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球游戏》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册,学生已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数据的随机性,并在不确定的基础上体会规律性。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体会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判断。
3.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判断。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在不确定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规律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快闪猜球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请大家快速反应,是摸到红球还是黄球的可能性大,准备好了吗?
【快速切换三个袋子】
生:黄球、红球、一样多。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生:依据袋子里球的数量,数量多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可能性小,数量一样多的可能性一样。
设计意图:复习四年级所学知识,依据盒子里球的数量判断可能性大小。
二、摸球游戏---收集数据
1.讨论并制定摸球游戏的规则
师:这里有一个黑袋子。袋子里装着不定数量的红球和黄球,这些球除了颜色不一样之外,其他全都一样,不打开看,如何知道袋子里是红球多还是黄球多呢?
生:摸一摸。【请三个学生摸】
师:现在大家能知道袋子里是红球多还是黄球多吗?
生:我觉得不能确定,因为我们摸的次数太少了。
师:那你觉得摸多少次合适?5次够吗?
生:次数越多越好!
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就暂定我们的摸球次数为20次。
师追问:摸球游戏开始之前,有什么该注意的地方?该怎么摸呢?
生:每摸完一次都做一下记录。(强调统计下来,便于观察)
生:摸完放回去要摇匀。
生:摸的时候不能偷看。
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启发学生通过摸球实验来获取数据信息,在正式实验之前,启发学生制定好严谨科学的实验条件是推测的基础。通过摸球实验获取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大小的信息,把问题转化为四年级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即根据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大小判断袋子里的红黄球的多少。
2.进行摸球游戏,记录收集数据
【展示规则】摸球游戏活动规则
【生开始活动,计时5分钟,师巡堂并打开事先准备好的excel,让摸球结束的小组长上来输入结果】
3.汇报交流摸球结果
师:同学们,都做完实验了吗?我们来分析分析大家的摸球结果吧。
(1)5次后预测黄球,20次后预测红球
师:观察你们组的摸球记录,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5次我觉得黄球多,因为我摸了4次黄球。但是摸了20次后,我们组汇总了一下,红球13次,黄球7次,所以我们组还是觉得红球多。
师:两次的猜测不一样,你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吗?
生:摸5次是远远不够的,摸20次猜对的可能性大一点。
(2)猜测红黄球一样多的小组
生:前5次我猜测红球多,20次后我发现我摸的次数都差不多,所以我猜测红球、黄球一样多。
(3)黄球多、红球少的小组
师:有一组的情况是这样的。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因为袋子里有黄球,每次摸球都是随机的,她刚好每次都摸到黄球,摸黄球多也是可能的。
生:次数太少了。
师:看来每一次摸球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出现黄色多、红色少的情况也是可能的。
4.汇总全班数据
师:看来每个组的情况不一样,猜测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了让我们的猜测更准确,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打开袋子看,不能打开怎么办。
生:再多摸几次。数据越多,判断越有把握,再来20次。
生:汇总全班的数据,就相当于摸了两百多次。次数越多,猜测得越准确!
【呈现全班摸球记录的excel表格,对表格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师:红球多的组比较多呀,有差不多10组的呢,看来红球多的可能性更大呢!
师:为什么同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生:摸球具有随机性。
5.电脑模拟千次、万次摸球结果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240次的摸球结果了,为了让我们的推测更准确,我们利用电脑技术来模拟更多次的摸球结果。
【事先依据箱子里球的数量进行电脑编程,电脑模拟1000次结果,10000次等】
师:袋子里有10个球,由电脑摸了10000次的数据,你能推测一下袋子里红球多少个?黄球多少个吗?【提升,教材P105.5改编】
生:7个红球,3个黄球。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约等于7000,约等于3000,按照比例缩小,所以红球有7个,黄球有3个。
生:约等于7000,约等于3000,总数是10000,约分后红球是十分之七,10乘十分之七就是7个,黄球也是同样的道理。
6.验证球的数量并小结
师:现在打开袋子来验证一下吧!
师:打开袋子看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如果不打开袋子看,你觉得我们刚刚的实验和研究还有价值吗?
生:有价值,实验数据是我做合理推测的依据。做判断时,有了这些数据的帮忙,我就更有把握了。
生:是实验给了我们合理推测的依据,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不会随便瞎猜,能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设计意图:由红黄球的可能性大小判断袋子里的红黄球的多少。在实验中,由于20次的样本数过小,因此出现相反猜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数据的随机性),引导学生增加试验的样本量,由20次--全班数据--1000次---10000次,感受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三、巩固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意图:练习环节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学生结合自己对题意、数据的随机性等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摸球游戏这个实验,分析了不同组和全班的数据,猜测红球多,最后验证红球多。经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通过摸球,可以帮我们预测袋子里看不到的情况。
生:每次摸的结果都是随机的。有可能是红色,有可能是黄色。
生:我感受最深是汇总数据,数据越多,猜测得更准确。
生:大家摸的结果都不一样。
生:袋子里数量多的颜色的球,摸到的可能性更大!
生:可以通过实验来判断可能性大小。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无法像打开袋子看一下这样简单直接地解决。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做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帮助我们做出科学判断的手段。今天我们通过摸球游戏实验,知道了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可能性小,尽管每一次的摸球结果都是随机的,但只要增加试验次数越多,我们的猜测就越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