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08: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要想使同样的橡皮筋发出较高的声音,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用力揉搓橡皮筋 B.用力弹拨橡皮筋 C.将橡皮筋绷紧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没有传播介质
3.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
A.水面没有任何变化 B.水面产生水波 C.水面会冒泡
4.关于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唾液中有很多细菌,它对人体的消化没有任何帮助
B.舌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
C.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5.假如一个人安静时一分钟呼吸20次,跳动20次后一分钟呼吸48次,那么,慢走20步后,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应该是( )。
A.20次 B.48次 C.介于20-48次之间
6.小周吹吸管时发出的音是通过( )传递到我们的耳朵的。
A.地面 B.水 C.空气
7.用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会( )。
A.没有变化 B.泛起波纹 C.大幅度升高
8.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瓶口 C.瓶子
9.我们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最接近( )。
A.10 B.20 C.60
10.测量肺活量正确的是( )。
A.深吸一口气后,反复呼出气体的量
B.深吸一口气后,一次性呼出气体的量
C.反复吸气后,一次性呼出气体的量
11.歌曲《两只老虎》的1231|1231|345-|345-|这段旋律,最低的音是( )。
A.1 B.3 C.5
12.风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清脆声音,是因为风铃的金属管不可能( )。
A.长短不一样 B.粗细不一样 C.长短粗细都一样
13.100米比赛结束后,小成和小科一起去观看实心球比赛。小成站在观众席对面喊小科。小成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舌头 C.口腔
14.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真空 B.固体 C.液体
二、填空题
15.实施方案时要做好分工,根据 制作小车。
16.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需要 ,力越大物体运动得更 ;让运动的物体静止需要 。
17.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 振动传入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18.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我们听见的鼓声是通过 传播的。
19.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 、 、 、 、无机盐和水。
20.当声源距离鼓膜近时,鼓膜振动 ;当声音很强时,鼓膜振动 。(填写“明显”、“不明显”)
2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我们在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了,心跳的次数也 。
22.踢飞的足球能将玻璃打破,这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
三、判断题
23.气球运动的方向和气球产生的反冲力方向一致。( )
24.小车设计成流线型,主要是因为美观。( )
25.风声、雨声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声音。( )
26.“昨晚雷声很大。”这句话是对雷声强弱的描述。( )
27.我们可以用阻力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
28.敲击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
29.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
30.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
31.同一根橡皮筋,松紧程度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
32.拉弓射箭是利用了物体的反冲力。( )
四、连线题
33.连线题。
钓鱼时河岸上的人声把鱼吓跑      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
手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发麻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弦被按住后琴声立即停止   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校园里各处都能听见上课铃声   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就停止
五、简答题
34.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如何分类?
35.宇航员在太空中面对面讲话,为什么听不到声音。
36.有人说:“控制说话的音量是一种礼仪。”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我们应该如何去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37.参与我们身体呼吸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六、综合题
38.声音的研究。
小强一家人下午去逛公园,还没到公园,小强就听到了公园里传来的歌声。到了公园发现有人在对着话筒唱歌,唱得可好听了,歌声是由放在地上的一个喇叭播放出来的。小强跑到喇叭旁边,用手摸了摸喇叭的外箱,感觉外箱振动得很快,非常疑惑,外箱怎么会振动?声音又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
(1)小强没到公园就听到歌声是因为喇叭振动带动 振动,声音以 的形式传到耳朵。
(2)小强发现随着歌声的强弱变化,喇叭外箱的振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请你判断下面这句话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声音强,物体振动次数多;声音弱,物体振动次数少。( )
(3)正当大家倾听优美的歌声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调大了音量,大家急忙捂住耳朵,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护耳朵里的 部位。
(4)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嘈杂刺耳的声音使人心烦意乱,应该保持安静的地方有: ; ; ; 等。(写出4个即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要使橡皮筋能发出较高的声音,就要把橡皮绷紧些,使橡皮筋振动频率变快。
2.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用手迅速按住鼓面能让发声的鼓面立即停止发声。
3.B
【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产生水波,这是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遇到水使水产生了振动所致。
4.A
【详解】A.唾液中有很多细菌,它对人体的消化没有任何帮助,错误;唾液有湿润和初步消化部分食物的作用;
B.舌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正确;
C.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正确。
5.C
【详解】有的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减缓,有的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加快。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次数都会增加。假如一个人安静时一分钟呼吸20次,跳动20次后一分钟呼吸48次,那么,慢走20步后,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应该是介于20-48次之间。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会需要消耗更多地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加快,所以C符合题意。
6.C
【详解】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吸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的耳朵的。
7.B
【详解】刚击打过的音叉会产生振动,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甚至会产生水花飞溅现象。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8.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9.B
【详解】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一个成年人在常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约20次。
10.B
【详解】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11.A
【详解】儿歌《两只老虎》是一首非常受欢迎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旋律简单易学,孩子们非常喜欢唱。这首歌的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悠扬,常常被用于学习英语和音乐教育中。1231|1231|345-|345-|这段旋律,最低的音是1
12.C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风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清脆声音,是因为风铃的金属管长短和粗细不一样,短的、细的金属管发出的声音高。
13.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人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的振动,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故选A。
14.A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
15.设计图
【详解】制作小车的步骤包括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组装、调试。实施方案时要做好分工,动手制作小车时,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
16. 对物体施力 快 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详解】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17.空气
【详解】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传入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18. 振动 声音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都能作为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速度稍慢,气体中最慢。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也立即停止。所以用鼓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人们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19.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详解】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20. 明显 明显
【详解】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当声源距离鼓膜近时,鼓膜振动明显;当声音很强时,鼓膜振动明显。
21. 气体交换 氧气 二氧化碳 增加 增加
【详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血液。所以心跳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所以人在运动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22.能量
【详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叫做动能。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产生的能量越大。踢飞的足球能将玻璃打破,这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3.×
【详解】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气球运动的方向和反冲力的方向相反。
24.×
【详解】流线形物体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设计成流线型,主要是因为减小阻力,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5.×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风声、雨声是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26.√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小张说:“昨晚的雷声很大。”这是对声强弱的描述。
27.√
【详解】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阻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阻力。我们可以用阻力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题干正确。
28.√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粗的铁钉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细的铁钉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击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9.√
【详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饮食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30.×
【详解】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3种,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31.√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这是因为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拉得松,声音音调低,这是因为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同一根橡皮筋,松紧程度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高低,要求学生掌握同一根橡皮筋,松紧程度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2.×
【详解】橡皮筋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拉弓射箭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3.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钓鱼时河岸上的人声把鱼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手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发麻,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这说明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琴弦被按住后琴声立即停止,说明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就停止;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校园里各处都能听见上课铃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4.火腿肠,属于动物类食物(或熟食、荤菜、副食)。
【详解】食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分为植物性的素食和动物性的荤食,按照主副食我们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按照熟和生我们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按照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分为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等,给食物分类会方便对食物的研究。你最喜欢的食物是火腿肠等。它属于动物类食物(或熟食、荤菜、副食)。
35.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面对面讲话,因为太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6.这个说法是对的;做法: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说话要有文明,打电话时,小声说话,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教室中尤其是上课时,禁止说闲话,影响他人上课,图书馆、电影院更不能喧哗,有问题外出解决。
【详解】公共场所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如果声音过大,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在公众场所,良好的公共环境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否则会影响他人的生活,给他人带来困扰。
37.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38. 空气 波 × 鼓膜 教室 图书馆 会议室
公共场所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这是因为喇叭振动带动空气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耳朵。
(2)摸了一会儿,小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现随着唱歌的声音的高低变化外箱振动的快慢也会发生变化,声音高振动次数快,声音低振动次数慢。不是强弱,故这种说法错误。
(3)正当大家倾听优美的歌声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调大了音量,大家急忙捂住耳朵,都说太吵了。大家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护耳朵里的鼓膜部位。
(4)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嘈杂刺耳的声音使人心烦意乱,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公共场所等应该保持安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