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水循环教学设计(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水循环教学设计(表格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6 18: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课例背景分析
(一)课标内容及解读
1.课标原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
该条课标的行为动词为“运用”与“说明”,意在学生能否绘制示意图或者用示意图来说明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以及地理意义。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为水平二:“对于给定的地理事象,能够简单分析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某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能够归纳出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自主辨识给定区域的某些自然要素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的机会,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掌握水循环环节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水循环示意图。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情况分析
以学生对生活以及物理知识的认识,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及水的三态转化条件。他们对水循环的环节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科学系统的概念知识。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读图技能与方法,但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难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因此需要给出明确的目标,提供读图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心理特征
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概念知识难以理解,甚至有抗拒的情绪,但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因此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引入日常,引起学生的共鸣,合理设置探究问题,给予学生表现机会,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内容选自于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水循环”。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承接地球的外部圈层,对水圈进行拓展研究和深入学习。为了落实课标要求,教材设计了“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两个标题的内容,并设计了一个“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为主题的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关于水循环的基础概念和水循环过程的原理性认识。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编排,并增加了部分内容和案例,选择性地使用活动中的问题,以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提出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
①设计模拟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引出主题。
②设计研学活动,运用图文资料,研学线路从南方到西北,引导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对比、分析三种类型的水循环。
③运用案例,引导学生读图、识图,获取信息,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④以学生的口吻说出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疑惑,引导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总结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构建水循环模式图。
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培养综合思维。
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利用图片、材料及实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途径;
类比法:通过类比,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水循环,并总结特征;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引出主题,在课堂中探究解决问题,以问题和问题链完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播放学生模拟实验的观察视频 【疑问】1.降落到草地的水去了哪里? 2.实际情况中,降水的水汽又来自哪里? 【引出本节课主题】要想帮助视频中的同学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水循环。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学生模拟实验在校园场景中观察到“雨”后不同下垫面的积水状况和水流状况,以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过渡 这两个问题涉及到的是水循坏这个大的主题,为此,今天我们换一种学习方式——研学,请同学们跟随我一起开启我们的研学之旅。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次研学的第一站——贵州。 承转
贵州站 【任务一】 根据预习及所学内容,画图说明形成贵州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哪里,最终又去向何处,并标明环节名称。 【提问】1.什么是蒸发? 2.什么是水汽输送? 3.什么是降水?降雨能不能代表降水? 4.举例说明什么是地表径流? 5.什么是下渗? 【追问】水循环发生在哪些圈层中? 【提问】海洋水蒸发的动力是什么?什么能量使降落到地表水注入海洋? 【提问】在水循环过程中涉及水的哪些变化?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由此总结概括出什么是水循环? 【小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在贵州站研学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美丽的风景。(展示图片) 分析问题,独立完成 组内讨论、交流 课堂展示交流 【预设】1.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2.风吹云动; 3.大气中水汽冷凝降落到地表,包括降雨、降雪等等; 4.江河湖泊、溪流等; 5.地表水向下渗透到地下。 【预设】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预设】太阳辐射;重力势能。 【预设】空间变化、相态变化。 【预设】无。 创设情境、学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通过层层追问,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及概念。 展示贵州部分流水地貌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同时为后面分析水循环地理意义做铺垫。
过渡 顺河流而下,我们来到位于珠江下游的研学第二站——珠三角地区。 承转
珠三角站 展示台风白海豚的路径图? 【提问】观察台风白海豚的路径图,有什么特点? 【思考】未登陆台风(白海豚)参与的水循环发生的区域和水循环类型? 当我们来到深圳时,深圳正在经历一次强降水过程。(播放视频“深圳发生城市内涝”) 【合作探究】 近些年来,每逢雨季,我国大江南北,一些城市内涝问题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图1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表1 图1 (1)从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的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2)试从减灾角度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具体措施。 【小结】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等环节都产生了影响,有些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人地和谐相处。 【预设】白海豚没有登陆。 【预设】海洋;海上内循环。 分析材料,独立思考 组内讨论、交流 课堂展示交流 【预设】(1)城市中心区降水多;硬化路面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2)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 通过分析白海豚参与的水循环发生的区域,学生说出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引导他们思考水循环类型的分类依据。 学生在进行结果交流时,鼓励、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质疑、相互补充,通过质疑以及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不断完善。 通过对城市内涝这一现象的探究,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下渗、地表径流等环节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过渡 领略了南方的湿润,我们研学之旅来到了干燥的西北地区。 承接
西北站 我们首先去往新疆,新疆拥有着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中蜿蜒着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思考】判断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发生的区域和水循环类型,并说明理由 【提问】塔里木河流向了哪里?该水循环参与水量大还是小? 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指导读图方法。 研学过程中,同在西北的宁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里西瓜种植的土地有所不同。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讨论】读图2,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小结】水循环示意图 归纳三种循环的特点:陆地内循环 参与水量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独立思考 师生、生生交流 读图获取信息、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预设】(1)差异:砂田平均蒸发量小于裸田。 (2)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地表,减少地面吸收的热能减少表层土壤水分汽化,从而使砂石覆盖下的土壤蒸发量较裸地大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蓄水、保水作用明显) 本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分析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发生的空间,并能够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划分水循环的类型。在分析工程中,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分析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的认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过渡 结束了室外的研学,下面我们回到室内,针对本次研学召开研学总结会。
研学总结会 【合作探究】在本次研学总结发言中,以下为部分同学的研学发言: A生:我沿河而行,看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喀斯特地貌中的峰丛、石林等的秀美壮丽,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B生:在珠江三角洲,我陷入深思,诺大的三角洲上城市建筑送礼,沃野千里,形成三角洲的泥土物质从何而来? C生:我查看古人对水循环的认识是,有“百川归注,足以补复,故旱不为减,浸不为减”的记录,海水水量是如何维持稳定的呢? D生:蒸发与降水只是水的相变和空间位移吗?对区域的热量有何影响? 请你为以上同学解惑,并归纳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小结】1.不断塑造地表形态;2.不断更新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维系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分析材料,独立思考 组内讨论、交流 课堂展示交流 以研学总结会的部分同学发言,让同学们为以上同学解惑,引导他们总结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突破难点。
总结 【提问】通过本此研学,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 由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
课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