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1.改革开放的春雷
2.在希望的田野上
3.对外开放的窗口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改革开放的春雷 想一想:有人用“黎明前的黑暗”来形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请你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可见,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意图延续毛泽东时代的错误方针路线,实际是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的方针。1977年,邓小平复出,之后,平反冤假错案才有了进一步进展。但由于受到“两个凡是”限制,大量案件的解决,有着严重阻力。 1978年,局势开始转变,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实践》一文在全国各地产生巨大影响,全国展开一系列讨论,令长期受到蒙蔽、愚弄、迷信的人们思想解放,导致“两个凡是”开始被人们怀疑攻击。在此背景下,需要召开一次会议,谋求解决办法,于是,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竞聘小记者假如我是一名跟踪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者,我会向公众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曾使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甚至有饭都是大伙一块儿吃。“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
到了七十年代末,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摸摸地把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凤阳县小岗村便是这项改革的发源地,当年村干部和十几户农民按手印立下了大包干秘密协议,协议上写着: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它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坐牢杀头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而包产到户的结果却是加快了生产进度、抓住了季节,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议一议:上面表格中有关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是什么?
2. 推广这种制度有何意义?你还知道当前我国实施了那些惠农政策?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窗口结合教材,合作探究
说一说我国是怎样开始并逐步对外开放的?形成了怎样的格局?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 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示意图深圳旧貌换新颜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讨论思考: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本质区别呢?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三、本课小结 1、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首先是在 ( )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中央机关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已的”这是农民对( )的赞扬. A.计划经济 B.改革开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四、课堂练习BAC4、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C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4月,我国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海南省面积3.4万平方千米,背靠大陆,近傍港澳,南望东南亚诸国,是中国通往亚太地区最便捷的省份。海南海岸线绵长,有众多天然港湾,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材料二: 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①我国最早的特区是何年在何地建立的?
②读材料一分析海南建特区的有利条件。(可抄原文)
③读材料二回答,深圳等特区的创建成功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指导意义?
④请你结合课文谈谈建设经济特区有什么好处。答案:①1980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②海南面积3.4万平方千米背靠大陆,近傍港澳,南望东南亚诸国,是中国通往亚太地区最便捷的省份。
③说明:我国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④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