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7 08: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学习目标:
1.了解万隆会议的内容和影响,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过程;
2.通过讲述亚非拉民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要点精讲
1.万隆会议
2.非洲年
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
要点一 万隆会议
1.背景
材料一:二战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亿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战争期间,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由于帝国主义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许多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出发,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侵略性军事集团,反对在自己国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
(1)二战给帝国主义沉重打击,无力统治殖民地
(2)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3)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冷战冲突
2.概况
1.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参加国: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
4.目的: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4.内容:①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②形成了“万隆精神”: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5.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相关史事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是一架印度国际航空公司洛克希德星座式749A型飞机。
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北京经香港飞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共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党特工买通的一名启德机场清洁工按照其要求将炸药安上飞机。机上乘载了8名机组人员和11名乘客(全部为参与万隆会议的中方代表团人员和记者),但是暗杀目标周恩来本人却因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前首都仰光赴万隆参加会议。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炸弹爆炸,导致飞机右翼第3号发动机吊舱后面的地方局部着火;正在距海面18,800英尺高空飞行的飞机被迫紧急在海面上降落,最后11名乘客全部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生还。
克什米尔公主号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材料:美国为了达到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美国还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相关史事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的现实问题: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意义
材料一: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材料二: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意义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要点二 非洲年
1.背景:二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下降,控制力减弱。
2.过程:(1)开始: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推翻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获得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高潮:六七十年代绝大多数殖民国家先后获得,1960年别称为“非洲年”。(3)结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影响: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作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洲独立前后对比图
非洲独立年纪念邮票
要点三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1.背景: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2.领导人:卡斯特罗
3.概况:①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②挫败美国支持的雇佣军,1961年4月向全世界宣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意义:
①促进了古巴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②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③鼓舞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2.巴拿马运河
1.背景:
①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②运河开通后,一直由美国控制。
2.概况:
①六七十年代不断爆发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②1977年,收回了部分主权③1999年底,收回了全部主权
3.作用: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极大地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比绕合恩角缩短了1万4千8百公里。
巴拿马运河示意图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相关史事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启示
1.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3.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并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直击中考
1.(2023·青海西宁·18)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在非洲,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相继获得独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B.美国霸权主义彻底消亡
C.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 D.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
2.(2023·江苏南通·15)1959年1月,卡斯特罗率部进入哈瓦那,推翻亲美政权后成立了共和国,这个与美国隔海相望的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该共和国是(  )
A.印度 B.波兰 C.古巴 D.南非
A
C
直击中考
3.(2023·江苏镇江·24)卡斯特罗说: “革命就是为了古巴民族达到历史目的和实现彻底统一,就是要推翻顺从帝国主义国家意愿、腐败无能、镇压民众的政府。 ”材料中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美国
4.(2023·山东聊城·24)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 “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这说明了(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