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3 光呼吸、C4植物等特殊代谢类型
高考生物总复习热点微练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烟台调研)下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产物磷酸丙糖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磷酸丙糖转移蛋白(TPT)的活性是限制光合速率大小的重要因素,CO2充足时,TPT活性降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D
A.Pi输入叶绿体减少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
输出减少
B.暗反应中磷酸丙糖的合成需要消耗光反应
产生的ATP
C.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主要是以蔗糖形式运出细胞的
D.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增加CO2浓度来提高作物中蔗糖的含量
解析 据图示信息,磷酸丙糖通过TPT从叶绿体输出的同时伴随着Pi进入叶绿体,因此Pi输入叶绿体减少,说明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的输出过程受阻,即输出减少,A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由图示可知,该过程能合成磷酸丙糖,B正确;由图示可知,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磷酸丙糖会在细胞质基质中用于合成蔗糖,然后以蔗糖形式运出细胞,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CO2充足时,TPT活性降低,则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的过程会受到影响,作物中淀粉含量会上升,而蔗糖含量下降,D错误。
2.(2023·湖北七市联考)糖酵解时可产生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如图为真核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隙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有氧呼吸过程中,在线粒体内膜产生H2O
C.电子传递链对线粒体内膜两侧H+梯度的形成起抑制作用
D.H+在跨膜运输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中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储存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膜间隙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场所为线粒体内膜,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电子传递链对线粒体内膜两侧H+梯度的形成起促进作用,C错误;分析题图,NADH中的能量变为H+的电化学势能,再通过H+向膜内跨膜运输变为ATP中的能量,即H+在跨膜运输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中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储存,D正确。
3.(2023·贵阳市摸底)如图为植物体内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卡尔文循环过程
B.植物细胞中,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C3与C2合成的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分解
D.高O2含量环境不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
解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卡尔文循环过程,A正确;卡尔文循环,即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高O2含量环境下,会造成碳流失,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2023·黑龙江六校联考)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有所不同,图1是三种不同类型植物的CO2同化方式示意图,图2表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上述三种植物在晴朗夏季的CO2吸收速率日变化曲线。已知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高于水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上。以光合色素的__________________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所得曲线就是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类囊体薄膜
吸收光能的百分比
(2)图1水稻、玉米和景天科植物中,最适应炎热干旱环境的植物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在10点到12点期间,B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C植物的光合速率继续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在4点时,A植物的光合速率为________[μmol/(m2·s)];在12点时该植物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
景天科植物
该类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夜晚吸收CO2,不影响
光合作用的进行(合理即可)
该时间段温度较高,水稻植株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合理即可)
玉米可以利用低浓度的CO2,此时光
照强度不断增强,所以光合速率继续升高(合理即可)
0
能
解析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以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百分比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所得曲线就是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2)分析图1中三种植物,景天科植物可以将夜晚吸收的CO2储存在液泡中,然后白天用于光合作用;炎热干旱条件下,为减少水分散失,白天植物一般关闭气孔,该环境下景天科植物更能适应生存。(3)由图1可知,水稻对CO2的吸收是在白天进行的,且没有固碳作用,玉米吸收CO2也是在白天进行的,由于有固碳作用,它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景天科植物夜晚吸收CO2,白天时再利用液泡中储存的CO2进行光合作用,根据以上特点,与图2中曲线比较可得,B对应的是水稻,C对应的是玉米,A对应的是景天科植物。在10点到12点期间,温度较高,会使植物的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引起B植物光合速率下降,而C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此时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所以其光合速率继续升高。(4)在4点时,没有光照,A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12点时,虽然从外界吸收的CO2为零,但可以利用储存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5.(2023·江西南昌摸底)如图是某种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上,在此完成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能与CO2结合的物质有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B(除酶外)能参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则物质B为___________。
(4)该植物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推测这种植物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填“干旱”或“潮湿”)环境,作出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囊体薄膜
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PEP和RuBP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
丙酮酸
干旱
白天植物气孔关闭,减少
水分散失,夜间气孔开放,可以吸收充足的CO2(合理即可)
解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在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2)分析题图可知,在细胞质基质中能与CO2结合的物质是PEP,在叶绿体基质中能与CO2结合的物质是RuBP。(3)有机物B(除酶外)能参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推断物质B是丙酮酸。(4)该植物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推测该植物生活的环境是干旱环境,为了降低蒸腾作用,白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夜间气孔开放,能够充分吸收CO2。
6.(2023·黑龙江六校联考)2021年,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细胞条件下CO2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这项技术在解决粮食问题、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团队设计出11步反应的人工合成淀粉的新途径,光合作用(A)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B)的简单表述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其反应场所是________,该代谢途径中所需的酶在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合成。将高浓度CO2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C1化合物,该过程是人工合成淀粉的核心技术,需要加入优化后的________,反应才能高效地完成。
(2)人工合成淀粉的反应途径与植物光合作用不同,但研究者也利用了太阳能,首先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利用电能制________,再用于合成反应。植物光合作用利用__________吸收太阳能,光反应阶段将太阳能转变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质
细胞内
酶
氢气(H2)
光合色素
ATP和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
(3)若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人工合成淀粉的积累量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目前技术参数推算,在能量供给充足条件下,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年平均产量(按中国玉米淀粉平均亩产量计算)。人工合成途径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此推测该技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高于
两种途径合成糖类的
量相同,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
节约耕地和淡水;解决粮食危机,提高粮食安全水平;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为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该过程所需的酶在细胞内合成。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需要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高效完成,题图中人工固定CO2合成糖类的反应过程与卡尔文循环相似,因此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应加入各种相应的优化后的酶,反应才能高效地完成。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首先利用了太阳能发电,然后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O2和H2,再将H2用于合成反应。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储存在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两种途径合成糖类的量相同,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因此人工合成淀粉的积累量更多。
(4)在能量供给充足条件下,人工合成淀粉途径由于产量高、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可节约耕地和淡水;此外有可能解决粮食危机,提高粮食安全水平;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等。
7.(2023·合肥市质检)下图为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示意图,PSⅠ和PSⅡ分别是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能吸收利用光能进行电子的传递。PQ、Cyt 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其中PQ在传递电子的同时能将H+运输到类囊体腔中。图中实线为电子的传递过程,虚线为H+的运输过程。ATP合成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电子传递的整个过程可知,最初提供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________。
(2)光反应产生的氧气被用于有氧呼吸,且在____________(填场所)被消耗。图中用于暗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合成ATP依赖于类囊体薄膜两侧的H+浓度差,图中使膜两侧H+浓度差增加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见,光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完成了光能转变成________能,进而转变成________能的过程。
水
NADP+
线粒体内膜
ATP和NADPH
水分解产生H+;PQ主动运输H+;合成NADPH消耗H+
电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