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说课过程
1
说教学背景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策略
说设计特点
2
3
4
5
6
说教学流程
说板书设计
1.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立德树人”
一核四层四翼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2 课标解读
2020修订版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3教材对比
引入对比:教材编者着重课前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对惯性间比值概念的定量研究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3教材对比
2019版本教材加入了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的描述。
章节后半部分揭示了质量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此处采用了比值定义的思想,可不作出赘述,但可以构建部分情景让学生加以感受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4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当然,牛顿第一定律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也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5单元结构分析
定性
了解惯性
定量
研究惯性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5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节中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初步有了惯性的概念,并且定性地知道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质量。然而,也仅仅是定性了解了惯性的描述,对质量与惯性的描述没有定量理解,所以学生总是会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我们也在实验中探究了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在对惯性的定量探究中也是必要的。
科学探究中的
比值处理能力
牛顿第一定律是特殊情况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 根据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体会单位的产生过程。
2 能够从合力与加速度的同时性矢量性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桥梁。
3 体会科学前辈们宣布某个定律时的谨慎和勇气
4 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物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际的态度。
2.1 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2.2核心素养目标
探寻科学本质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 体会牛顿第二定律是运动与力关系的桥梁,体会因果性、瞬时性等特征
2.3重难点
3.1 教学策略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3.1 教学策略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1.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现象展示、思考分析、知识运用等,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现象、设问和探究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由生活现象到规律总结,再到生活应用的整个教学逻辑顺序,贯穿本节课堂教学。
3.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主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探索精神等科学素养的教育。
4.1 教学流程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实验1:学生参与小推物体实验
活动2:自主推导
活动3
历史背景及k值的理解
活动4
举例对牛顿第二定律各个性质探讨
总结
当年历史背景下体会前人研究智慧
活动:太空当中如何测量质量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4.2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牛顿第二定律
内 容
理 解
应 用
表达式
F=kma
F=ma
1N的定义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加速度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力和加速度瞬时对应
体会前人研究问题的智慧
测量质量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1 设计特点
1.引入,感受到牛顿第二定律诞生的必然
学生推车对比实验,体会质量这个属性带来的影响
让三个学生上来,一个学生坐在小车里面,另一个学生拉小车;然后两个同学坐在小车里面,一个同学再拉,感受前后两次的加速度。
还是一个同学坐在车里,一个同学拉他,然后另一个同学帮忙一起拉,感受前后两次加速度的变化。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1 预期达成效果
1.引入,感受到牛顿第二定律诞生的必然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2设计特点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
用弹簧和绳施力的区别,体会瞬时性带来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区别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3 设计特点
影响牛顿第二定律逻辑严密的最大障碍
力
质量
k=1来得太突然,引入实验数据分析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3设计特点
力
F甲
F乙
F丙
F丁
F戊
科学前辈们有限的实验事实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3设计特点
学生根据比例理解进行表格填写比赛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3预期达成效果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3 设计特点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4 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原理
大小的可能值
质量是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揭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石意义
数学运算
∵F=0
∴a=0
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5.4 解决实际问题
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测量自己的质量?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6.1 板书设计
4.3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合=ma
3.力的单位:1 N = 1 kg·m/s2
4.性质:矢量性、因果性、瞬时性、独立性、局限性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6.2 作业设计
课前:
回顾探究实验,研究历史背景
课后:
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②完成课后练习。
“立德树人”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
设计特点
板书设计
6.3 设计反思
学习了哪些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
万物皆可量化
惯性的表象
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教材为主导、实验演示和信息技术辅助、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学习的结果怎么样
能够培养自己求真求实,积极探寻科学本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能够理解物理量间的关系
谢谢大家!
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