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酒与诗一旦结合,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便凝聚成光耀古今的中国“诗酒”文化。文学史上那些最耀眼的诗词几乎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
----李 白
将进酒
李白具有超卓寻常的艺术天赋和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可思的现象,尽遣笔底,而有“诗仙”之称。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也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有《李太白集》。
李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诗以抒情为主。他是继屈原后,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歌辞和秦汉以来乐府中吸取营养,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诗家。
何为“将进酒”
解题:
《将进酒》原为 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 饮 酒放歌为内容 。
将:请、愿之意。
《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课文朗读
将进酒 李白
正音:
自主学习
Zhāo zūn huán cén
Pēng zhuàn zì xuè
Jìng qiú jiāng
qiāng
朝( ) 樽( ) 还( ) 岑( )
烹( ) 馔( ) 恣欢谑( ) ( )
径( ) 裘( ) 将出换美酒( )
将进酒( )
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豪放的、悲壮的、自信的、愤慨的、狂放的、愁苦的
?
研读诗歌
鉴 赏 重 点 诗 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用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
悲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功业未成
表现手法
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起兴:由黄河引出人生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悲壮情感。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纵酒狂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并且高度自信。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如何理解?
诗人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憎恨这些人的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用醒”。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这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你能举出古代一些寂寞的圣贤吗?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
屈原,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孔子
孟子
屈原
等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人列举陈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憾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
找出课文的主旨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天生我材必有用
矛
盾
酒
豪放自信
怀才不遇
但愿长醉不复醒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狂放
当主人家的酒都已经喝完的时候,李白满足了没有?建议主人怎么做?
愁苦
“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反长了呢?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不复回…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欢乐
愤激
狂
放
感情思路
愁苦
悲壮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总结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小结:主要流露出的情感内容
(1)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怀才不遇、蔑视权贵,尽吐胸中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