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春 江 花 月 夜 张若虚【古今评说】 【作者介绍】
张若虚,江苏扬州(今属江苏)人。其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但从其诗风推测,他生活于初、盛唐时期。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写下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除《春江花月夜》外,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 春江花月的美景 江畔月下的沉思 思妇游子的情思完 美 融 合 【内容梳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何 滟处 滟春 随江 波无 千月 万明 里 。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皎 江
皎 天
空 一
中 色
孤 无
月 纤
轮 尘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思考题二:有人认为,“月”是全诗的灵魂,谈谈你的理解。
结构上,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本诗主旨及艺术特色。
主旨: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幽美景色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
特色:
①以“月”统摄群像,展开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卷
②画意、诗情、哲理的交融
③语言优美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的《闺怨》(空间)
边塞 意 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时 间 意 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愁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意象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爱
——苏轼《水调歌头》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意象
——白居易《长恨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意象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情 感 意 象【课后思考】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
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
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