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上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快慢》参考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八上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快慢》参考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23 10:15:30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 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投影]
练习1:读出课本P27“小资料”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说明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人步行和骑自行车时的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生]蜗牛爬行最慢,光速最快.因为蜗牛爬行的速度最小,光的速度最大。
[生]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的“m/s”是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生]“千米/时”中的“时”应该是“小时”,所以可以读作“千米每小时”。
[师]读得非常正确。“时”是“小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简称.在计算和用中文符号书写单位时,要用简称。所以写作“千米/时(km/h)”,读作“千米每小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在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以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方法,不要说:“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生]米/秒和千米/时都是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
练习2:火车的速度是72 km/h,汽车的速度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生]谁的速度大,谁就跑得快.由于单位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快慢。
[师](引导同学们明白)要比较两车谁跑得快,就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要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就要统一单位。
[生]可以把km/h化成m/s.7 ( http: / / www.21cnjy.com )2km/h就是72个1 km/h,1 km就是103m,1 h就是3600s等量代换以后,进行计算就可以换算成m/s。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单位统一以后,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谁运动得快了,谁快呢
[生]汽车的速度比火车大,所以汽车跑得快。
[师]从同学们刚才进行的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是不是能总结出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呢
[生]第一步:数值和单位分离;第二步:等量代换;第三步: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投影]
练习3:
(1)10 m/s=______=_____=______。
(2)36 km/h=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计算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利用本例题,作为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巩固练习。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利用本例题,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生]照片甲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相等,照片乙中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师]甲、乙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
[生]照片甲中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相同的,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照片乙中两球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说明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师]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小球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小球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大家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定义吗
[生]物体沿直线快慢(或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机械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生]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师]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投影]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速度.
[师]火车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停止,虽然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时慢,但我们设想火车在1小时内匀速行驶了140千米,火车平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火车在这段路程或在这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提醒同学们注意:
(1)v=中的v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平均快慢程度: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即v是在s或t内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
(2)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都指的是平均速度。
[科学世界]
[师]当今的科技摄影集科学与技术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身,两者的结合创造了奇迹般的作品。同学们可以在课后阅读“时间放大镜”及相关的资料,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欣赏科学中蕴涵的美。
三、小结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2.在变速运动中,v=s/t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1、调动学生积极性
本节课我以《龟兔赛跑》导入。我问同学们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同学们没等我的问题说完就开始议论纷纷了。然后我让一位学生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物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课题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式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课型 体验、应用
教具与媒体 微机、投影仪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和静止,虽然知道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三)速度(10min)【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公式】,用符号表示为。【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1×=3.6km/h练习:1km/h=______m/s。【一些物体的速度】阅读课文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毫米/秒B.炮弹:1000米/秒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D.火车:360千米/时【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0min)【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看课本图,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计算】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速度表】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的图像】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播放视频6】频闪灯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得出。学生回答。师生讨论。学生练习。学生比较、讨论。师生讨论得出。学生观看。 增加前后内容间的联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先用正确的概念统治大脑。再分辨概念的其他歧义。教给学生单位换算的策略。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通过对比给出两个概念,公式也可以通过对比给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教学流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间来比较它们的路程。三、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该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这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知识点,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所以我们要对它引起高度重视。1.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非常深远了。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种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