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一、谈天说地(导入古诗)
二、古诗来袭(古诗讲解)
三、深思熟虑(古诗问答)
四、古诗拓展(写诗原因)
谈天说地
让我们来谈天说地,猜猜今天要学的古诗
若谷,你看这是什么花?
好像是……
你能写一首诗来夸夸它吗?
……
有个女子写了一首有关蔷薇的诗。
说来听听!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我不懂是什么意思。
这是才女李季兰6岁时其父试她文采令以蔷薇作诗,她脱口而出的。这句本意是:这蔷薇架子还没搭好,但是枝叶、花却已开始出格飞行了 乱纵横了。 可由于“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在惊讶女儿惊世文采的同时却觉得女儿明咏蔷薇,实则是待嫁女子心头乱。想到这里,父亲一声长叹:“罢了,女儿如此聪明,长大后只怕会是个不检点的妇人。”
那她后来经历如何?
古诗来袭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至高至明日月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
唐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cǐ ,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近至远东西
清溪不比江河湖海,一目了然能看到水底,“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然而,它又有“深”的假象,特别是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
至深至浅清溪
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这第三句,也许是最肤浅的。“高”是取决于天体与地球的相对距离,而太阳与月亮本不一样。“明”指天体发光的强度,月亮借太阳的光,二者更不一样,但是日月同光是人们的感觉。
至高至明日月
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是全诗结穴所在——“至亲至疏夫妻”。因为夫妻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分开则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有之。
至亲至疏夫妻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夫为妻纲,男女不平等的地位造成了夫妻不和谐的关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而女子的命运往往悲苦。这些都是所谓“至疏”的社会根源。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这首诗和一般讲究起承转合的诗不同,这诗语言淡致,但平中见奇绝。
深思熟虑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不会答
八至
唐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
唐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
唐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
唐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为什么李冶会写这首诗?
有关这首诗还有哪些秘密呢
长大后出家为女道士的她依然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及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感恩聆听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