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7 13: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朝花带露香,夕拾余味长
《朝花夕拾》名著专项复习
目录
CONTENT
作品介绍
ONE
01
情节梳理
TWO
02
习题演练
THREE
03
作品介绍
THE AUTHORS INTRODUCE
第一部分
01
作者简介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二十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01
作品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原名
《旧事重提》
题解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01
作品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作品分类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01
作品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作品分类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01
作品介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作品分类
《武昌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主要记叙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段,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恋。
故事内容
THE STORY CONTENT
第二部分
表现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虐者的憎恨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追忆作者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虐者的憎恨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阿长与《山海经》
表达对长妈妈的真诚怀念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此文回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古诗,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污蔑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回忆行礼拜师、询问“怪哉”虫等事,乏味中也有乐趣。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教育应当充分兼顾儿童的天性,在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形。
父亲的病
揭露名医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揭露名医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先写自私自利的衍太太,后写“我”到南京求学的经历——描述了当时的雷电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职的艰难,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锁记
表现“我”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追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片段,刻画了觉醒的知识分子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有责任心的形象。
范爱农
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02
故事内容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学医,经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后,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藤野先生
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习题演练
THE STORY CONTENT
第三部分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诙谐幽默 C、能勾摄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陈莲河给鲁迅父亲看病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3、《朝花夕拾》中记录鲁迅为了寻”另一类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经历的是【 】
A、《五猖会》 B、《锁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4、范爱农与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5、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锁记》
D
B
B
A
D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6、【甲】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乙】"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上面两个文段出自①《 》,讲述的是② (人名)求学期间的心理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他做出了重要的人生选择:(3) 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
朝花夕拾 鲁迅 弃医从文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7、
【A】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B】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
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1) [A]文中的“他”是 ,[B]文中的“他”是
(2)[A][B]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但身份相同。请分别分析作者对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感。
(1)寿镜吾 藤野先生
(2)寿镜吾:敬重之情 藤野先生:敬重、感激、怀念之情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8、《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9、五猖会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很痛苦
10、作者在《锁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11、“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
12、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请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鉴略》
《天演论》
江南水师学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
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姐也许是不千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还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对“正人君子们”虚伪人格的辛辣嘲骂,表达了强烈地愤慨之情。
《狗·猫·鼠》
目的是与“虫蛆”“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4.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2、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3、朴实,善良,关爱孩子。4、抒情,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而且要背出来。
………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03
习题演练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书目
1本文段选自( )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2分)
2选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4分)
3根据作品的内容,简要说说这篇散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4分)
鲁迅 《五猖会》
因为看戏前“我”突然被父亲逼迫背书而导致看戏的兴致消失殆尽,所以说“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