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荷诗四首----荷专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咏荷诗四首----荷专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2 21: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专题 荷界首初中廖国海 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芸、水旦溪客、碧环、玉环、鞭蓉、鞭蕖、菡萏等。它清纯自然,宁静雅致,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古往今来,描绘荷花的妙品佳作随处可见,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言志,以荷比物,以荷兴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的世界,去欣赏她那美丽的身姿,领略她蕴含的文化底蕴!采莲曲 唐王 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 (约690— 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句意: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句意: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得人在莲塘采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王昌龄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女,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在田田荷叶、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画面中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首小诗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咏荷 移舟水溅差差绿, 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 雨中留得盖鸳鸯。莲 叶
唐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莲叶 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句意: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地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句意:要多多感谢那些洗衣服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住戏水的鸳鸯。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贵品质。 这首诗意境优美,句句是画,它由舟行荷塘图、荷塘浣纱图、风摇荷叶图、鸳鸯戏莲图组成,这组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表达浣纱人向往美满幸福生活的愿望。这首诗清新秀逸,是咏物诗,又是一幅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立体风俗画。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yún)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nóng草木茂盛)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fěicè形容内心悲苦),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句意: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把花栽入金盆,却把叶子变成了尘土.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句意:只有荷花是绿叶红苞相配相映,荷叶的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句意:荷花荷叶长期互相辉映,荷叶减少,荷花衰败,令人愁苦难当。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咏了荷叶“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表达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现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婉曲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白 莲 唐.陆龟蒙 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有《甫里集》。白莲 唐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句意:她不施脂粉,常受艳丽的红莲欺凌,这样淡雅高洁的花,真该开在瑶池仙境。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句意:看她淡漠无情,有谁知道她的无穷幽恨?秋天清晨,她摇摇欲坠,正当月晓风清。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借吟咏白莲,全力着意于白莲的精神之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淤泥而不 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