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4.3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一
——说思路 明目标 促达标
说课内容
Contents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Part 6
Part 7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Part 8
板书设计
一. 课标分析
1.2.3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内容要求
二. 教材分析
内容地位
本节内容具体、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连接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桥梁,更是整个牛顿经典物理学中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其犹如一座大厦之基,深刻影响着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
三.学情分析
01
认知结构
02
心理特点
03
个体差异
01
认知结构
在学习本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具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能力;同时在上一节课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准备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三.学情分析
02
心理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好奇、善问,创造意识强烈,并具备了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故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定律其本质的兴趣。
03
个体差异
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态度、能力差异上。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面对难度增加的高中物理,难免会产生逃避的态度,而一部分学生更愿意迎难而上,对困难的事物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故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四.教学目标
教材、学情、《课标1.2.3》定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能够从合力与加速度的同时性、矢量性等方面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桥梁。
2.科学思维: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他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力的单位,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地动力学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地动力学问题。
重点
难点
易错点
六.教法与学法
学法
教法
1
2
3
情境创设法
启发引导法
讲授法
1
归纳总结法
2
分析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视频引入
问题?
环节1:新课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2: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环节3: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环节4:力的单位
环节5: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木箱纹丝不动……why?
难道牛顿错了?
F=ma
有F,为什么a=0?
a与F因果关系的分析
1.因果性
2.独立性
F=ma
3.矢量性
4.瞬时性
5.同体性
环节6:探寻牛顿第二、第一定律间的联系
环节7:巩固提升
分组交流
表达内容
竞争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
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同学之间的竞争力。
环节8:课堂小结
题1
题2
书p98练习与应用1、2、3。
思考:在太空中如何测量质量?
要求:书写规范、整洁
要求:可课后收集视频等资料
VS
环节9: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