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能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温故知新
蒸腾作用
概念
器官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散失到大气的过程。
叶片
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植物的什么部位进行?
有人计算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中只有大约2.2千克是作为玉米植株的组成成分以及参与各种生理过程的,其余那么多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呢?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植物是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
新课导入
新知讲解
一、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等。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新知讲解
方法步骤: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在使用双面刀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放
切
蘸
制
新知讲解
2.观察叶片的结构
显微镜下叶片的横切面图
1.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2.通过观察,分清叶片的结构。
叶脉
上表皮
下表皮
气孔
叶肉
1
2
3
4
5
表皮
你能试着说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吗?
新知讲解
叶 脉
叶 肉
上表皮
下表皮
气 孔
输导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下表皮多
保护组织
叶片各结构的功能是什么呢?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
如何检测叶片具有气孔
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看叶片表面会产生气泡。
新知讲解
1.叶片的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为什么?
2.哪一面的气泡多?说明了什么?
通常会观察到有气泡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是受热后叶片中的气体从气孔中释放出来的缘故。
背面的气泡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多于正面。这样既保证了气体能够顺利进出叶片,同时也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新知讲解
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
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画图:
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
新知讲解
二、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叶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
叶的下表皮
气孔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气孔是怎样工作的呢?
新知讲解
保卫细胞
气孔张开
气孔闭合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
白天—
晚上—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联系生活
人游完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感觉特别冷?
水分蒸发会带走身上的热量。
蒸腾作用的意义
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联系生活
小孩用塑料管喝饮料时,是怎样把饮料喝进嘴里的?
用嘴吸,吸力是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蒸腾作用的意义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2.降低叶面的温度。
3.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新知讲解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呢?
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 950 毫米/年,蒸腾量是1 570 毫米/年。
请计算,蒸腾量占降雨量的百分之几?它具有什么意义?
蒸腾量占降雨量的80.5%,即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00%=80.5%。
1570
1950
新知讲解
生物圈的水循环示意图
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会进行吗?为什么?
会。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
新知讲解
据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 000 立方米,一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枯枝落叶像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新知讲解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像海绵能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新知讲解
人类过度开发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1.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人类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灾难?
洪涝灾害
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人类应该好好保护森林。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1. 下图为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由①②④⑤组成
B.③为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C.⑥为保卫细胞,其内不含叶绿体
D.⑤主要分布在菠菜叶片的上表皮
B
课堂练习
2.如图为气孔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为张开的气孔,图B为闭合的气孔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C.③气孔内壁薄于②气孔外壁
D.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C
课堂练习
3.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
B.通过筛管运输水分C.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
B
课堂总结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叶肉
叶脉
表皮
蒸腾作用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支持和输导
保护
主要器官
叶片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能吸纳大量的雨水,并补充地下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第四单元 植物的生活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四大主题“植物的生活”,对应现行教材“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属于新课标九个大概念中的第四大概念:概念4 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如图所示: 具体如下: 4.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4.1.1种子包括种皮和胚等结构 4.1.2种子萌发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等环境条件 4.1.3根的生长主要包括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4. 1.4叶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茎和叶 4.1.5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精子与雌蕊产生的卵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 4.1.6植物可以通过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4.2植物通过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获取养分,进行物质运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2.1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供植物利用,其中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4.2.2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 4. 2.3植物通过对水的吸收和散失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3.1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4.3.2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4.3.4植物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4.3.5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分布广泛,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运用这些生命活动原理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并从物质循环和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命活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实践,设计简单的任务,指导学生运用植物生理过程的相关知识、跨学科知识等,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多种途径,探究和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和运输等生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史等资料,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众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想一想、议一议”问题或情境导入,均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探究实践”、“观察与思考”、“小资料”等模块,任务突出; 5、课后有“练习”和“课外实践”,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主题为“植物的生活”,依据课标的内容和学业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教材第一章)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和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二部分(即教材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虽然从章标题上看是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但核心内容仍是相关的结构和生理知识。如茎的结构、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在教材中占量是很重的, 这一点需要在教学中恰当把握。 本单元探究活动丰富多样,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在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除安排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实验’以外,还安排了3个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个典型的对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要点及其意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是一个练习抽样检测的活动,操作比较简单、但对学生领悟抽样的方法有重要意义。“探究”。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是一个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没有提供可参考的实验方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编写意图 绿色植物的种类多、分布广,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决定着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了解生物圈中主要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些类群又各有哪些重要特征,是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将《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安排为本单元的第一章。本章包括两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考虑到在这几类植物中,尤其是藻类、苔藓植物与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教材对它们的特征仅作了简要介绍。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中的高等类群,较容易观察到孢子囊群,因此教材在介绍蕨类植物时,才谈到“孢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种子”。种子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种子植物成为当今地球上最占优势的类群。了解种子有哪些结构,是理解种子植物区别于孢子植物的关键,也是理解种子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基础。因此,教材在介绍种子植物时,首先安排了“种子的结构”的内容,再讲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本章内容涉及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材编者在举例时,要考虑典型性、普适性,但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差别较大,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在教材所提到的植物种类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当地常见的植物,尤其是列举学生熟悉的校园内或周边农田里的植物,引导学生更好地总结植物几大类群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它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由此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在绿色植物中,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泛的类群,它们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最为常见,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教材在本单元第二章安排了“被子植物的一生”,以被子植物为例,介绍植物的生命周期。本章安排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这三节的内容,是按照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传粉、受精、形成果实、产生新种子这样的生命活动过程展开的。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是本章教材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对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教材既注意阐述其生命周期的整体性,又对不同阶段的阐述有详有略。从教材对知识内容的介绍来看,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根的生长、芽的发有都比较简略,开花和结果以及植株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内容则较为详细。这样详略安排,是和课程标准对不同内容的要求层次一致的。在阐述被子植物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有关知识内容时,教材非常注意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关注有关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首先介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水分在休内运输的途径,按着分析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一-蒸騰作用,最后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爱护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然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并不是单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介绍光合作用,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帮助学生从知识层面理解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与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关系,从而认识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重要意义。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简单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保护植被的法律和条例。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植被的重要作用、保护植被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爱绿、护绿、保护植被的意识,并积级参加绿化校园、绿化祖国的活动。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搜集丰富的情景素材:海尔蒙特的柳树苗实验——证明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水;施肥过多造成的植物烧苗现象——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失水;通过树皮环割提高水果产量的实例——抑制营养生长来促进生殖生长,也就是限制枝条发育,把营养物质向结果方向输送。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英格豪斯的植物净化空气实验——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叶片遮光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储存粮食的主要措施——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干燥、通风、低温等。 2、积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使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根尖的结构;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与应用。 3、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等,收集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和分享。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讨论植物光合作用对碳中和的重要贡献,认同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学生们通过第一章的实验活动,亲自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其内容正是对第一章形成的重要概念的具体阐述。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及与人类的关系。 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运用探究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通过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易混淆孢子和种子的概念和内涵。 突破方法:种子是(有性)生殖器官,孢子只是一种生殖细胞。 2、学生易混淆种子结构中储存营养的部位及是否含有胚乳。 突破方法:列表对比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比较内容单子叶植物种子双子叶植物种子子叶数1片2片胚乳大多数有胚乳大多数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部位胚乳子叶
3、学生易混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突破方法: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复原。 4、学生易混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突破方法: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逐步建立起了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并把握了学习生物学的方法。本单元“植物的生活”知识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拓展能力;本单元的文字表述亲切、优美、生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精选了大量的清晰、美观的图片和富有时代感的素材资料,让学生直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丽。因此,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真正体味生命科学的魅力。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获得植物的生活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能够应用生命观念探讨和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能够应用生命观念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 能够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与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设计、制作和改进,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实践创新意识、创新意识。
科学思维 尊重事实证据,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态度责任 初步理解科学的本质,能以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不盲从他人,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理性审视,尊重他人的观点;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初步形成生态文明观念,立志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植株的生长 幼根的生长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开花和结果 花的基本结构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植物的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过程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过程、本质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重的作用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考核方式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下列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葫芦藓的叶中具有叶脉 B.满江红的根、茎、叶都有输导组织 C.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 种子的结构——P86 2.题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属于( B ) A.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单子叶植物 B.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 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双子叶植物 D.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蕨类植物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如图为玉米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措误的是( A ) A.一个玉米粒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B.A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C.①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5]胚乳 D.①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4 幼根的生长——P101 1.题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被称为农业生产“三要素的无机盐是( D ) A.锌、氨、钾 B.钙、氮、碳 C.硼、磷、钾 D.氮、磷、钾 花的基本结构——P107 2.题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5.如图为被子植物菜豆的一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种子萌发时,需要吸收水分 B.①一→②过程所需要的有机物由胚乳提供 C.④时期会进行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 D.⑤中有多粒菜豆是因为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P114 1.题 植物的蒸腾作用——P114 3.题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通过根吸收水分 B.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C.通过气孔散失水分D.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P120 1.题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4.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提供有机物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防止水土流失 D.净化空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过程——P126 2.题 呼吸作用的过程、本质——如图的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对该表达式的叙述措误的是( C ) A.过程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 C.a、b过程总是同时进行 D.b过程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重的作用——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B.只有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植物和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其他生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没有影响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烟台四季分明,夏季较为炎热,冬季较为寒冷,植被类型主要是( A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称为地球之肾 B.森林为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D.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但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较少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该如何保护植被?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72--77页内容,解答预设问题,概述藻类、苔癣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及与人类的关系。认同藻类、苔癣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种子的结构和分类有哪些?课前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探究种子的结构,认真阅读学习课本P80-81,对比观察玉米和大豆种子,画出所观察的结构。说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区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是?认真阅读P82-83,简单概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描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举出生活中见到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例子。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是?1.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每个罐头瓶中均放有相同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2.观看视频,直观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1.阐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 2.画概念图概述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1.自主阅读课本97—98页,解答相关问题。 2.观看视频,直观理解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1.知道幼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 2.概述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1.课前收集一些花朵带来教室观察(尽量大朵,方便观察)。 2.观看课件动画及视频,直观理解植物的传粉和受精。 3.阅读课本106页,结合视频演示,理解植物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1.观察花朵,能画出花的基本结构。 2.知道传粉和受精过程。 3. 概述花是怎么样形成果实的。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1.复习回顾“根尖的结构”所学的知识内容。 2.课堂活动演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3.演示蒸腾作用实验,分析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4.阅读教材第110-111页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学习叶片的结构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5.阅读两则资料,了解蒸薦作用的意义和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概述根尖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2.说明水分通过导管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过程。 3.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如何进行有机物的制造者?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自主阅读课本118一119页,解答相关问题。 3.观看资料或视频,了解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1.通过实验探究,说出绿色植物是制造有机物的条件及产物。 2.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实质是什么?1.阅读“想一想,议一议”,思考海尔蒙特实验提出的问题。 2.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3.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观看光合作用示意图,结合动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5.演示实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里的变化。 6.演示实验: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7.演示实验: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氧气。1. 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原理。 2.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绿色植物是怎样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阅读教材129-130页,并回答问题,通过实例了解绿色植物是怎祥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 氧平衡中的作用我国植被的类型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1.阅读教材132-133页,并回音问题,了解植被的概念和类型。 2.阅读教材第134页的内容,结合材料,解答问题。 3.参加设计绿化校园的活动。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 2.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落实基础知识。认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基本类群,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获得关于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基础知识。 2、横纵向分析比较。加强章节直接的联系,帮助形成大概念和重要概念。 3、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了解本单元知识在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4、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不同植物类群的图片、种子结构图片、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动画或视频 实验室资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实验装置。 生活资源:植物种子、花朵等。 硬件设施资源:希沃白板、投影仪、扩音器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四单元 植物的生活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 新授课
第二节 种子植物 2 新授课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2 新授课
第四节 植株的生长 2 新授课
第五节 开花和结果 2 新授课
第七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 新授课
第八节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2 新授课
第九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 新授课
第十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 新授课
第十一节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收集和交流校园内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相关资料,以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为主题进行汇报,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种子植物 收集和交流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的相关资料,自拟题目,进行汇报展示。
种子的萌发 请结合“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的实验,设计并实施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的实验。
植株的生长 活动:请结合“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相关内容,运用无土栽培技术栽培一种植物并进行展示。
开花和结果 活动: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其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并进行记录,或制作成画册、短视频。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对比植物的三大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汇报展示。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制作专题报:搜集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对碳中和的重要贡献”的资料,制作成专题海报,进行展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以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科学史为主题进行分享。(参考科学史:海尔蒙特的柳树苗实验;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英格豪斯的植物净化空气实验;萨克斯的叶片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调查活动: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活动:构思“绿化校园的设计” 活动,在全校推广并搜集创意。课题名称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节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 2、教学分析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本章内容首先介绍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叶片的结构继而导出蒸腾作用这一新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为第六章《爱护植物 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体叶片的结构;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难点:蒸腾作用的气孔开闭的机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薄弱,所以学生对“叶片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的过程”这些抽象的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引导同学们归纳出这一定义。所以,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上主要通过实验方法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导管运输 水、叶片蒸腾作用散失水等内容。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描述叶片的结构和气孔的开闭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思维: 从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中,构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探究实践: 观察实验结果,分析证据,得出实验结论。 责任态度: 形成保护植物和森林的环保意识。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 能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观看实验视频,熟悉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 通过对蒸腾作用意义的学习,认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对绿色植物的爱护和对水资源的珍惜。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章没有分节,章下主要有三个学习主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和“蒸腾作用的概念”。本课时下有两个学习主题:“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学生已经构建了蒸腾作用的概念。顺势得出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失水分,自然引出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这个是教学难点,可通过视频让学生动手制作叶的临时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再讲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侧重点在于认识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结构一一气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运输水→散失水参与到生物圈的水循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有两大意义,一是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二是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引出植物在提高大气湿度、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进行保护植被和森林的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过程主要在植物的什么部位进行? 展示资料,有人计算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这些水中只有大约2.2 kg 是作为玉米植株的组成成分并参与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提问:其余那么多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呢? 要想知道植物是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叶片的结构。 学生回忆上节课知识内容,并回答。 学生观看资料,思考问题,并回答:蒸腾作用散失了。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联系已有认知解决问题。 在问题中激发求知欲,引出新课。
新知探究 叶片的结构 阅读教材第110~111页的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思考每个步骤的作用,以了解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及叶片的结构。 出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演示“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关注细节。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规范实验操作。 2.观察叶片的结构 将制作完成的叶片横切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展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的图像。 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提问: (1)你能说出叶片各结构的名称吗? (2)叶片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是什么呢?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演示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展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下表皮的结构图:叶片的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在表皮上分布着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提问: (1)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气孔的功能是什么呢? 展示演示:将一片刚摘下的菠菜叶片浸在盛有70 ℃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注意观察叶片的背面与正面会发生什么现象。 提问: (1)叶片的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为什么? (2)哪一面的气泡多?说明了什么? 展示气孔张开的图片: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4.画图 指导学生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并提醒学生画图的注意事项。 学生阅读教材的实验内容,自学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 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察演示过程,并动手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 学生观察,初步了解叶片的结构:含叶脉、叶肉、表皮。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叶片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表皮分布有气孔,具有保护作用;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动手制作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并观察。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1)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 (2)气孔的功能是进出气体。 学生根据演示现象,思考回答: (1)通常会观察到有气泡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是受热后叶片中的气体从气孔中释放出来的缘故。 (2)背面的气泡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多于正面。这样既保证了气体能够顺利进出叶片,同时也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学生观察气孔张开的图片,认识气孔的结构。 学生绘制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图。并展示优秀作品。 通过实验探究叶片的结构,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且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叶片各结构的名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理解、认识叶片的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引导学生学习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落实了生物学的实践探究学科素养。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实验现象。从而直观理解气泡的存在和功能。 指导学生绘制生物图像,锻炼绘图技能。
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提问:气孔是怎样工作的呢? 展示气孔张开、闭合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气孔开闭的机制,认同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气孔既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总结:通常情况下,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张开,空气进入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水分也会通过气孔散失。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弱。 展示人游完泳后从水中出来的图片。提问:人游完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觉特别冷? 总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展示小孩喝饮料的图片,提问:小孩用塑料管喝饮料时,是怎样把饮料喝进嘴里的? 总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尝试回答。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理解并认同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学生思考,尝试回答:水分蒸发会带走身上的热量。 学生思考,尝试回答:用嘴吸,吸力是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学生尝试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都有哪些。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气孔开闭的机制,理解并认同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通过展示人游完泳后从水中出来和小孩喝饮料两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而且帮助理解内化知识。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呢? 出示一则材料: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 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请计算,蒸腾量占降雨量的百分之几?它具有什么意义? 展示生物圈的水循环示意图。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会进行吗?为什么? 出示另一则材料:据估计,森林能把50% ~ 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 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提问:请你谈一谈热带雨林的生态作用。 师生共同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的茎叶承接了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像海绵能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展示洪涝灾害的图片。提问: (1)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人类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灾难? 总结:人类过度开发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是引发洪水的重要原因。我们要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计算,并回答:蒸腾量占降雨量的80.5%(×100%=80.5%)。蒸腾作用散失的水,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并回答:会。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 学生观看资料,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通过两则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蒸腾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意义。引发师生共同总结,活跃学生思维,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加深印象,完善知识,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而且活跃了气氛,锻炼了讨论交流、协调合作的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中“环境受损”的现象,启发学生反思、总结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形成爱护环境,保护森林的意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制作并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认识了叶片的结构,其中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大部分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参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过程。
作业设计 搜集相关资料,对比植物的三大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汇报展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