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 字立骨绽精彩之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群文复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劝” 字立骨绽精彩之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群文复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7 09:44: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劝” 字立骨绽精彩之《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群文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一字之得,总结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2.一字立骨,“劝”:体会不同的说话艺术,学会劝说别人。
教学重点:
一字之得,总结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教学难点:
3.一字立骨,“劝”:体会不同的说话艺术,学会劝说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复习文言文需要复习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编者把几篇文言文放在一个自然单元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一字之得
1.检测复习过的文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寻找三篇课文中含有“以”的典型句子,教师补充其他课文中出现的典型句子,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归纳“以”的用法。
2、教师从三个维度进行总结梳理。
三、一字立骨
1.这三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中,都跟什么有关系啊?
明确:都是劝说帝王、君主----“劝”(一字立骨)
2.三篇课文都是劝说别人,体会他们在说话艺术上有什么不同点,小组讨论两分钟。
小组讨论后学生分享,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具体分析邹忌、曹刿和诸葛亮各自的说话艺术。
(一)一字立骨·析劝术
请同学们找到邹忌的进言,让同学们融入教材,此刻每个同学都是邹忌,我们开启邹忌“暮寝而思”小剧场:邹忌在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后,暮寝而思之,辗转反侧,思虑良久,如此如此方可进言成功。于是他入朝见威王,他说:............
追问:你们为什么如此进言呢?请用“我之所以如此进言,是因为 .......... ”这个句式说话。
明确:用亲身经历劝说的好处:含蓄委婉,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齐威王产生共情,让大王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建议。
小结:邹忌们都非常睿智,想法都非常精彩,这种劝说方式----婉言相劝(板书)。
接下来分析曹刿的劝说艺术,我们以第一段为例,让学生找曹刿的进言。
开启曹刿小剧场:十年春,齐师伐我,公欲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战,欲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战,欲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大战在即,曹刿奔走进言,他说:“ , , 。”(学生读)
追问:曹刿先生啊,你这样劝说鲁庄公,鲁庄公能听你的吗?老师是鲁庄公,同学们是曹刿,引导学生体会曹刿说话的语气----否定语气。
追问:曹刿先生,你又为什么如此劝说呢?请用“我之所以如此进言,是因为 ”这个句式说话。
明确:①联系背景,大战在即,时间紧迫;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结:曹刿们,你们为了国家都非常勇敢,这种劝说方式----直接劝说(板书)。
不同的劝说对象,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环境,导致曹刿和邹忌采取了不同的劝说方式。
最后再来看《出师表》的劝说艺术。
由“表”这种文体入手
小诸葛亮们,你在北伐之前坐在书桌前提笔要给刘禅上书的时候,为什么选了表这种文体呢?----表用于陈情、言事。
追问:这篇表文写了什么事呢?
明确:给后主提出建议,告诉后主自己北伐的决心。诸葛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希望刘禅好好治理国家。
问:表以陈情,同学们在这篇表文后半部分哪些句子中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什么情?
明确:①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愿意一生为其奔走效劳;“二十一年”表明时间很久,也有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希望刘禅能像先帝一样好好治理国家。②讲明了挥师北伐的目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表明自己挥师北伐的决心,“报先帝而忠陛下”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情深意重。③眼泪中也含有丰富的情感。眼泪中有诸葛亮回忆起与先帝的患难与共的深情,有自己即将远离的依依不舍,有对国内政局的担忧,有可以去实现志向完成先帝遗愿的激动。
小结:诸葛亮为了激励后主可真是煞费苦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诸葛亮的这种劝说方式也属于直言相劝(板书)。
(二)一字立骨·感劝心
问:曹刿、邹忌和诸葛亮明知前路凶险为什么还如此积极进言呢
明确:无论是曹刿、邹忌还是诸葛亮,他们有身份、地位上的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四、拓展延伸
这几篇文章都是劝说类文章,那么我们还学过劝说类的文章如《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这两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劝说艺术呢
明确:宋濂采用了“讲道理摆事实”的艺术手法,让学生马君则通过对比发现了读书与学习的关键所在。 宋濂读书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而如今却是“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宋濂求学时“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如今的太学学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宋濂借自己早年艰苦学习、虚心求教的经历,与当今太学优越的学习环境作对比,通过事实论证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的论点,以此告诫马君则,学习的成就是来自于主观的努力,而不是客观的条件和环境,要想学有所成,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勤勉用功,专心致志。 此外,宋濂还设置了两个隐性对比,通过自己和同窗的对比,来证实自己是通过专心读书、艰苦求学获得了今天的成就;通过当年的“德隆望尊”与如今的自己作对比,让马君则体会如今的求学环境得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宋濂的劝学手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从自身出发,以事实论证道理,让后辈学子通过对比,接受他劝学的观点,并且激励他们要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宋濂和孙权都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都属于直言相劝。
五、当堂练习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让别人改变主张,听从你的建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劝说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不但能把人说服,而且能够使劝方和被劝方和谐相处,关系更加融洽。同学们,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也一定感受到了臣子心中的智慧与韬略,丰富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内涵,期待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发现更多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