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7 08:0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月考四试卷 高三地理
一 、选择题: ( 每小题 3分, 共 48分)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 、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 。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 、塬边线以下
的部分 。 图 3示意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
图3
1. 塬坡发育, 主要由于 ( )
A. 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 B. 风力侵蚀和风力搬运
C. 风力侵蚀和重力坍塌 D. 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
2. 随着塬坡的发育 ( )
A. 塬面扩大 B. 沟沿线收缩 C. 沟谷变长 D. 流域面积缩小
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会出现时空差异 。图1为华北平原某地近
地面大气中CO2浓度不同月份的日变化示意图。
3. 该地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日变化最小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
4. 该地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 ( )
A. 夏季比冬季高; 白天比晚上高 B. 夏季比冬季高; 白天比晚上低
C. 夏季比冬季低; 白天比晚上高 D. 夏季比冬季低; 白天比晚上低
5. 下列因素中, 对近地面大气中CO2浓度影响最小的是 ( )
A. 植被状况 B. 大气运动 C. 地表湿度 D. 人类活动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 如下图, 图示为某季节的主要气流) 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 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 。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
了一个通道, 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
6. 图示主要气流的流动反应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 )
①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降水量比北方多 ②土壤疏松肥厚, 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更强 ④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更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 其上边界为树线 , 由孤 立的树木连接而成, 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 下边界为林线, 是 郁闭森林的 最高海拔上限 。 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 图 4 示意白马雪山所在区域,
图 5 示意林线 植被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别随高程的分布占比 。
2
8. 白马雪山林线植被是
A. 针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高山灌丛
9. 白马雪山林线交错带集中在
A. 3700 米以下
B. 3700-4500 米之间
C. 4500-4900 米之间
D. 4900 米以上
局地风指在不考虑区域背景风 ( 如季风 、盛行风等) 的条件下, 因局地的海洋与陆地 、 山地与谷地 、山地与平原 、城区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力差异而产生的风 。图为杭州市部分区域
示意图。
10. 夜间, P地局地风的风向为 ( )
A. 西风 B. 东风 C. 北风 D. 南风
11. 山麓地带的局地风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图中山麓地带由山地风 (从山地吹向平原) 转向
平原风 (从平原吹向山地) 的时间段应为 ( )
A. 3:00—5:00 B. 8:00—10:00
C. 14:00—16:00 D. 18:00—20:00
12. 白天, 与M地相比, P地的局地风大小及原因是 ( )
A. P地较小, P地的平原风与城市风相抵消
B. P地较小, P地的山地风与城市风相抵消
C. P地较大, P地的平原风与城市风相叠加
D. P地较大, P地的山地风与城市风相叠加
旱涝急转指在前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 且已出现旱情的情况下, 紧接着在短期内发生高
强度降水并形成洪涝的气象水文事件 。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LDFAI ) 指7—8月降水量
3
与5—6月降水量的相对差值数, 可以直观反映旱涝交替出现的情况, 正值表示旱转涝, 负值
表示涝转旱, 绝对值越大说明旱涝急转越严重 。图为中国部分地区LDFAI 平均值分布示意图。
13. 5—8月 , 下列城市降水变率最小的是 ( )
A. 桂林 B. 筆庆 C. 潮州 D. 三亚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 两 支 洋 流 交 汇 处 ( BMC) 纬度位置的年内 、 年际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
图示意1 993~201 6年 BMC所在纬度的年际变化 。
14. BMC所在区域
A. 常年受冰山威胁大 B. 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小
C. 水汽丰富 , 多海雾 D. 沿岸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
15. 与1993~2016年 BMC移动总趋势成因相关的是
①西风减弱 ②西风增强 ③极地东风减弱 ④信风增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推测一年中 BMC纬度位置偏北时
①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 ②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③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低 ④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鄱阳湖周边区域有众多沙山分布( 图 8 所示), 对其中的柘矾沙山剖面进行研究发现, 其基底为沼泽黏土层, 形成于末次冰期间冰期;进入末次冰期盛冰期, 沙山逐渐发育 。图 9 示意柘矾沙山形成过程。
图8
图9
(1) 描述图示区域沙山的分布特征, 并推断该地沙山形成时期的盛行风向 。( 6 分)
(2) 说明气候变化对柘矾沙山的黏土层和上部沙山发育的影响 。( 8 分)
(3)对于南方沙地, 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开发, 也有人认为应该加强治理, 请表明你的观 点并 说明理由 。( 6 分)
18.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 16分)
5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山体主体为花岗岩, 周边出露的围岩为奥陶纪(距今约4. 5
亿年) 地层, 山上花岗岩峰林地貌广泛发育 。研究发现, 中三叠世末(距今约2. 3亿年),
该地区上升为陆地 。现代地质勘测表明, 山体周边有三条大的断层发育, 同时山体内还有众
多小断裂 。图为三清山地区断层与断裂分布示意图。
(1) 三清山是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断块山, 简述其形成过程 。( 6分)
(2) 断块山山顶一般相对平缓 ,但三清山山体内地势起伏较大, 峰林广布, 试分析其原( 6
分)
(3) 三清山区域内发生滑坡的频次较低, 试分析其原因 。(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6
河流曲率数值越大, 河段越弯曲 。 萨拉乌苏河 ( 图 1 0 所示) 发源于陕西西北部 的黄 土高原 , 蜿蜒曲折北上, 注入无定河 。 研究表明, 早期无定河袭夺了萨拉乌苏 河, 导致河 流下切加速, 三岔河古城逐渐被遗弃 。 图 1 1 示意河流下切导致地下水位
的变化 。
图 10
图 11
(1 ) 分析萨拉乌苏河河流曲率较大的原因 。( 6 分)
( 2) 说明河流袭夺与三岔河古城遗弃的关联性 。( 8 分)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