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 溶解度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会升高
3.下图为A、B、C 种物质(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1℃时,取三种物质各ag 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A,B 物质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A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将它们t1℃时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 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只有C 为饱和溶液。
4.下列因素不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 D.溶剂的量
5.一杯1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6.下列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B.20℃时,100g溶液中含31.6g硝酸钾
C.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7.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用a、b表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D.在t℃时,甲、乙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8.小组同学们利用甲、乙物质进行了如图溶解实验,依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乙物质
B.①和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20%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升温结晶的方法除去乙
D.t2℃时,等质量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甲所需的水更少
9.下列变化前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锌片插入稀盐酸中
B.将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热
C.把少量大理石投入稀盐酸中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镁溶液
10.两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40gNaCl、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NaCl
B.乙中溶液的质量是140g
C.50℃时,甲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4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3.“侯氏制碱法”创立了更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主要反应是:。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C.20℃时,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将9.6gNaHCO3加入到90.4g水中,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
14.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少
C.在霓虹灯中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15.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16.如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t1℃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在t1℃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D.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二、填空题
17.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的目的是 。
(2)实验二,加热后固体全部消失的原因是 。
18.根据给出的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KNO3 13.3 31.6 64.0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在8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2)在35℃时,KNO3和NaCl两种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3)将80gKNO3、20gNaCl分别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再到2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0℃时有部分KNO3与溶液共存
B.降温到20℃时只有KNO3析出
C.降温到20℃时NaCl已经饱和
19.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泡茶时能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2)厨房中常见的盐主要有食盐和纯碱,可以鉴别它们的物质是 。
(3)将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 、 、 。
20.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填序号)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
(4)若固体溶质是硝酸钾,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溶 。
三、实验探究题
21.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1) 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如何判断丙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
(3)向乙溶液中继续加入3g乙物质,此时乙溶液质量为 g。
(4)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哪些因素能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
[猜想]因素1:溶质的种类;
因素2:温度。
[实验探究] (一)因素1:溶质的种类。
操作步骤:在30℃时,用量筒各量取5 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固体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大量Ca(OH)2未溶。
实验结论:
(二)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 .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 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④、⑤、⑥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 KNO3固体,将试管④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⑤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⑥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④中有大量KNO3未溶,试管⑤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⑥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 。
四、综合题
23.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该溶液的溶质是 ;
(2)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分散在水中,便于洗涤,这种现象称为 ;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2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 (填“甲”“乙”或“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
(2)将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 乙(填“>”“<”或“=”)。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五、推断题
2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1)t1℃时,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t1℃时,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50克B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t1℃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将t1℃的,B,C三种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没有说明溶液的饱和温度和具体温度;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没有具体说明温度;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的四要素是:在一定温度下,溶剂100g,状态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都会减少;
2.【答案】B
【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正确;B符合题意;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稀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即溶液温度会降低,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即溶液温度会降低,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即溶液温度会升高;
3.【答案】C
【解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A不符合题意;
B、t2℃时,A、B物质溶解度都大于ag,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A、B物质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B不符合题意;
C、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B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不是A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符合题意;
D、将它们t1℃时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只有C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相应物质的溶解度;②坐标系中有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时可通过相同温度下,相应点的高低比较该温度下各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③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④曲线逐渐降低,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曲线逐渐升高,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⑤曲线平缓,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曲线越陡,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据此可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或者降温结晶)。在描述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指明温度;没有温度的溶解度没有实际意义;溶解度规定溶剂的质量是10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使用溶解度来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4.【答案】D
【解析】【解答】A. 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和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就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
B. 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单质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这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
C. 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
D. 固体的溶解度是对100g溶剂来说的,溶剂的量已经确定,故溶剂的多少不影响溶解度的大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和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等有关。
5.【答案】B
【解析】【解答】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蒸发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降温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AC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能溶解。
6.【答案】D
【解析】【解答】A. 在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而不是溶解在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 20℃时,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而不是100g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故B不符合题意;
C. 该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含义是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A.未指明温度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符合题意;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采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不符合题意;
D. 在t℃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则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不同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大小需温度相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可蒸发结晶提纯及图像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答】A. t2℃时, 100g水中溶解了20g a,说明在t2℃时, a的溶解度大于等于20g。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a为甲物质。A错误。
B. ①和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B错误。
C.因为甲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所以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乙。C错误。
D. 从溶解度曲线中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甲的溶解能力更强。所以在t2℃时, 等质量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甲所需的水更少 。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越大,溶解等质量的固体所需的水就越少。
9.【答案】B
【解析】【解答】A.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 s 可知,每65份锌消耗生成2份的氢气,故溶液质量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钙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因此溶质会析出,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B符合题意;
C. 把少量大理石投入稀盐酸中,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知,消耗100份碳酸钙生成44份二氧化碳,故溶液质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知,每95份质量的氯化镁生成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溶液的质量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参加反应锌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
B、氢氧化钙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溶液质量增加=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增加=参加反应氯化镁的质量-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现有40gNaCl、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蒸馏水充分溶解,甲全部溶解,乙部分溶解,说明50℃时,甲溶解度大,乙溶解度小,由图可知甲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钾,故A不符合题意。
B. 甲中固体是氯化钾,乙中为氯化钠,5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氯化钠部分溶解,乙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40g,故B不符合题意。
C. 甲中固体是氯化钾,50℃时溶解度大于40g,甲中溶液不饱和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 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甲溶解度变小,小于40g是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变化不大,还是小于40g,还是饱和溶液,甲乙饱和溶液,10℃乙氯化钠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溶解度,故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1.【答案】A
【解析】【解答】A. 根据溶解度可知,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都是60g,A符合题意;
B. 乙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溶液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 甲、乙均为t1℃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C不符合题意;
D. 丙和乙中溶质的质量都是60g,溶剂都是100g,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故降温至t1℃,溶液刚好饱和,无晶体析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乙和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相等且都溶解完解答
B、根据溶液升温其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混合任然为饱和溶液解答
D、根据t1℃丙的溶解度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未指明温度,所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无法进行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变化趋势比乙大,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C.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未指明甲、乙溶液是否饱和,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于NaCl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故B符合题意;
C、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符合题意;
D、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即为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9.6g,将9.6 gNaHCO3加入到90.4g水中,9.6g碳酸氢钠不能完全溶解,故不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0℃时,NH4Cl的溶解度曲线在NaCl下方;
C.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D.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
14.【答案】B
【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可在食品包装时充入防腐,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B符合题意;
C、在霓虹灯中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C不符合题意;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也随之变小,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所以为了使鱼正常生长需要增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分析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15.【答案】C
【解析】【解答】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物质甲,所以50g甲中只有40g能完全溶于50g水,选项不符合题意。
B.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溶解的物质变多,所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选项不符合题意。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符合题意。
D.压强增大或者温度降低戊的溶解度在升高,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对应溶解度对应溶剂100g确定一定量溶剂最多溶解物质质量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对应温度物质溶解度相同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分析。
16.【答案】C
【解析】【解答】A、由题目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升温后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100%,经查阅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C符合题意;
D、由题目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M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中无晶体析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定义是考试重点;根据图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温度相同,点高溶大,相交点表示物质溶解度相等。当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是,采用蒸发结晶,当杂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17.【答案】(1)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2)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解答】(1)实验①、②是等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等体积的水、汽油中,实验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硝酸钾在加热前有部分未溶解,加热后全部溶解,说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溶质相同,溶剂不同,即比较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18.【答案】(1)38.4
(2)KNO3
(3)A;B
【解析】【解答】(1)由表可知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4g,故填:38.4;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5℃时,KNO3溶解度大于NaCl溶解度,故填:KNO3;
(3)A. 0℃时KNO3溶解度小于80g,有一部分硝酸钾不溶解,KNO3与溶液共存,A正确;
B. 降温到20℃时KNO3溶解度31.6g小于80gKNO3析出,NaCl的溶解度为36g大于20g氯化钠全部溶解,故只有KNO3析出,B正确;
C. 降温到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大于20g氯化钠全部溶解不饱和,C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9.【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稀盐酸(合理即可)
(3)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解析】【解答】(1)泡茶时能闻到茶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茶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闻到茶香;
(2)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食盐与稀盐酸不反应,故可用稀盐酸鉴别它们;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硝酸钾的含量、恒温蒸发溶剂。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进行分析。
(2)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3)将接近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改变温度、增加溶质的含量、恒温蒸发溶剂。
20.【答案】(1)AB
(2)C
(3)D;加入溶质
(4)B
(5)否
【解析】【解答】(1)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由图示可知A和B中都有固体溶质的不溶物,所以都为饱和溶液;(2)由于C中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所以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3)D中也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按常规考虑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因为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C中可能饱和或不饱和,D中溶质比C中少,所以D溶液一定不饱和,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4)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含溶质少的,由于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所以B中比A中溶质少;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由于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所以B中比A中溶质少,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不能全溶的。
故答案为:(1)AB;(2)C;(3)D;加入溶质;(4)B;(5)否。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定义分析,判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要向溶液中继续加该溶质,看是否可溶,不能根据杯中有无溶质剩余判断及加入溶质、改变温度等可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分析。
21.【答案】(1)甲、乙、丁
(2)取样,向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丙物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3)68
(4)甲=乙=丙=丁
【解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四种物质放入水中时,甲、乙、丁都有剩余,则形成的一定是饱和溶液,丙没有剩余,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判断丙溶液是否饱和可向丙溶液中加入丙物质,看是否继续溶解,若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若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3) 向乙溶液中继续加入3g乙物质,不能溶解,此时乙溶液质量为50g+(20g-2g)=68g;(4)四杯溶液中溶剂质量都是50g。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定义分析,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要通过加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来判断。
22.【答案】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
【解析】【解答】根据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可知,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23.【答案】(1)氯化钠/NaCl
(2)乳化现象/乳化
(3)压强
【解析】【解答】(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0.9%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NaCl 。
(2)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故答案为乳化现象/乳化。
(3)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当压强降低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气体从液体中释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打开可乐瓶盖后会看到大量气泡冒出的原因;故答案为压强。
【分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2)乳化现象常见于油水混合体系,其中油和水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
(3)在密封的可乐瓶中,二氧化碳(CO2)气体被高压注入到液体中,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其中一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液体中,另一部分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液体上方。这个平衡状态是由于液体中溶解的气体分子与气体相中的分子之间的动态平衡。
24.【答案】(1)丙
(2)>
(3)降温结晶
(4)乙>甲>丙
【解析】【解答】(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图像中丙物质符合该趋势,故填:丙。
(2)在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若二者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固体的质量甲物质要多,故填:>。
(3)若要提纯甲,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称为降温结晶法,故填:降温结晶。
(4)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呈正比,则在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降温至t1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乙的溶解度最大,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5.【答案】(1)B
(2)140
(3)20%
(4)B>A>C
【解析】【解答】(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故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的溶解度是40g,故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50克B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
(3)t1℃时,C的溶解度为25g。故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t1℃的A、B、C三种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A、B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