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声 4 声与现代技术 (2)(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声 4 声与现代技术 (2)(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22 11: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声与
现代科技什么是声音,
它怎么被我们听到
声音又分为哪几类
乐音使我们身心愉悦
噪音使我们心情狂躁
那么,声音还有其它特征吗?江西省弋阳的圭峰
风景优美
那里有个山谷
名为“四声谷”
游客们一喊
可相继听到四声回声
弋阳圭峰 四声谷北京天坛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1.1回声:1.2听到回声的条件:(1)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至少晚0.1S。
(2)障碍物可以发生良好的反射。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时,能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思考题:一个人要听到回声 至少离障碍物的距离是多少?已知:v=340m/s t=0.1s
解:由v=s/t可得求:sS=vt=340m/s×0.1s=34m34m×答:要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的距离是17m。 =17m 计算题:一辆轿车正匀速行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已知:v1=340m/s v2=12m/s t=6s
求:s音叉共鸣的示意图共鸣的条件:1、声音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
2、两个物体要靠近,不能太远。2、共鸣自学指导(时间:5分钟)目标:超声
1、定义:
2、特点:

3、应用:物体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传播距离远,方向性强,穿透能力强,能量大且密集超声3、应用:(1)声呐
(2)B型超声波诊断仪(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器
(5)超声波焊接器
(6)超声波体外碎石
(7)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东西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
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廊里,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自学指导(时间:5分钟)目标:次声
1、定义:
2、特点:
3、次声波的来源:

4、应用:物体振动频率小于20hz的声音频率低,能量衰减少,穿透力强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台风等灾害;核爆炸、导弹发射等。监测核试验;监测海洋温度;预测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次声 为什么次声波能致人于死呢?

人内脏的固有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产生头晕、耳鸣、恶心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马六甲海峡惨案,就是因为货船在驶近海峡时,恰遇海上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
当堂检测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 hz, 超声, 次声。
2、自然界中 、 、 、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 、也能产生次声。
3、“B超”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 ,同时接受人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准确的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消息。
4、超声波可以穿透几米厚的金属,因此可以制成 ,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等缺陷。
5、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正常的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系统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能清楚的看见外面的世界
C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系统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6、B超时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却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