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7 18: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1-2题。
1.此区域聚落分布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 气候因素 B.团块状 河流因素
C.条带状 河流因素 D.条带状 地形因素
2.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南亚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为(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4.M地最适宜建( )
A.疗养院 B.科研所 C.幼儿园 D.物流园
鸡鸣岛上的海草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生态民居。海草房冬暖夏凉,它以厚石砌墙,海草(生长在浅海的野生藻类,富含盐分和胶质)苫(shàn)顶,外面紧绷渔网。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海草房越来越少,旧海草房也大都废弃。左图为鸡鸣岛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对海草房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墙厚窗少——防寒保暖 B.人字形屋顶——排水排雪
C.渔网外罩——装饰房屋 D.海草苫顶——防虫耐腐
6.海草房的生态特性主要表现在( )
A.海草可降解、无污染 B.对现代建筑有借鉴意义
C.反映当地的风土民情 D.利于节省建筑成本
7.关于海草房的开发与保护,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兴建海草房
B.保护特色民居,适当发展旅游业
C.拆除全部废旧海草房
D.迁出当地人口,实施全面保护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地区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和布局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村落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农业用地面积大
B.地形平坦
C.交通便利
D.离河较近
9.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 )
①自然村落数量增加②土地利用率提高③空间布局得到优化④城乡差距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图示意各地传统民居。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传统民居反映了( )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11.我国的建筑物多 “坐北朝南”,主要原因是朝南( )
A.河湖密布 B.光照充足
C.地形开阔 D.土壤肥沃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茜拉和阿伊莎分别来自东南亚和西亚,她们家乡的传统民居就有很大差别(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茜拉家乡的民居多采用木材、竹子等材料修建,为干栏式建筑(俗称高脚屋),这反映了该地( )
A.地形平坦开阔 B.气候寒冷干燥
C.地表崎岖不平 D.气候炎热多雨
13.阿伊莎家乡的传统民居窗户较小,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墙体较厚实,原因是( )
A.由当地的风俗习惯所决定
B.为了减少太阳光热和热风的进入
C.为了抵御当地严寒的气候
D.为了预防小偷闯入民宅进行偷盗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下图,完成14-15题。
14.造成甲、 乙两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人种 D.风俗习惯
15.乙地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冷干 B.干热 C.冷湿 D.湿热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屋顶较平,说明该地降水 (多、少),主要分布在 洲北部。
(2)图中B屋顶倾斜,窗多且大,说明该地降水 (多、少),气温 (高、低)。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C 6.A 7.B
8.C 9.B
10.D 11.B
12.D 13.B
14.B 15.D
16.(1) 少 非
(2) 多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