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人口跨省净迁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1~2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阶段,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在净迁出阶段。
1.从性别结构特征看,东北三省( )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入以女性为主
B.1964-1982年的人口净迁移利于重工业发展
C.2000-2010年迁出的男性人口数量最多
D.20102020年净迁入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2.针对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③完善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④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a、b、c代表三种补给形式,包括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据此完成3~4题。
3.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b是雨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b是地下水补给
4.图中显示a补给形式夏秋多,其原因是( )
A.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B.地下水丰富,补给河流多
C.多雨季节,降水较多 D.植被茂盛,涵养水源丰富
倒暖锋是在北半球,由北向偏南方向逆行的暖锋;倒暖锋是我国某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的两三天之内,自北向南依次产生降水,同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下图为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式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四地最可能出现倒暖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地区出现倒暖锋的必要条件是( )
A.该地区地形平坦,缺少地形阻挡 B.该地区气温较高,形成暖气团
C.有暖湿气流从附近海上吹来 D.寒潮过境且带来一定的降水
7.倒暖锋形成时,该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产生降水的原因是( )
A.寒潮自北向南移动造成的
B.该地区地形平坦,抬升作用弱
C.北部受高大山脉阻挡
D.与暖湿气流的来源有关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考察发现,在苏必利尔湖东南部堆积有许多来自湖底的岩石。下图为苏必利尔湖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8~9题。
8.形成苏必利尔湖湖盆的地质作用有( )
①冰川侵蚀作用 ②垂直断裂下沉
③冰碛堰塞作用 ④水平挤压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在苏必利尔湖东南部堆积有许多来自湖底的岩石,说明( )
A.湖底岩层比较松软 B.流水侵蚀搬运较弱
C.火山熔岩流动较远 D.冰川向西北方移动
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流经温度更低的下垫面时形成的雾。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多为平流雾,海雾形成后相对稳定。每年的4~7月份丹东地区陆地上的雾往往是海雾直接登陆形成的。下图示意丹东位置。据此完成10~11题。
10.4~7月份有利于丹东地区海雾形成的气压状况是( )
A.海洋低压,陆地高压 B.海洋高压,陆地低压
C.海洋高压,陆地高压 D.海洋低压,陆地低压
11.丹东海域出现平流雾时,该海域( )
①热量持续从海洋传输到大气
②热量持续从大气传输到海洋
③不同海拔大气热量交换减弱
④不同海拔大气热量交换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金沙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沿岸发育了一系列古滑坡,目前整体较稳定的巧家县古滑坡是该流域迄今发现的最大古滑坡。该滑坡体顺坡发育了多条深而长的泥石流沟,沟坡沿岸发育大量次生滑坡及崩塌,滑坡体前缘被保存完好。下图示意该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14题。
注:①断层 ②砂岩 ③碎石土 ④灰岩 ⑤-⑧河流堆积物
12.图中岩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 B.④②③ C.③②④ D.③④②
13.与上部基岩山地相比,古滑坡体内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为陡峻 B.降水变率大
C.堆积物较松散 D.植被覆盖率低
14.目前巧家县古滑坡整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剧烈侵蚀滑坡体前缘 B.地质构造运动相对较平稳
C.区域性暴雨频次显著减少 D.滑坡体受侵蚀已基本解体
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航空遥感手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地形高低起伏较大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根据地形起伏自适应改变飞行高度。下图示意无人机遥感工作场景。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 )
A.机动灵活 B.作业成本高
C.获取面积广 D.数据传输慢
16.无人机根据地形起伏自适应改变飞行高度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地面干扰 B.节省能源消耗
C.缩短测量时间 D.提高测量精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西联邦共和国建交45周年。
材料二 2010年巴西人口数量为1.98亿人,其中城镇人口数量为1.67亿人。下表为1950-2010年巴西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
年份 1950 1970 1990 2010
巴西 35.2 55.8 73.3
发达国家 53.8 66.6 72.5 76.0
(1)绘制1950-2010年巴西城镇化率折线图,并与发达国家对比,简述巴西城镇化特点。(6分)
材料三 巴西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总量的12%,人均淡水资源量高达3600立方米。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说出巴西淡水资源短缺的区域,并分析原因。(4分)
材料四 为提高大豆等农作物产量,巴西当地人大量毁林开荒。2021年12月,中粮国际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至农场的系统,已实现对巴西“马托皮巴”四个产豆州所有直接采购的大豆100%可追溯,确保其在巴西收购的大豆不涉及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问题、没有位于环境保护区、不侵占土著人土地等。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中粮集团建立农产品追溯至农场系统中的应用。(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当风速增加到很大时,若垂直方向上温差大,在大气扰动作用下,凤场中会产生许多小漩涡,这种运动称为湍流。渤海湾北岸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风电场选址受湍流、风速等风场状况影响大。图甲示意渤海湾北岸曹妃甸、嘴东风塔站位置,其中曹妃甸风塔地处吹沙造地而成的曹妃甸海岛。图乙示意两站点湍流强度和凤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图甲 图乙
(1)比较曹妃甸和嘴东湍流、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异同。(4分)
(2)分析曹妃甸与嘴东湍流强度差异的原因。(6分)
(3)与嘴东相比,评价曹妃甸风电场建设的风场条件。(2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高邮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地处东经119°06~119°25',北纬32°42'~33°41',江苏省中部、安徽省天长市东北部。历史上高邮湖周边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群,为抵御洪水,当地修建了高邮湖大堤,从而形成高邮湖。高邮湖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重要的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基地。下图为高邮湖流域示意图。
(1)推测历史上洪泽湖周边地形和降水特点。(4分)
(2)指出高邮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3)有人建议,高邮湖开发应突出加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广东大峡谷长约15 km,深约300m,峡谷谷顶宽窄不一。大布河两条支流分别从北侧和东侧以瀑布形式流入峡谷,河谷中多跌水、瀑布。早古生代该区域为海洋。该地基底地层属于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强烈褶皱变质岩系,上覆厚达数百米的泥盆纪、石炭纪地层,志留纪地层缺失。
材料二 图1为广东大峡谷景观照片,图2为广东大峡谷部分地质年代地层剖面示意图。
图1
图2
(1)简述广东大峡谷地貌景观特征。(4分)
(2)简析古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内力作用对该地地层形成的影响。(4分)
(3)说明大布河对广东大峡谷地貌发育的塑造作用。(5分)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2
3
4
5
67
89
10
11
12
1314
1516
BD
B
1.B【解析】读图可知,1953一1964年人口性别比大于100,以男性为主,A错误;1964一1982年人口净迁入,性别比较
大,说明迁入人口以男性为主,利于重工业发展,B正确;2000一2010年净迁出男性人口比重大,不能说明男性人数
最多,C错误:2010一2020年为人口净迁出,D错误。故选B。
2.C【解析】结合图示可知,东北三省人口现状为人口大量迁出,因此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就业机会,改善
生态环境,并完善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增加对人口的吸引力,缓解人口流失,①③正确;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对缓解
人口外迁没有明显作用,②错误;东北很多资源区域枯竭,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④错误。
故选C。
3.A【解析】长江补给主要来自雨水;图中夏秋季补给量最大,应是雨水;b主要春季补给,应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
给:C是全年都有且全年稳定,应是地下水。故选A。
4.C【解析】夏秋季降水多,是多雨季节,所以补给量最大;地下水丰富,应是全年都有补给,无季节差异;冰雪融水补
给,冬季无;植被茂盛应是全年影响,不应有季节变化。故选C。
5.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④三地气压均为北高南低,气温应为北低南高,不会出现倒暖锋,A、BD错误;位
于东北地区的③地,出现气温北高南低的状态,会形成倒暖锋,C正确。故选C。
6.C【解析】在倒暖锋形成之前,东北地区经历寒潮过境,陆地气温迅速降低;鄂霍次克海气温高,形成强暖中心,暖湿
空气随着东北方向气流进入东北地区,造成东北地区北部迅速增温;由于东北地区南部受寒潮影响,气温较低,出现
了北部气温比南部高的反常现象,所以其形成必要条件是有暖湿气流从附近海上吹来,C正确;地形平坦、形成暖气
团、寒潮过境带来降水都不是倒暖锋出现的必要条件,A、B、D错误。故选C。
7.D【解析】来自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暖湿气流(倒暖锋的水汽),由东北向西南输送与冷空气相過,产生自北向南的降
水,该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产生降水的原因与暖湿气流的来源有关,D正确;寒潮移动方向、地形不是导致自北向南产
生降水的原因,A、B错误;北部高大山脉阻挡不会导致自北向南产生降水,C错误。故选D。
8.D【解析】读图可知,苏必利尔湖湖盆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向斜盆地,是地壳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向斜构造
盆地,湖盆处没有断层存在,②错,④对;后在第四纪冰期时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大湖盆,①对:湖盆的岩层分选性
强,不会是冰喷揠塞作用形成湖,③错误;排除A、BC,故选D。
9.A【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必利尔湖东南部堆积有许多来自湖底的岩石,说明湖底岩层较为松软,利于
侵蚀、撒运、堆积,且湖水侵蚀搬运作用强,A正确,B错误;该地无火山活动,C错误;堆积在东南,说明搬运湖底岩石
的动力来自西北方向,D错误。故选A。
10.B【解析】由材料可知,每年丹东的雾主要是海雾登陆形成,说明此时风应由从海洋吹向陆地。结合材料,平流雾
是暖湿空气流经温度更低的下垫面形成,结合丹东位置,该地区海雾的暖湿气流应主要来自南面海域,由于此时陆
地升温快于海洋,陆地气压低于海洋,形成东南风,暖湿气流北上,韩度变高,流经海城温度逐渐降低,暖湿气流遇冷
水汽凝结,形成海雾。综上可知,利于丹东形成海雾,风应从海洋吹向陆地,即海洋高压,陆地低压,B对:若陆地气
压高,海洋气压低,风由高纬度向低纬度运动,暖湿气流无法流经更冷区域,A错;同为高压或低压,海陆间无明确风
向,不利于气流运动,难以形成平流雾,C、D错。故选B。
11.D【解析】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平流雾发生时,气流流经温度更低的下垫面,可知大气温度高于海洋,热量持
续从大气输向海洋,①错,②对;大气温度高于海洋,热量被海洋吸收,形成下冷上热的空气结构,出现逆温,大气对
流弱,不同海拔大气热量交换减弱,③对,④错。故选D。
12.B【解析】根据断层线附近运动方向可知,岩层④相对上升,岩层②相对下降,故未发生断层前岩层④位于水平岩
层②的下部,故岩层④形成早于岩层②;岩层③为碎石土尚未形成沉积岩,形成最晚,故图中岩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④②③,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C【解析】上部基岩山地,岩体形成整体,地表碎屑物较少,而古滑坡体地表存在大量碎石土,堆积物较松散,泥石
流物质来源较多,C正确;地形、降水和植被差别较小,排除A、B、D。故选C。
地理参考答案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