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态变化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
A.空气中水汽不足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2.下雪天一般比融雪天感觉暖和是因为( )
A.下雪天的气温比融雪天气温高
B.雪是一种传热本领较小的物体
C.形成雪时要放热,融雪时要吸热
D.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对有关涉及到的“水”,描述合理的是 ( )
A.洗热水澡时浴室充满“ 白气 ” ,这些“ 白气 ”是水蒸气
B.夏季早晨草叶上有露水,初冬却有一层霜, 霜是由露水凝固成的
C.冰要吸热才会熔化, 所以冰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D.冻豆腐会出现许多小孔, 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导致的
5.实验室进行 NaCl 溶液蒸发时, 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的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②①③④⑤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第 1 页(共 11 页)
A.湿衣服晾干 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
C.树叶上的露珠 D.春天到来, 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7.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 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 草叶上形成露
C.深秋, 枫叶上形成霜
D.寒冬, 河水结成冰
8.如图, 实验桌上放置的两容器中盛有等体积的乙酸和水两种液体。几天后,两者的体积都明显减少,
且乙酸比水减少得多。由此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乙酸比水易挥发 B.乙酸的熔点比水低
C.乙酸的沸点比水高 D.乙酸与水都能挥发
9.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 需要加热约 200mL 的水, 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A. ①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④⑥
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1 页)
A.在 t 时 =5 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 BC 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 分钟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5 ℃
二 、填空题
11.去年冬季下大雪后,小亮同学看到有人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便产生疑问:含盐浓度不
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 他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 1kg 的纯冰、淡盐冰、
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根据曲线图可知,
三种冰的熔点大小、熔化前升温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
熔点越 。由此可见, 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盐的目的
是 。
12.如图所示是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 冰块, 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 时要 热。室外的气温高达 35 ℃ ,
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 铜柱内的温度为 ℃。
13.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 白 粉 ”,这层“ 白粉 ”实际是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 (填物态变化名 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 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 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 “霜变成
水 ”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14.如图甲、乙是小金分别做的两个碘升华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第 3 页(共 11 页)
实验甲 实验乙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有固态碘的碘 锤,发现碘锤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把装有固态碘的碘锤放入沸水中, 发现碘锤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 184.4℃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的温 度: 500℃左右
(1)你认为实验 (选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蒸气是由固态碘直接升华而来的,理由
是 ;
(2)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
②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
③用旧的灯泡灯丝变细
④冬天冷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15.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沸腾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可能是 ,BC 段该物质处于 状
态, 从 A—E 整个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热量的时间是 分钟。
第 4 页(共 11 页)
三 、实验题
16.小西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
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质量有关;
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
同。
(1)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 (选填序号) 组实验,并获得证据 ;
(2)如果进行 A.B 组实验,发现 B 水滴“干”得快的结果。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 利用这一
结果的一项是 (选填序号)。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四 、解答题
17.小明家开了一酒作坊,每当他家出酒的日子, 香飘十余里,邻近村民不约而同来买酒.他家的酒虽 然很香,但产量并不高,他父亲也为此发愁,小明下决心替父亲解决这个问题.他仔细观察酒作坊整 个装置和过程, 发现酿酒炉到盛酒处有一条敞开的长酒道(如右图所示),出酒时整个作坊酒雾弥漫,
伸手不见五指.小明经思考,向父亲提出改进的措施.果然酒的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1)请你简要说明小明改进的方案是 .(写出一种方案即可)
(2)改进方案的科学依据是 .
第 5 页(共 11 页)
18.某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 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得出水蒸发的快
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1)通过 A.D 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对比, 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3)该同学猜想水的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 往两块相 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和两滴水, 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 水蒸
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 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他的实验结论是否合理 ,理由
是 。
(4)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
第 6 页(共 11 页)
第四章物态变化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解: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聚集成云,当云中凝结的水珠足够大时, 形成降水,故 C 正
确, ABD 错误。
故选: C。
2.
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 凝华放热; 由于雪熔化时吸热, 使气温降低。
故选: C。
3.C
【解析】①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
②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和升华; 放热的有: 凝固、液化和凝华。
①冰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②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③雾是液态小水滴, 雾散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 吸热;
④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故答案为: C
4.D
【解析】(1)根据水蒸气的特点判断;
(2)根据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根据熔化的特点判断;
(4)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判断。
A.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则“ 白气 ”肯定不是水蒸气, 而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 A 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 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树叶表面为露水,霜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 B 错误;
C.冰为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 C 错误;
D.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减小而体积增大,则豆腐中的水凝固后再熔化,会出现很多小孔, 故 D 正确。
第 7 页(共 11 页)
故选 D。
5.
解: 实验室进行 NaCl 溶液蒸发时,先放置酒精灯, 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固定铁圈的位置, 然后再放 上蒸发皿, 倒入 NaCl 溶液就可以加热搅拌, 当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余热蒸干。所以顺序是:
①②③④⑤。
故选: B。
6.D
【解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是由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答案为 D。
7.A
【解析】熔化、汽化和升华,都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都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A.冰化成水, 即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 A 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 向外放热,故 B 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向外放热, 故 C 不合题意;
D.河水结冰,即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 向外放热, 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A.
8.。
解:此题中盛放乙酸和水的容器不同, 使两种液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不一样,虽然乙酸比水减少的 多,但它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大,故不能比较二者的挥发性强弱,也不能比较二者的熔点和沸点,只
能说明二者都有挥发性。
故选: D。
9.
试管的容积小于 200mL,因此加热 200mL 的水需要烧杯作容器, 由于烧杯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所以 烧杯的下面必须使用石棉网,将垫有石棉网的烧杯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下面放上酒精灯加热,那么
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①④⑤⑥。
故选: B。
10.D
第 8 页(共 11 页)
【解析】熔化图象中 BC 段温度不变的阶段是晶体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 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
经历的时间。
A.由熔化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从 3min 开始熔化,到 6min 结束, 故在 t 时=5min 时, 该物质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故 A 错误;
B、在 BC 段,该物质熔化不断吸热, 但温度不变, 故 B 错误;
C、该物质从 12min 开始凝固, 到 15min 凝固结束,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3min,故 C 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时的温度是 45℃, 凝固点为 45℃,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二 、填空题
11.快;低;加快冰雪的熔化,使道路尽快畅通
【解析】由图中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可知, 浓盐冰升温最快,纯冰升温最慢。图线中温度不变时表示的
是物质温度达到了熔点, 浓盐冰熔点较低,纯冰熔点较高。
由图线中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浓盐冰在熔化前升温最快, 纯冰升温最慢,从中可以归纳出含盐浓 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从图线中可以看出温度达到一定时不再发生变化, 此时的温度应该是 物质的熔点,所以可归纳出含盐浓度越高,熔点越低。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盐后可以降低物质
的熔点,所以目的是:加快冰雪的熔化, 使道路尽快畅通。
故答案为: 快; 低; 加快冰雪的熔化,使道路尽快畅通
12.熔化; 吸; 0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吸热; 冰属于晶体, 冰的
熔点为 0℃,在冰熔化过程,不断吸热, 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 熔化;吸;0。
13.小冰晶;凝华; 熔化
【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现象,凝华时向外放热;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体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 白粉 ”,
这层“ 白粉 ”实际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
凝华现象。冰箱需要定期除霜, 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 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 “霜变成
第 9 页(共 11 页)
水 ”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熔化。
故答案为: 小冰晶; 凝华;熔化
14.
解:(1)为了探究固态碘是否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观察的要点是在给碘锤加 热的过程中观察碘锤内是否有液态物质出现。乙装置通过水浴法加热,水的温度不会超过碘的熔点,
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能够发生升华现象;
(2)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 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钢铁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用旧的灯泡灯丝变细, 属于升华现象, 故③符合题意;
④冬天冷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属于升华现象, 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③④。
故答案为:(1)乙;水的温度不会超过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能够发生升华现象;(2)
③④。
15.
解:如图, 该物质有熔化温度, 其熔化温度是 0℃,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可能是冰;
BC 段处于熔化阶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 A—E 整个过程中,固体温度升高,熔化过程中,液
体升温,沸腾都要吸收热量,该物质吸收热量的时间是 12 分钟。
故答案为: 冰; 固液共存;12。
三 、实验题
16.
解:已经作出如下猜想:①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③液 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不同的猜想:液体蒸
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1)要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周围空气流动的快慢的关系,必须控制表面积和温度一定,故选:
A.D,并获得证据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2)进行 A.B 组实验,发现 B 水滴“干”得快是 B 组液体的表面积大,蒸发快;A.将湿衣服晾到向
阳的地方,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 B、将湿衣服摊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增大液体的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故选:B。 第 10 页(共 11 页)
故答案为:(1)温度;(2)AD;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快, 液体蒸发越快;(3)D;先变干;(4)B。
四 、解答题
17.
解:小明家的酒虽然很香,但产量并不高的原因是大部分酒都蒸发了,因此要减慢酒精的蒸发,可以 酒道改为封闭式,这样减少了酒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减少了酒与空气的对流或在(封闭式)酒道两
侧不断地用冷水降温,这样降低了温度, 减慢蒸发速度等。
故答案为:(1)酒道改为封闭式;在(封闭式)酒道两侧不断地用冷水降温;
(2)酒道改为封闭式,减少了酒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减少了酒与空气的对流; 在(封闭式)酒道两 侧不断地用冷水降温,降低了温度, 减慢蒸发速度等。
18.(1)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AB
(3)不合理; 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 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4)发热病人体表擦拭酒精降温或夏天给教室洒水降温(合理均给分)
【解析】(1)根据图片, 分析 A.D 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探究水的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而甲乙
两图中,甲的表面积小于乙的表面积,这个变量并没有被控制,据此分析解答。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描述有关蒸发吸热的例子。
(1)在 A.D 两图中, 水滴上方空气流速不同, 则可以得到水的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2)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滴的温度、上方空气流速相同, 而改变水
的表面积, 故选实验 AB。
(3)根据图片可知, 该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合理, 理由是: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 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4)生活中蒸发吸热的例子: 发热病人体表擦拭酒精降温或夏天给教室洒水降温。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