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不符合如图的是
选项 甲物质 X溶液
A 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 氯化钙溶液
B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锌粉和铜粉混合物 稀硫酸
D 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均是化合反应,则乙可为CO
B.若反应均是分解反应,则甲可为H2O
C.反应均是复分解反应,甲可以是硫酸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
3.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B 鉴别氮肥(氯化铵)和钾肥(氯化钾) 取样后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并研磨,闻气味
C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CO2 水蒸气 通过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与氢氧化钠)
B K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
C CuO Cu 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5.A、B、C、D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1~18号之间的4种非稀有气体元素,其中只有C为金属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和A的相等。C、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A、B两元素原子质子数之和的3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A的氯化物溶于水显碱性
B.C元素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与氖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B、D两种元素可构成共有50个电子的-2价的阴离子
D.A、B、C、D4种元素可组成1种酸式盐
6.工业上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转化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B.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
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 D.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7.绘制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就是其中的网络图之一。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态—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物质B的名称是氢氧化亚铁
B.①反应可能是
C.⑤反应可能是FeCl3+3NaOH=Fe(OH)3↓+2NaCl
D.⑨是复分解反应
8.下列物质的用途、性质均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
A 石墨 电池电极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B CO 冶炼金属 CO有可燃性
C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够使指示剂变色
D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易分解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器推药液是利用了大气压
B.海上行驶的两艘轮船不能靠的太近是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C.遇铵态氮肥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碱
D.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0.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其实验目的是
选项 物质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和粉末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B 检验溶液中混有 取样,滴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除去中混有的气体 先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分离和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11.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生石灰 石灰石 高温加热
B. N2 气体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铁粉 铜粉 加入适量的稀H2SO4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12.将,,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对有沉淀生成的分别进行过滤,所得滤液的酸碱性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滤液显碱性,另一种滤液显中性 B.两种滤液均显碱性
C.一种滤液显碱性,另一种滤液显酸性 D.两种滤液均显酸性
13.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14.向稀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0﹣a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 B.ab段的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C.b点处溶液:pH=7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二、非选择题
15.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制碱”的生产过程涉及到Na2CO3、NaHCO3、NH4Cl等物质,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碳酸氢钠俗称 ,生活中可用于 。
(2)在t1℃时,NH4Cl的溶解度为 g。
(3)在t2℃时,NaHCO3的溶解度 NH4Cl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4)在t1℃时,向50g水中加入10gNH4C1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NH4Cl的 溶液。(填“饱和不饱和”之一)。
(5)在t2℃时,将等质量的NaHCO3和NH4Cl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质量较大的是 (填“NaHCO3”“NH4Cl”之一)。
16.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C6H8O6)由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17.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若C表示氯离子,则 。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
(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硫的价类图,请填空:
①B点表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图中可表示K2SO4这种物质的点是 (填字母);
③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
④C点对应物质常用于除锈,请写出其除去铁锈的方程式: 。
18.明代《徐光启手迹》中记载了硝酸的制法
(1)原料:绿矾五斤,硝五斤,绿矾(FeSO4 7H2O)和硝(KNO3)均属于 (填字母序号)。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预处理: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二味同研细。
①加热绿矾的过程中绿矾失去部分水,生成FeSO4 4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研碎FeSO4 4H2O和KNO3,研碎的目的是 。
(3)制备:用铁作锅,铁锅置炭炉上,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强水即硝酸制备时发生如下反应2FeSO4 4H2OFe2O3+SO2↑+SO3↑+8H2O;SO3+H2O=H2SO4;H2SO4+2KNO3K2SO4+2HNO3↑。
①以上三个反应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②H2SO4和HNO3的溶液中均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符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A
6.C
7.C
8.A
9.B
10.D
11.B
12.A
13.D
14.D
15.(1)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或烘焙食品
(2)40
(3)小于
(4)不饱和
(5)NaHCO3
16.(1)三/3
(2)混合物
(3)二氧化碳/CO2
17.(1)118.7
(2)8
(3)小于
(4) SO3 D 单质
18.(1)D
(2) 增大接触面积,使后期制备时的反应更快速
(3) 置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