。
a. 官员选拔:讲解科举制度的完善和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推动士大夫阶层的形成。
b. 官员任免:分析宋朝“重文轻武”的观念如何影响官员任免,使得文官的地位得到提高。
c. 官员考核:解释宋朝如何通过“磨勘”制度严格考核官员政绩,以及这种制度对官员行为的影响。
2. 中央集权:讲解宋朝如何通过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来维持政治稳定,包括实行“推恩令”、分知制等措施。
a. “推恩令”:讲解“推恩令”的实质,即通过对地方豪强的打击和分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分知制:介绍这一制度如何将地方行政权力分散到不同的官员手中,防止出现权力过度集中的情况。
3. 禁军与厢军:介绍宋朝的军队制度,着重讲解禁军与厢军的区别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宋朝军队的组成和作用。
a. 禁军:详解禁军的来源、地位及在维护中央集权中所起的作用。
b. 厢军:解析厢军的地位、作用及与禁军的关系。
二、军事策略
1. 守内虚外:分析宋朝“守内虚外”军事策略的背景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宋朝在这一策略下进行的战争和改革。
a. 守内虚外:解释这一策略的实质,即宋朝更注重对内镇压、防范内部起义和叛乱,对外则相对采取守势。
b. 战争与改革:介绍在这一策略下宋朝进行的战争和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等。
联结河朔:讲解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以及宋朝采取的“联结河朔”策略,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策略的利弊。
a. 联结河朔:解释这一策略的背景和实施方式,即通过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结盟,共同对抗北方威胁。
b. 利弊分析:引导学生讨论这一策略的利弊,如是否有利于抗击外敌、是否对国内政治稳定造成压力等。
3. 募兵制度:介绍宋朝的募兵制度及其对军队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制度对宋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a. 募兵制度:详细解析募兵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其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b. 社会经济影响:探讨募兵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是否有利于土地集中、是否促进手工业发展等。
三、社会经济
1. 农业:讲解宋朝农业的发展状况,包括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制度的变革、农业政策的调整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对宋朝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a. 生产力提高:阐述宋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农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建设等。
b. 土地制度变革:分析宋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如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 农业政策调整:讲解宋朝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如减轻赋税、推广种植等,及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政策对政治稳定、军事力量的影响路径。
手工业与商业:介绍宋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着重讲解这些产业对宋朝经济繁荣的贡献,以及宋朝政府对它们的扶持政策。
a. 手工业发展:阐述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丝织业、制瓷业等行业的繁荣。
b. 商业繁荣:解析宋代商业的繁荣局面及商业政策,如市舶司的设立、纸币交子的流通等。
c. 政府扶持政策:探讨宋朝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扶持政策,如减免税收、保护商人的法律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政策对政治稳定、军事力量的影响路径。
海上丝绸之路:讲解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及其对宋朝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贸易路线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a. 发展概况:阐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及其与世界贸易的联系。
b. 经济影响: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c. 文化交流:指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渠道,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贸易路线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小结与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布置作业,包括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完成课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授《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这一课时,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尽可能地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实施教学,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对两宋时期历史情境的感知和理解。其次,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其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我通过课堂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由于学生对于两宋时期的背景和影响不够了解,导致他们在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问题时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在课前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背景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例如,在讲解一些历史事件和问题时,我有时会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一问题,我应更加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尽可能地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于下堂课的教学,我计划进一步改进上述问题和失误,同时期望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我还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问题,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
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