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22上·广东揭阳·九年级校考期中)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H2O 通入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C KCl 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D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A.A B.B C.C D.D
2.(2023上·山东济宁·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检验、分离、鉴别、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实验操作
A 鉴别NaCl、NaOH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除去Cu(OH)2固体中混有的NaCl 固体 溶解、过滤、蒸发
D 鉴别氧气、二氧化碳 分别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3.(2023上·山东聊城·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是某同学的化学笔记片段,其中正确的是
A.洁净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氧气约占21%
B.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促进燃烧
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火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二者灭火原理相同
D.稀释浓硫酸的时候,应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4.(2023上·河南郑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将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最终变红色
5.(2023上·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校考期中)下面是某些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A.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互相露近,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有黑色的氧化铜生成
C.氧化汞受热分解,观察到有银白色液滴和氧气产生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
6.(2023上·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7.(2024下·九年级课前预习)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不变色、变蓝的是
物质 酱油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8.(2023上·山东淄博·九年级周村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②a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③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9.(2023上·山东淄博·九年级周村二中校考阶段练习)下面是某同学进行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在生锈的铁钉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B.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稀盐酸滴加到镁条中,产生大量气泡
D.在稀盐酸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0.(2023·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镁粉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11.(2023上·全国·九年级随堂练习)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X+2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化钙可用于干燥混有水蒸气的氧气
B.氢化钙中氢元素显-1价
C.X的化学式为Ca(OH)2
D.氢化钙需要密封保存
12.(2023上·陕西西安·九年级西安市西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粉末
C.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银白色液体物质
D.浓氨水和浓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白烟
13.(2023·江苏·校联考二模)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一: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
B.图二: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三: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四: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14.(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成分,取样品分成两份,所做实验及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该实验可验证金属活动性Al>Cu>Ag
(2)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
(3)“滤渣”中一定有Al2O3和Ag,没有Cu和Al
(4)“蓝色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Al3+、Cu2+、Ag+
A.(1)(2) B.(3)(4) C.(1)(3) D.(2)(4)
二、非选择题
15.(2023·广东肇庆·统考二模)化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胃药中有一种氢氧化铝【A1(OH)3】片用作抗酸药,可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前要把200g20%过氧乙酸稀释至0.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Ⅱ、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3)工业上用乙烯(CH4)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醇(C2H5OH),反应的示意图如图:
反应中乙烯与另一反应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乙醇又称酒精,可作燃料,若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4)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该转化过程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
Ⅲ、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其中机翼前后缘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驾驶舱盖和挡风玻璃采用了丙烯酸酯透明塑料。其中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6)战机材料中还含有锌、铁、铜三种金属,为比较其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序号)。
a.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16.(2023·河南焦作·统考三模)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通常用pH来表示,某同学用自制的紫薯汁作指示剂来检验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和石灰水的酸碱性,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待测液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之后的颜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A.蔗糖水是酸性的
B.由表中信息分析可知,草木灰水的,属于碱性溶液
C.若把紫薯汁加入到白醋中,溶液为紫色
D.用水稀释盐酸后,盐酸的pH减小
17.(2023·河南焦作·统考三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硫酸钠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甲物质代表 (填化学式),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8.(2023·山东淄博·统考二模)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硫酸(质量分数为4.9%)和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曲线。
(1)图2中a点时,锥形瓶中溶液为 (填“紫”、“蓝”、“红”或“无”)色。
(2)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位于曲线的 (填“a”、“b”,或“c”)点,此时,消耗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 。
(3)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b.实验过程中水的质量保持不变
c.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
d.该实验还可以选用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A
6.A
7.B
8.C
9.D
10.C
11.A
12.B
13.C
14.A
15.(1)
(2)7800
(3) 1:1 用湿抹布扑盖
(4)H2O
(5)c
(6)b
16.B
17. NaOH Na2SO4、NaOH
18.(1)红
(2) b 49:40
(3)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