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www.
大连三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1、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补写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①《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杜甫在《登高》一诗的颈联中用“ , 。”两句来表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从而表达出无限的悲愁之绪。
③在《琵琶行》的结尾,白居易用“ ? 。”这一设问句来表达自己对琵琶女演奏的曲调理解最深、动情最浓。【来源:21cnj*y.co*m】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9分)
2.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①树之以桑
②谨庠序之教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⑤王无罪岁
3. 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①奋六世之余烈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毕资伦,缙山人也。崇庆元年,术虎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琪为防御使,选资伦为防城军千户。至宁元年秋,大元兵至镇州,高琪弃城遁。资伦行及昌平,收避迁民兵,转战有功,擢授都统军。
仆散阿海南征,军次梅林关不得过,阿海问诸将谁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取此关者,资伦首出应命。问须军士几何,曰:“止用资伦所统足矣,不烦余军。”明日迟明,出宋军不意,引兵簿之,万众崩,遂取梅林关。阿海军得南行,留提控王禄军万人守关。不数日,宋兵夺关守之,阿海以梅林归途为敌据计无所出复问谁能取梅林者以帅职赏之资伦复出应命以本军再夺梅林阿海破蕲黄按军而还,论功资论第一。www-2-1-cnjy-com
既而,枢密院以资伦统本军屯 ( http: / / www.21cnjy.com )泗州。兴定五年正月戊戌,提控王禄汤饼会军中宴饮,宋龟山统制时青乘隙袭破泗州西城。资伦知失计,堕南城求死,为宋军所执,以见时青。青说之曰:“毕资伦,我知尔好男子,亦宜相时达变。金国势已衰弱,尔肯降我,宋亦不负尔。若不从,见刘天帅即死矣。”资伦极口骂曰:“不幸失国家城池,甘分一死尚不能报,肯从汝反贼求生耶?”青知无降意,下盱眙狱。
宋人亦赏资伦忠愤不挠,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活之,钤以铁绳,囚于镇江府土狱,略给衣食使不至寒饿,胁诱百方,时一引出问云:“汝降否?”资伦或骂或不语,如是十四年。及盱眙将士降宋,宋使总帅纳合买住北望哭拜,谓之辞故主,驱资伦在旁观之。资伦见买住骂曰:“纳合买住,国家未尝负汝,何所求死不可,乃作如此觜鼻耶!”买住俯首不敢仰视。
及蔡州破,哀宗自缢,宋人以告资伦。资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曰:“吾无所望矣。容我一祭吾君乃降耳。”宋人信之,为屠牛羊设祭镇江南岸。资伦祭毕,伏地大哭,乘其不防投江水而死。宋人义之,宣示四方,仍议为立祠。
(选自《金史·毕资伦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次梅林关不得过 次:停留
B、宋亦不负尔 负:辜负
C、时一引出问云 引:拉,牵引
D、宋人义之 义:坚持正义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海以梅林归途为敌据/计无所出/复问/谁能取梅林者/以帅职赏之/资伦复出应/命以本军再夺梅林/阿海破蕲/黄
B、阿海以梅林归途为敌据计无所/出/复问/谁能取梅林者/以帅职赏之/资伦复出应/命以本军再夺梅林/阿海破蕲/黄
C、阿海以梅林归途为敌据/计无所出/复问/谁能取梅林者/以帅职赏之/资伦复出应命/以本军再夺梅林/阿海破蕲/黄
D、阿海以梅林归途为敌据计无所/出/复问/谁能取梅林者/以帅职赏之/资伦复出应命/以本军再夺梅林/阿海破蕲/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宁元年秋,毕资伦在昌平招集避祸迁徙的兵民,辗转作战,由此建立功劳,最终被提升为都统军。
B、危难之时,毕资伦敢于挺身而出,他统帅自己的本部人马两次夺取梅林关,在评战功时被列为第一。
C、兴定五年正月戊戌,毕资伦召集军中人饮酒,时青趁机攻破泗州西城,毕资伦对自己的疏忽懊悔不已。
D、毕资伦忠贞爱国,面对时青的劝降,他极力斥骂;囚于狱中十四年,坚决不投降;最终投江水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明日迟明,出宋军不意,引兵簿之,万众崩,遂取梅林关。(5分)
②资伦知失计,堕南城求死,为宋军所执,以见时青。(5分)
三、古典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零陵春望①
柳宗元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②岑。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③阴。
【注】①此诗写于柳宗元被贬黜永州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零陵:即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据说舜尧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后人称之为零陵。②岣嵝:湖南衡山的主峰。③苍梧:山名,即九嶷山。21cnjy.com
8、诗歌的前两联都是写景,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番表——在火车上
老舍
车刚到丰台,他嘱咐茶房:“到天津,告诉我一声!”
看他的行李,和他的神气,不象是初次旅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我纳闷为什么他在这么早就张罗着天津。又过了一站,他又嘱咐了一次。茶房告诉他:“还有三点钟才到天津呢。”这又把他招翻:“我告诉你,你就得记住!”等茶房出去,他找补了声:“混帐!”
到了廊房,他又嘱咐茶房:“到天津,通知一声!”“还有一点多钟呢!”茶房瞭了他一眼。
这回,他没骂“混帐”,只定了会儿眼睛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完了神,他慢慢的轻轻的从铺底下掏出一群小盒子来:一盒子饭,一盒子煎鱼,一盒子酱菜,一盒子炒肉。吃完了,把小盒中的东西都用筷子整理好,都闻了闻,郑重的放在铺底下,又叫茶房打手巾。擦完脸,从袋中掏出银的牙签,细细的剔着牙,剔到一段落,就深长饱满的打着响嗝。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快到天津了吧?”这回是问我呢。 “说不甚清呢。”我这回也有了谱儿。
“老兄大概初次出门?我倒常来常往!”他的眼角露出轻看我的意思。
“嗳,”我笑了:“除了天津我全知道!” 他定了半天的神,没说出什么来。
查票。他忙起来。从身上掏出不知多少纸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一的看过,而后一一的收起,从衣裳最深处掏出,再往最深处送回,我很怀疑是否他的胸上有几个肉袋。最后,他掏出皮夹来,很厚很旧,用根鸡肠带捆着。从这里,他拿出车票来,然后又掏出个纸卷,从纸卷中检出两张很大,盖有血丝胡拉的红印的纸来。把车票放在膝上,他细细看那两张文书,我看明白了:车票是半价票,一定和那两张近乎李白醉写的玩艺有关系。查票的进来,果然,他连票带表全递过去。 21*cnjy*com
车快到天津了,他忙得不知道怎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眉毛拧着,长牙露着,出来进去的打听:“天津吧?”仿佛是怕天津丢了似的。茶房已经起誓告诉他:“一点不错,天津!”他还是继续打听。入了站,他急忙要下去,又不敢跳车,走到车门又走了回来。刚回来,车立定了,他赶紧又往外跑,恰好和上来的旅客与脚夫顶在一处,谁也不让步,激烈的顶着。在顶住不动的工夫,他看见了站台上他所要见的人。他把嘴张得象无底的深坑似的,拚命的喊:“凤老!凤老!”
凤老摇了摇手中的文书,他笑了;一笑懈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劲,被脚夫们给挤在车窗上绷着。绷了有好几分钟,他钻了出去。看,这一路打拱作揖,双手扯住凤老往车上让,仿佛到了他的家似的,挤撞拉扯,千辛万苦,他把凤老拉了上来。忙着倒茶,把碗中的茶底儿泼在我的脚上。
坐定之后,凤老详细的报告:接到他的信,他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处去取文书,而后拿着它们去办七五折的票。正如同他自己拿着的番表,只能打这一路的票;他自己打到天津,北宁路;凤老给打到浦口,津浦路;京沪路的还得另打;文书可已经备全了,只须在浦口停一停,就能办妥减价票。说完这些,凤老交出文书,这是津浦路的,那是京沪路的。张数可是很多,都盖着大红印。
他非常感激凤老,把文书车票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入衣服的最深处,而后从枕头底下搜出一个梨来,非给凤老吃不可。由他们俩的谈话中,我听出点来,他似乎是司法界的,又似乎是作县知事的,我弄不清楚,因为每逢凤老要拉到肯定的事儿上去,他便瞭我一眼,把话岔开。凤老刚问到,唐县的情形如何,他赶紧就问五嫂子好?凤老所问的都不得结果,可是我把凤老家中有多少人都听明白了。
最后,车要开了,凤老告别,又是一路打拱作揖,亲自送下去,还请凤老拿着那个梨,带回家给小六儿吃去。
车开了,他扒在玻璃上喊:“给五嫂子请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车出了站,他微笑着,掏出新旧文书,细细的分类整理。整理得差不多了,他定了一会儿神,喊茶房:“到浦口,通知一声!”
(选自《老舍文集》,有删改)
10、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地两项是( )(5分)
A文中的“他”反复强调茶房到天津时通知“他”一声,突出了天津站对“他”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并不是初次旅行的人,但是却提前三个小时就张罗着天津站,因此引起“我”对“他”行为举止的怀疑。
C小说地方特色鲜明,“血丝胡拉”“眉毛拧着,长牙露着”等生活语言的使用,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比如“这一路打拱作揖,双手扯住凤老往车上让”,通过具体动作表现了“他”对凤老的期待。
E小说褒贬色彩分明,带有鲜明的情感倾向,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和凤老的不屑以及对茶房的同情。
11、作品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2、小说写了凤老详细的报告,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3、作品为什么以“到浦口,通知一声!”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交友不慎,是很多青少年误入歧途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应避免与 的社会闲杂人员往来。
②年初马航客机不幸失事,乘客家属悲痛欲绝,社会各界也 。为此,各国政府倾力搜救,人们都在期盼奇迹能够发生。www.21-cn-jy.com
③藏书的多寡与学问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大凡渊博的学者总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成语 就是形容藏书之多的。21·世纪*教育网
A.不三不四 身临其境 汗牛充栋
B.不伦不类 感同身受 学富五车
C.不三不四 感同身受 汗牛充栋
D.不伦不类 身临其境 学富五车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分)
A.在国外,旨在以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孔子学院广受欢迎,仅在巴西就有7所孔子学院,学生众多。
B.由于埃博拉致死率极高,加上目前尚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因此,它被列为生物安全的第四级病毒。
C.小说可以有时代气息,有民族特色,但小说经典一定不只是属于一个民族的,也不只是属于一个时代的。
D.7月13日以来,铜仁市中部一带出现暴雨,思南县和印江县的部分乡镇持续降雨51个小时,受灾严重。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位卑未敢忘忧国”,恰是说虽然不坐在上宾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仍旧心系社稷、忧国忧民。“卑”的次要角色,是由它的字形决定的, 。 。 。 。 ; 。
1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卑是论资排辈的结果,是人际关系的维系
2 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甲”,本义是在甲之下
3 一个人为尊或者为卑不是自己决定得了的,而是社会环境给这个人的定位
4 没有地位,没有荣耀,没有身份,没有财力,甚至清贫如洗,那就是卑
5 也有人不在意自己的卑,而在意自己的鸿鹄之志,依旧有陆游的名句为证, “位卑未敢忘忧国”——卑与心灵无关2-1-c-n-j-y
6 有人会挑战尊和卑的界限,比如以次桌的身份贸然地坐到了主桌,于是引来各种眼神的注目
A. ③①⑤⑥②④
B. ③①④②⑥⑤
C. ②⑤⑥④①③
D. ②①③④⑥⑤
17、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两个句子。(6分)
山水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尽收眼底。
边塞诗
送别诗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不应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五、写作(60分)
19、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答案:
1、默写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树:种植 。
②谨:认真从事。
③检:制止,约束。
④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⑤罪:归咎、归罪。
3. 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奋:振作。
②却:击退。
③信臣:可靠的大臣。
④谁何:稽查盘问。
4.D(义: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合乎正义”。)
5. C(“出”的主语是“计”,应该是“计无所出”,所以在“计”前停顿;“应命”应该连在一起,“以本军再夺梅林”是结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 C(“毕资伦召集军中人饮酒”错误,应该是“王禄召集军中人饮酒”。)
7.(1)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毕资伦趁宋军没有料到,率军逼近宋军,宋军上万人崩溃,于是就攻取了梅林关。(得分点:“迟明”1分,“簿”1分,“崩”1分,句意通顺2分)2·1·c·n·j·y
(2)毕资伦知道失算,就从南城跳下,以求一死,被宋兵捉住,来见时青。(得分点:“失计”1分,“堕”1分,“执”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毕资伦是缙山(在今北京)人。崇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年,术虎高琪担任防御使,他选拔毕资伦为防城军千户。至宁元年的秋天,蒙古兵抵达镇州,术虎高琪弃城逃走。毕资伦走到昌平,招集避祸迁徙的百姓和士兵,辗转作战,建立功劳,被升任为都统军。【出处:21教育名师】
仆散阿海出征南下,部队停留在梅林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不能通过,阿海问众位将领谁能攻取梅林关,毕资伦首先站出来接受任务。阿海又问他需要多少人马,毕资伦说:“只用我的本部人马就够了,不必烦劳其他将士。”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毕资伦趁宋军没有料到,率军逼近宋军,宋军上万人崩溃,于是就攻取了梅林关。阿海的军队得以南下,留下提控王禄的部队一万人守梅林关。没过几天,宋兵夺回梅林关并坚守,阿海因梅林关是金军退路而又被敌人占据,想不出办法,又问:“谁能取得梅林关,就赏给谁元帅职位。”毕资伦又站出来接受任务,率领本部人马第二次夺取梅林关。阿海攻克蕲州、黄州后,收兵而回,评论战功,毕资伦列为第一。
不久,枢密院令毕资伦率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军驻守泗州。兴定五年正月戊戌,提控王禄熬汤煎饼,会集军中人饮酒,宋国的龟山统制时青趁机攻破泗州西城。毕资伦知道失算,就从南城跳下,以求一死,被宋兵捉住,被押着去见时青。时青劝他说:“毕资伦,我知道你是大丈夫,但也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金国国势已日渐衰弱,如果你肯投降我,宋国也不会对不起你。如果你不听从,见到刘大帅你就必死无疑了。”毕资伦狠狠地骂道:“我不幸丧失了国家的城池,甘愿一死都还不能报效国家,难道肯屈从你这叛贼来求取活路吗?”时青知道他没有投降的意愿,就把他囚禁在盱眙狱中。【版权所有:21教育】
宋人也赞赏毕资伦忠心耿 ( http: / / www.21cnjy.com )耿、不屈不挠,打算保全他的性命,给他套上铁绳,囚禁在镇江府土牢,给他准备一些简陋的衣物和食物,使他不至于受冻挨饿。又用各种方法威胁利诱,隔一段时间就拉出牢外问他:“你投降不?”毕资伦或是骂,或是沉默不语,他就像这样度过了十四年。等到盱眙的将士投降宋时,宋人令总帅纳合买住望着北方痛哭跪拜,称告别旧主,把毕资伦押到旁边观看。毕资伦看见纳合买住就大骂:“纳合买住,国家从没亏待过你,什么地方不能求死,竟扮出这副嘴脸!”纳合买住低着头,不敢抬起来看毕资伦。
等到蔡州失守,金哀宗上吊自杀,宋人把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息告诉了毕资伦。毕资伦叹息道:“我没有什么期望了。请允许我祭奠我的国君一次,就投降吧。”宋人信以为真,为他杀牛宰羊,在镇江南岸设立祭祀仪式。毕资伦祭奠完毕,趴在地上大哭,趁宋人没有提防,投入江水自杀。宋人认为他的行为合乎正义,就四方传扬,并决定为他建立祠庙。
8.首联:第一句写平原上春草生机盎然,是从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上来写;第二句写山林里黄莺鸣叫,是从听觉上来写。颔联:第三句写作者走到潇湘湖畔看水中小渚,是俯瞰;第四句写作者看见衡山山势高险,白云遮挡,是仰视。
9、诗中通过描写早春时节永州野外的美景(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2分),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被贬永州、待罪南荒的郁悒和感伤(2分)。
10、AD(B.“‘他’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初次旅行的人”表述错误;C.整篇小说体现不出“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E.小说褒贬色彩不分明,并不带有鲜明的情感倾向。)
11、①贪小便宜,想尽一切办法买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折车票;②虚伪做作,明明初次出门坐车,却装作常来常往;③待人势力,对待茶房高高在上,对待凤老毕恭毕敬;④有戒备心理,每逢凤老要拉到肯定的事儿上去,他便把话岔开。(答出三点即可)
12、①补充交代相关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更加严密。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为下文作铺垫。③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13、①体现了小说精巧的构思。既照应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文“到天津,告诉我一声”的相关情节,又暗示了类似的故事还在延续,这样结尾,以少胜多,余味无穷;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他贪占小便宜是有计划和预谋的,并不是在某一站点,而是贯穿始终,以此结尾,可以让读者想象到他这一路上的行为和丑恶的嘴脸;③深化了作品的主题。通过这一小小的举动,揭露了社会上一些人以权谋私,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极具讽刺意味和批判力。21·cn·jy·com
14、【答案】选C【解析】C(不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四:指不正派。不伦不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第一空应选“不三不四”。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身临其境:形容对事件或场景的描述很真实,使人觉得亲身到了那个境地。第二空应选“感同身受”。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第三空应选“汗牛充栋”。)21*cnjy*com
15、【答案】选B
【解析】A项“旨在以……为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式杂糅;C项前后不对应,应改为“不只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也不只是属于一个民族的”;D项有歧义,“部分”指向不明。
16、D
17、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瑰奇,黄沙、雪峰,豪情填膺。送别诗是陌头江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晓风、残月。愁情满怀。(比喻、特点、意象各1分)
18、答案 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 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 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
19、【解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21教育网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