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课题2 氧 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 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准备氧气(四瓶)、火柴梗、硫粉、木炭、铁丝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推进新课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
(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总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180℃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下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教学过程(二)氧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2—2
[现象]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提问]如何检验是否为氧气?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讨论](1)实验前为什么先加入少量的水?
(2)火柴梗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回答](1)防止集气瓶爆裂。(2)引燃。(3)以免火柴梗燃烧消耗氧气。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教学过程(四)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
[提问]实验2-3、木炭与氧气的反应和实验2-4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在填完课本中的空白表格后,经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3)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4)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另一种物质。
[结论]以上三个反应都是生成了另一种物质。像这种由多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2.氧化反应
[分析]在上述练习中的(1)(3)(4)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像这种有氧参加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强调]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这里的“氧”包括“氧气”,不等同于“氧气”。
[结论]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由此可见氧气具有氧化性。
[分析]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样剧烈、显而易见。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做缓慢氧化。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小结]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教学过程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你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
(1)概念;
(2)有无氧气参加。
讨论分析后,完成下表:教学板书 课题2 氧 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火柴梗伸入集气瓶中(操作),火柴梗复燃(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铁丝和氧气
四、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教学板书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反思本课题的实验较多,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本课题有丰富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可利用此点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讲解或推荐课外阅读资料。课题2 氧气
【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性质,掌握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认识化学反应,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
【重点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学习内容一 氧气的性质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33-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密度略大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2.氧气的检验
操作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气的化学性质
同学们分为3个小组,第1小组演示木炭燃烧的对比实验;第2小组演示硫燃烧的对比实验;第3小组演示铁丝燃烧的对比实验,然后填写下表:
反应现象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文字表
达式
注意
事项
木
炭
发红光
剧烈燃烧,发白光
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氧气二氧化碳
燃烧匙应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底
硫
磺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发出明亮的
蓝紫色火焰
放热,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集气瓶的
底部预先
放一些水
铁
丝
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集气瓶的底部要预先放少量的水或沙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
【讨论交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有何作用?火柴起什么作用?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温馨点拨】
防止反应时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引燃;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名师归纳】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C)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具有可燃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学习内容二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35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项目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特点
“多变一”,用A+B―→AB表示
有氧参加
举例
木炭、红磷等与氧气的反应
石蜡燃烧、木炭燃烧等
相互
联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1.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而氧化反应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它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它不发光,但放热。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讨论交流】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什么类型的反应?
【温馨点拨】
蜡烛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名师归纳】
1.氧化反应中的“氧”不能单纯理解为氧气。
2.缓慢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
【反馈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氧化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物质,因为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必须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的物质只有一种
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所属反应类型正确的是(C)
A.硫——黄色火焰——化合反应
B.红磷——蓝色火焰——氧化反应
C.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D.木炭——白色火焰——化合反应
3.蜡烛、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都产生火焰 B.都放出热量
C.都是化合反应 D.都会生成纯净物
4.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与氧气反应;③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④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⑤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⑥都是气体与固体反应……(只答四点即可)
(2)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或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铁+氧气四氧化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