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6 21: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激趣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知识储备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 即《三国演义》)。
三、背景资料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刘玄德)听徐庶(徐元直)和司马徽(司马德操)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本文即是写刘备第三次前往草庐请诸葛亮的情景。
四、整体感知——理情节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
2.划分文章的层次,仿照示例,补充故事情节。
示例:
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重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一部分: 刘玄德阶下拱立
诸葛亮
第二部分: 刘玄德
五、 精读细研——析人物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刘备的哪些品质?
方法指导:
(1)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
(2)紧扣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析。
(3)其他人的衬托、作者的评价。
明确:①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②诚心求贤:刘备为见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③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从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2.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思考这些句子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直接描写:
a.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外貌,表现他的气宇轩昂,气质非凡;
b.通过描写诸葛亮的语言,表现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及淡泊名利、知恩图报的特点;
c.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动作,表现他处事谨慎的特点。 侧面烘托:
a.通过写后人所作诗句,侧面烘托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形象特点。
b.通过写刘备的礼贤下士,表现了诸葛亮的卓尔不群。
3.第3自然段中诸葛亮针对刘备的询问,阐述了哪些内容?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①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
②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
③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
有政治头脑,有见识,雄才大略。
4. 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明确:
关公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他暴躁、鲁莽。
5. 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张飞、关公对玄德此举的反应?
明确:
关公反对——玄德欲见大贤
张飞无理——玄德怒叱责备
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六、合作探究 ——明写法
1.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①“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②“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③“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课文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铺垫渲染。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
好处: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七、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展示了诸葛亮未出山便知晓天下事的雄才大略。
八、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形象鲜明
2.详略得当,巧设铺垫
九、拓展延伸——话心语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刘备“三顾茅庐”,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以后,刘备已经离开人世,诸葛亮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是诸葛亮自陈心曲的一段话,此时此刻,你想对一片真情的刘备说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或一个短语,来表达你想对刘备说的话。
例:
我想说:
1.珍惜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一片诚意是尊敬别人的关键。刘备,我们敬佩你对待朋友,对待人才,都是一片诚意!
2.玄德,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乃伯乐也!如果不是你的求贤若渴、不是你的耐心和诚意,也许诸葛亮的才干会被埋没,也许我们中国的历史也不会如此灿烂。
3.刘备,你的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你的诚心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是你的诚心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还是你的诚心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更是你的诚心,换来了诸葛亮对你的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