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乙醇()的表述错误的是
A.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D.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每2个一氧化碳与1个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
C.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D.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分析推理能力是必备的科学素养,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相同
B.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C.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改变,则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也一定改变
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分解反应中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反应物有化合物一定是分解反应
B.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D.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6.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8g碳和8g氧气充分反应能生成16g二氧化碳
B.镁条燃烧后,生成的固体质量应比燃烧前增加
C.5g食盐全部溶解到20g水中,能得到25g食盐水
D.甲物质燃烧有水生成,则甲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5 2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x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x的数值为5
C.Q物质一定为化合物 D.M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侯德榜作为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奠基人,在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建设奋斗的一生中,打破了比利时索尔维集团70多年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发明了世界制碱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为祖国和世界的制碱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
A.NaCl B.NaNO3 C.NaClO D.Na2O2
9.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R中一定含C、H、O元素
B.模型与推理: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定是氧化物
C.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D.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10.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现有20mLO2、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积减少了2mL,再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又减少10mL,最后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原混合气体中O2、CO和CO2的体积比可能是
A.5:2:3 B.1:6:3 C.3:1:6 D.3:5:1
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0 15 20 1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c的质量范围一定是:0≤x≤30
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之比一定为2:1
D.当y≤1或16≤y≤36时,该反应一定都是化合反应
12.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1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它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发射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NH3 B.H2O C.CO2 D.NO2
13.某气体由C2H2、C3H8和C4H8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4H8
B.该气体的组成情况可能有三种
C.可能由C2H2和C4H8组成
D.不可能同时含有C2H2、C3H8和C4H8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4 D.t1s时容器内丙物质的质量为4g
二、非选择题
15.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 30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39 5 16
(1)m的值为 。甲物质 (填“可能”或“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丙物质 (填“可能”或“一定”)是化合物。
(3)该反应中乙和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 。
16.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我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正式开课。
(1)火箭常使用H2为燃料,O2 为助燃剂。写出 H2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太阳能电池中含有镓(Ga)元素。金属镓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航天员的呼吸作用属于 (填“缓慢”或“剧烈”)氧化。空间中用过氧化钠(Na2O2)将CO2转化为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X+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17.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们曾经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中,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混合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图乙中在设计实验时,锥形瓶底部放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 ,气球的作用是 。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
(3)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
18.化学是从微观层面研究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向海洋中排放的核废水中含有的氚原子,氚原子具有放射性,其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据《自然》杂质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每3亿年只差1秒,S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显示信息如图1所示:
①锶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②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③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符号为 ,所形成的离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
④下图所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填序号)。
A. B. C. D. E.
(3)“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依次是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种氧化物。
②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请根据上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D
6.B
7.D
8.A
9.D
10.A
11.B
12.C
13.B
14.C
15.(1) 2 可能
(2) 分解反应 一定
(3)3:5
16.(1)
(2)原子
(3) 缓慢 Na2CO3
17.(1) 白色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 不能
(2) 炸裂 缓冲气压 后一种
(3)密闭容器
18.(1)1
(2) 金属元素 87.62 失去 Sr2+ 4/四 CDE
(3) 3/三 混合物 H2O+COCO2+H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