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序号 高二 年级 班 教师 学生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
【学习目标】
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整体性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 、 和 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课堂理解】 图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
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
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稳定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
2.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题】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1~2题。
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缘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2.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3.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3.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4.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辽河三角洲是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
(1)分析图示芦苇分布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6分)
(2)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人们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分析这种做法对湿地、地下水、动物及土壤所造成的影响。(8分)
【课后作业】
1.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河流水位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 自然界中其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少, 会引起该地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该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际变化增大 ②羊八井的地热温度升高
③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④山地针叶林海拨高度降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4.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5.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水华,说明该河出现了富营养化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发生的频率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但无论结果怎样,三峡工程建设利大于弊。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6.材料体现了自然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里的“发”是指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7.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会使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地方气候更加温和湿润
C.土壤肥力下降 D.洪涝加剧
8.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有
①含沙量提高 ②水位上升 ③水流缓慢 ④水量增大
①②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四川盆地西侧西岭雪山一线有“华西雨屏”之称。2020年8月18日黄昏,雨后初睛的成都,西岭雪山清晰可见,呈现出“难得”的“窗含西岭千秋雪”般的胜景。据此,完成9-10题。
9.西岭雪山平时“难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西岭雪山高远,云雾遮挡 ②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③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④三峡水库建成,盆地内雨日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华西雨屏”无关的是
A.云量大,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区域
B.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独特的动植物
C.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D.降水丰沛,河川众多,径流量大
题目
答案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属于大陆性气候,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了许多沙漠和盐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 000平方千米。图一为西亚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二为伊朗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近年来两河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至中下游流量骤减,影响了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
(1)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阿拉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10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6分)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答案 (1)处于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处沿海,湿地水位降低时,易引发海水入侵。
(2)对湿地: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对地下水: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对动物:失去栖息地,动物种类减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降低。
答案 (1)①气候:由于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②水文: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岸线侵蚀加剧,海水倒灌,水质变差;③土壤: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④生物: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⑤地貌:河口三角洲萎缩等。
(2)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水汽深入,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②多内流河,无排盐通道;③河流汇入低洼地,加之蒸发量大,盐分不断积累;④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⑤泥沼洼地,底部盐化,地表水难下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