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水循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水循环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6 18: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课 题】: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第1课时: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教材版本】: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水循环”位于地理1第三章第一节,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承接地球的外部圈层,对水圈进行拓展研究和深入学习。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白水体分类和地表水资源的总体利用状况,了解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和地理意义,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洋流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这阶段学生拥有初中学习地理基本知识,但缺乏一定地理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提升之外,更要培养学生地理整体性思维,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学生在水循环之前已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部分的知识与生活积累常识,为本节课水循环动力等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
1.课标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与地理意义。(2017年版) 2.课标解读:本条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建立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练习,将感性知识和直观图像逐步归纳为水循环模型。水体的含义、名称、水循环的环节与分类等概念性知识均需要教师作补充。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举例人类活动对于水循环的干预和影响。 1.人地协调观:分析宁夏砂田中铺设啥事对水循环蒸发、下渗、径流等环节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树立整体意识,明白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解释水循环对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影响,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区域认知:教学中的黄河,塔里木河,宁夏等地区都涉及学生对区域的定位和区域的了解,逐渐使得学生建立区域联系,由局部放大到整体。 4. 地理实践力: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明确水循环循环各环节,提高绘图能力和图表归纳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循环过程及环节
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材、笔记本、导学案、笔
五.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导入: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文人墨客们观察生活,四季往复,草木枯荣,临江过海,写下了诸多名篇,2023年的夏天,一部动漫闯入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一起观看动漫影视片段,一起感受古诗词与地理的魅力,导入部分利用古诗词引入,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李白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提出疑问: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而来吗?是否奔流到海不复回?
叙述自己城市看“海”的尴尬,引出普定县路面严重积水事件,引发学生思考,普定洪水,从何而来?去向何处?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片段,对古诗词发出思考,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水循环的重要表现。
【设计意图】引经据典,展现古代诗词成就,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提出思考,并勇于探索,解决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为新课讲解做铺垫。
(2)新课讲解
(一)水循环的含义
【教师活动】在学习水循环之前,教师需结合所学地球上存在高等智慧生物的原因,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等对于自然界的水体再做补充和介绍。在给出水循环含义的过程中,并不直接指出水循环的相关环节,反而将书中的“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替代为“一些环节”,意在接下来学习过程中环环相扣,逐渐引出新名词和环节。
【学生活动】在教材中勾画相关概念。
(二)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典诗词引入,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古代学者的精神才华,肯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诗词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三种水循环过程及类型的展示过程中,分别采用三句不同的古诗词导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展示诗中美景及黄河流域图并对黄河作简单介绍,同时通过模拟景观,引导学生逐步明确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出本部分内容的暗线:水循环的两个重要动力(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同时补充:海陆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陆地水更新,得以补充。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通过对塔乌鲁木齐附近附近大漠飞雪景观的古诗描述,渗透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引导学生完成“陆地内循环”图,指出循环环节,同时补充: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小,但对干旱地区来说十分重要。
“海雨江风浪作堆 时新鱼菜逐春归”
强调“海雨”,“尚未登陆的台风”同属于海上内循环,补充:循环水量最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6页相关段落,在书中勾画出水循环含义与主要类型。引导学生同步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单的箭头标注水体流动方向和水循环各环节。根据地域位置划分出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并提问引出,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学生活动】在笔记本上同步绘制水循环图,明确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设计意图】读书指导,整合书本知识,补充笔记,降低知识记忆难度。
过渡:黄河之水确实天上来?那么我们普定之水呢?
探究一 坐城观“海”
普定洪水,水从何来?
普定街道路面积水主要涉及哪些水循环环节?
探究二 析“海”之因
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导学案所给材料分析,列举,教师补充总结)
普定洪水,去向何处?(通过展示乌江水系图,学生清晰河流流向,增强对家乡的了解)
通过蒸发回到大气圈;通过下渗成为地下径流;通过汇入大河支流,汇入长江,以地表径流形式与地下径流最终注入太平洋;通过海陆间循环,奔流到海仍复回。
探究三 解“海”之困
展示普定一中校园鸟瞰图,学生们感受一中的风景、建设、文化等,增强爱校情节。图片展示一中所采取的减少地面积水的措施,引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学生通过材料阅读完成该部分内容。教师归纳总结。
承转: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描述的忙碌的农民们辛辛苦苦劳动的场景,宁夏的农民们在善于思考总结经验,种出又大又甜的西瓜。
提出学以致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活动探究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教师活动】提出对于宁夏区域的定位(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和宁夏气候的描述,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一些基础分析能力和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48页内容,讲述宁夏中部干旱条件下人们铺设砂石发展农业种植现状。点明沙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事实,与此同时展示砂田和裸田不同年份蒸发量示意图。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比较四月末砂田和罗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有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以及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对比砂田和裸田蒸发量、含水量的差异,回答教师提问。
砂石覆盖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结构空隙大、利于水分下渗,可有效蓄积雨水,提高土壤含水量。
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砂石会影响水循环的下渗、蒸发和径流环节,可以起到透水、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等作用。
【设计意图】活动探究,以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强化知识迁移与应用。
过渡:再次强调“人们铺设砂石覆盖层”,突出“人类活动”的作用,引出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例子呢?
图片展示;城市路面硬化、人类砍伐森林、人工降雨等图片,指导学生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以此帮助学生树立通过地理事物之间整体性的特点,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观念,渗透人地协调的思想,教育学生勇于承担“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使命。由“地薄者大木不产 水浅者大鱼不游”到“山水相交接,天地共为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学生活动】补充笔记,跟随教师作出总结口述水循环类型主要有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回顾水循环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