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上 可能性2摸球游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 可能性2摸球游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6 20:4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摸球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摸球游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初步感知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认识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可能性的理解,并掌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探究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个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积极参加摸球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体验摸的次数越多,越接近结果。
教学难点
感受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想要吗?
生:想要。
师:我们就用摸球来看看谁是最幸运的。
(板书:摸球游戏)
师:袋子中装有5个球,每人每次只摸一个球,摸出后举高让大家看一看,然后放回去,下一位再摸,只要摸到红球就能获得礼物。
师:谁先来试一试?(整组同学摸到的都是白球)
师:摸到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猜测数量:①袋子里全是白球
②袋子里可能7个白球1个红球……
师:我们一起来揭开秘密吧(倒入透明盒子里)
师:看到5个白球,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红球。
师:看来,从这个袋子中要得到老师的礼物是……(不可能)了。
这个结果是确定的了,那如果换成这个呢?
课件出示:
师:结果还确定吗?
生:不确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实的情境中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唤起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摸球游戏,初步感悟可能性的大小。
1.师:想一想,刚才的盒子里摸球会是什么结果?
预设:(1)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红球
(2)红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
有什么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动手验证。(板书:验证)
师:好,我们就来摸一摸。
摸之前,我们一起看看活动要求。
(1)每组摸3次
(2)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一次记录一次它的颜色
(3)将球放回袋子后,再摸。
注:分工明确,一人拿袋,一人记录,其他人摸球。
师:比一比,哪一组又静又快。(生摸球,师巡视)
2.反馈(3次结果)
师:组长汇报摸球结果(生反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8个小组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结果?
师:对比下,这几种结果符合我们的猜想吗?
生:3红0白:不符合“可能摸出白球”这一猜想;1红2白:不符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这一猜想。
师:为什么会出现3红0白的情况呢?袋子里明明有白球,为什么没有摸到白球呢?
生:摸的次数太少。
师:次数少不能很好的验证我们的猜想,那要怎么办呢?
生:接着摸。
师:好,请按原来的游戏要求,继续摸到20次。
3.反馈20次结果
师:组长把汇总结果记录在白板上(生记录)
师:仔细观察8个小组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摸到红球的次数比白球的次数多)
师:红球的次数比白球的次数多,说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
生:现在我们的猜想得到验证了。
4.对比3次和20次的结果
师:为什么摸3次有不符合猜想的,而摸20次就每组都符合猜想了呢?
(生答:因为摸3次,摸到次数太少了)
师:看来,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能验证我们的猜想。
5.体验随机性。
师:这组同学20次中摸到18次红,只有2次白球,如果再摸一次会摸到什么球?
生1:红球
生2:白球
生3: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因为只要袋子里有的颜色都可能被摸出,与前面摸的结果无关
6.改变可能性的大小
师:通过猜想——验证,我们知道了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袋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变大呢
(增加白球数量,减少红球)
师:减少红球,可以减几个,(1个、2个、3个、4个)现在的结果是什么?
生: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有相关
师:既然数量决定了可能性的大小,那我们就一起来猜球游戏。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安排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独立完成活动,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同时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使思维活跃起来,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
三、猜球游戏
1.师:请先看清活动要求
(1)放球:小组讨论,共放7个球(个数组内讨论)
(2)换组长:小组与小组间互换组长
(3)摸球:在新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摸球(时间:2分钟)
(4)猜测:汇总数据,小组讨论,猜测新组长袋子里红、白各几个。
2.开始活动
(1)师:请先组内放球(提醒:小声讨论哦,不然机密就被别组听去了。)
(2)换组长:第一组与第二组换,3→4、5→6、7→8。
(3)拿出活动表(二),2分钟摸球(计时器)
(4)请组长抽好袋口,站旁边不说话,其他人汇总摸球数据,白球、红球各摸到几次,并根据结果,猜测出袋子里红球、白球各有几个。
3.反馈
(1)师:请组长起立,请看看你这组猜测结果,猜对了吗?(生对比),猜对的组,组长坐下。
(2)选择猜错的组,组长和汇报员
反馈1:
①请组长先来揭示正确结果。(师写在白板上)
②请汇报员来说说,你们组刚刚猜测的方法。
③师追问全班同学: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生答)
④想一想,根据这组同学摸球的结果,这球的数量还有其他可能吗?(生猜测,说理由)
反馈2:
①揭示正确答案
②汇报员说猜测方法
③追问组内成员:你们组在讨论时,一致都猜这个结果吗?
④根据这组同学摸球的结果,白球、红球的个数还有其他可能吗?
……
师:像这样的猜球游戏,如果想让猜测的结果更准,该怎么办呢?(增加摸的次数)
【设计意图:判断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上,判断是做决策,决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信息,信息从哪里来?从统计来,而统计的数据又是建立在多次摸的基础上,因此,少数的几次往往会产生误差。组织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摸球次数。让学生体验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不仅使思维活跃起来,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
四、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通过2个游戏,让我们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实,可能性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师:(课件出示:转盘)
(1)转盘停止后,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
(2)转盘停止后,转盘的指针指向什么颜色的可能性最大?
师:想一想,这样的转盘经常用来干嘛(抽奖)
师:是的,下面就请你们来设计一个这样的抽奖转盘(出示练习)
(生设计,师指导)
反馈:我是 ,我希望 。
师小结:顾客和商家的角度真是不一样啊,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抽奖,请慎重。
(五)微视频欣赏---狄青抛制钱取胜
师:但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像抽奖一样。很多时候,可能性知识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六)回归课伊始
师:同学们,智慧的将军把“不确定事件”变为“确定事件”,将“可能”变为“必然”。来吧!
课刚开始这份不可能送出的礼物,你能把它变为“可能”吗?
(生答)那能把“不可能”变为“一定”吗?
【设计意图:结合课前游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