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这一课题的探究,建议采用以下思路
学习目标
1. 了解喀斯特峰丛山地特点,并分析导致其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 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其生态重建提供建议。
资料1 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
喀斯特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山峰坡度陡,上层薄一旦植被破坏,就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会出现岩石裸露的石漠化现象。洼地地形坡度小,耕地和聚落主要分布在这里。耕地面积小且分散,土层较薄。由于岩石裂缝发育,这些耕地不易存水,雨时涝、晴时旱。居住在洼地中的人们对外交通极其不便。因此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
(1)为什么喀斯特峰丛山地会出现石漠化现象?
自然原因 :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薄;地形崎岖,坡度陡,土层薄;降水集中,多暴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部分地区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人口增多,毁林开荒,陡坡开垦;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喀斯特峰丛山地为什么既旱又涝?
涝: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集中夏季;地表崎岖破碎,汇水速度快;植被稀少;土层薄,蓄水能力差。
旱:岩石裂隙发育,漏水性强,地表储水困难;晴天蒸发强烈;植被稀少,土层薄,蓄水能力差。
(3)结合广西环江公路图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交通条件。
提示:多山地,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害
(4)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左边是自然环境,右边是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答题时要融合)
资料2喀斯特峰丛山地的重建
科研人员在广西典型喀斯特峰从山地开展了生态重建试验。在水土保持方面采取工程、林草、农艺等措施,实现土地整理,保水蓄水。例如,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既考虑地貌结构,又考虑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还注意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对一些居住分散或者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实施异地生态移民。
(1)为什么要在有些地区实行异地生态移民?
①居住分散,有些居民点人数过少;
②有些居民点生存条件恶劣,治理难度大;
③由分散到聚居,方便扶贫工程发挥更大效益。
(2)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农业结构与地貌的关系。
山顶是河流的源头,宜建设水源林;
山地缓坡土层较厚,水土流失轻,可营建经济林,既保持水土,又可增加 经济收入;
山地陡坡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域,宜建设水土保持林;
山间洼地地势低平,土层较厚,宜发展耕作业。
(3)喀斯特峰丛山地的重建与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
恢复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依托特色物产;挖掘特色文化遗产。
利用本课研究方法,探究其他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一级综合治理措施
结合上述分析,收集资料,借鉴较为成功的经验,就“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作用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破环与改造作用,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化称为喀斯特地。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分布区。
材料二:左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围,右图为桂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说出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2)分析喀斯特地貌对桂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举例说明植被破坏对桂林地区自然灾害的影响。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图分别为两个地区的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安徽省某山(118°E,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丙图为“该山景观图”。丁图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1)甲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地貌。
(2)乙图是_____________,多形成于我国___________地区。
(3)根据材料二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丁图)的先后排序是______________,图中钟乳石是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受____________作用影响。
(4)结合材料二,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过程。
(5)简析丙图所示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南美洲南部略图。乙地海岸线支离破碎,多深入陆地的峡湾。丙地为巴塔哥尼亚高原,现代风蚀、风积地貌广布,气候凉冷、干燥,且多焚风性强风,年降水量不足300mm。
材料二:贵州省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乡镇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但是据贵州省山地气候研究所统计,贵州旱灾频繁,缺水严重。
(1)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2)简述丙地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形成条件。
(3)贵州省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农业缺水严重,旱灾频繁,分析贵州省旱灾频发的原因。
4.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在河湖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是“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
(1)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位于我国的 (填名称)高原。
(2)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4)说明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1.(1)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裂隙发育,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植被茂盛,水的溶蚀力强;地形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石灰岩大面积溶蚀。
(2)利:风景秀丽,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弊:地形陡峻,影响交通;地表蓄水性能弱,容易造成地表干旱;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不利于耕作业发展;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工程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
(3)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植被破坏易引发洪涝;地形崎岖,坡度大,植被破坏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植被破坏,导致喀斯特地区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减弱,易发生旱灾。
【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为背景材料,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喀斯特地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能力,流动性。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碳酸钙),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影响: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岩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影响: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越大。
水的溶蚀力: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与可溶性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于是岩石被水溶蚀使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影响:水的溶蚀力越强,喀斯特作用的越强。
④水的流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影响:水的流动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越大。
(2)
喀斯特地貌对桂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弊两个方面,有利影响是喀斯特地貌独特,风景秀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不利影响是: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形陡峻,影响交通;溶洞和地下河等会造成地表水渗漏,地表蓄水性能弱,容易造成地表干旱;地表崎岖不平,坡度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不利于耕作业发展;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工程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
(3)
植被可以调蓄径流,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导致其调蓄径流的功能减弱,易引发洪涝;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该地地形崎岖,坡度大,植被破坏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植被破坏,导致喀斯特地区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减弱,易发生旱灾。
2.(1)流水沉积 三角洲
(2)风沙地貌(沙丘等) 西北内陆
(3)①④②③ 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溶蚀)
(4)发育过程:①该山原是海洋环境,因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②伴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③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④溶洞内则由于流水作用,形成钟乳石等景观。
(5)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线路;喀斯特地貌形态奇特,适宜发展旅游业等。
【分析】本题考查地貌类型及成因。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因水流受海水顶托作用,流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沙丘形成于降水少、风力作用强的干旱地区。根据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溶蚀的程度,可判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为①④②③;丁图中钟乳石是地下水溶解的钙质在溶洞内沉积而成;石林是流水溶蚀切割石灰岩形成的。根据图例信息和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的顺序,按照过程进行描述即可,喀斯特地貌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和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丙图所示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需要从不利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其地貌特点地形崎岖、土层薄、地下溶洞多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等方面。
【详解】(1)甲图表示的是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因水流受海水顶托作用,流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
(2)乙图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往往形成于降水少、风力作用强的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等。
(3)根据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溶蚀的程度,可判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为①④②③;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海底形成石灰岩后①地壳抬升④,经受外力侵蚀化学溶蚀②③形成喀斯特地貌;丁图中钟乳石是地下水溶解的钙质在溶洞内沉积而成;石林是流水溶蚀切割石灰岩形成的。
(4)根据图例信息和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的顺序,按照过程进行描述即可,喀斯特地貌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和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该地原是海洋环境,因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伴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溶洞内则由于流水作用,形成钟乳石等景观。
(5)丙图所示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需要从不利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其地貌特点地形崎岖、土层薄、地下溶洞多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土层薄,易水土流失,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线路,工程难度大、抽投资大;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等方面:喀斯特地貌形态奇特,景观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等。
【点睛】
3.(1)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侵蚀;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2)气候干旱,降水少;多焚风性强风,风力作用强。
(3)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难以储水;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保存时间短;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和贵州省为背景,涉及外力作用、风成地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1)海岸线破碎说明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可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当地的主要外作用力。读图可知,乙地位于45°S附近,纬度高,多深入陆地的峡湾,曾受较强冰川侵蚀;地处西北风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2)风蚀、风积地貌广布说明当地风力作用强。读图可知,丙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多焚风性强风,降水西少,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所以风蚀、风积地貌广布。
(3)降水总量丰富,但仍缺水,说明当地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地表储水条件差,或者需水量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由于溶蚀作用强烈,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难以储水,使地表水缺乏,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由于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岩石大面积裸露,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使旱灾频发.
4.(1)云贵
(2)流水溶(侵)蚀
(3)风沙(力)侵蚀
(4)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
【分析】本题以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与雅丹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涉及我国地形区判读、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贵阳附近,属于贵州省,应位于云贵高原。
(2)由图中地貌形态和类型可知,该地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之中,为沉积岩。综上可知,岩石种类为沉积岩,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
(3)由材料“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结合地貌景观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
(4)结合所学,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平地少不利于规模种植;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作物生长受限;该地位于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较大,相对湿度大,雾日多,光照不足,对作物成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