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7 12: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
3.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深层含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月亮的图片。师提问学生思考:月亮除代表月饼、嫦娥之外,还和思乡有关,接着鼓励学生回顾小学所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2、导入新课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的诗词。(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正音。
2、交流这首古诗的大意从京口到瓜洲只隔着一道长江水,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3、小结过渡。师: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我们就来深入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引导品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反复地读一读这句诗,注意句中的多音字。你是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的 (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读音的方法。)
(2)弄清楚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笔简单地画下来。
(3)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 他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4)小结过渡:是啊,这句话正是作者站在瓜洲时的所看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之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相机板书)
2、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诗。
(2)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离开家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这句诗中的“绿”字是什么意思
(4)读了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还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5)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佛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这个绿字内涵这么丰富,其实得来不易。关于这个字,还有一段小故事,请一名同学读一读24页资料袋中的内容。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整体升华,体会情感
1、介绍背景,理解情感。诗人的家乡这么美,以至于他刚刚离开就开始思念。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介绍背景,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翰林学士(相当于副宰相),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但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导致失败,因此,王安石于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辞去相职。第二年,又被神宗皇帝拜为相职。这首诗正是作于诗人第二次赴任的路上。)皇命难违,不能不去。可老来离乡,难免伤怀,所以时年五十四岁的作者站在瓜州渡口,他遥望故乡,不忍离去,因为他深知:
一旦离开,皓月当空,他恐怕再也不能和家乡的老友饮酒吟诗,所以他怎能不感叹——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旦离开,阳春三月,他再也不能和家乡的好友踏青郊游,他怎能不感叹——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旦离开,华灯初上,他再也不能和家乡的亲人共享天伦,他怎能不感叹——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说唱结合,多样背诵
播放《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演唱,用这种新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快乐地进行背诵。
五、小结作业,积累运用
作业超市:
1.演一演:课后和同学一起演一演这首诗。
2.唱一唱:回家后唱一唱这首词。
3.画一画: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
4.写一写:把对这首诗理解的情境写成小短文,可以加上适当的想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