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3 溶液的浓度
一、单选题
1.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需要用到的一组实验仪器是( )
A.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 B.量筒、漏斗、试管
C.烧杯、玻璃棒、量筒 D.烧杯、蒸发皿、量筒
2.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加入稀盐酸
D. 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3.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1.5 gNaCl和6 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且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B.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相同质量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D.某一物质的稀溶液,也可能是该物质在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5.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80℃的饱和溶液 B.20℃的饱和溶液
C.80℃的不饱和溶液 D.20℃的不饱和溶液
6.2022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用含洗洁精的水清洗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为酒精灯添加酒精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固体中混有少量的甲固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乙固体
C.当温度高于 而低于 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D. 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 时,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9.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像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中混有少量 b,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的方法提纯a
B.t1℃时等质量的 a、c 两种溶液种所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C.P 点时的 a、c 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 50%的饱和 a 溶液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 T1℃,得到甲、乙的溶液仍饱和
B.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甲、乙各 60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11.用100g98%的浓H2SO4配制成20%的稀H2SO4,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A.190g B.290g C.390g D.490g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将10g硝酸钠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D.某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继续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b
13.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T℃下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 )。
A. B.
C. D.
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B. 向一定量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16.无土栽培所用的某种营养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某蔬菜生产基地欲配制该营养液200 kg,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 )
A.7kg B.14 kg C.70 kg D.140 kg
二、填空题
17.5%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医疗救护。现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 g。
18.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31.6 63.9 110.0 169.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4)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
19.如图所示是海水淡化图,容器中间有一层分子膜,其作用是水分子可以穿过,而可溶性物质不能通过。如果给右侧容器自上而下加压,则右侧容器里可溶性物质的质量分数会 。
20.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当温度在t2~t3℃之间时,A物质与B物质 (填“能”或“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③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
④t3℃时将75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 g水。
三、实验探究题
21.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 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22.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使用下列仪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____。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2)请结合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④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氢气,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3)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为 g。
四、综合题
2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若要使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方法。
(4)t2℃时,a的溶解度是 。t2℃时,将20ga物质投入50g水中,得到a物质的 (填“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五、计算题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探究铝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铝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NaOH+ 2H2O=2NaAlO2 +3H2↑。现取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50g例入烧杯中,再向其中放入足量打磨好的铝片,生成气体质量与加入铝片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求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需要用到的一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所需步骤及仪器分析。
2.【答案】B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pH值无限接近于7,不可能超过7,A不符合题意;
B、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加入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符合题意;
C、镁比铝活泼,等质量镁和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比镁多,若稀盐酸量不足,产生的氢气量不能确定,C不符合题意;
D、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若温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会变,若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就会增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稀释碱pH不会低于7,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化合价越高,产生的氢气越多。
3.【答案】A
【解析】【解答】结合题意,可以把此过程看作向20%NaCl溶液中,加入另一份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据此分析判断即可。1.5gNaCl溶于6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即向20%NaCl溶液中,再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4.【答案】D
【解析】【解答】A. 均一、稳定且无色的液体不都是溶液,比如水是均一、稳定且无色的液体,是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100g×20%):(100g-100g×20%)=1:4,故不符合题意;
C. 相同质量的溶剂里,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相同质量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故不符合题意;
D. 某一物质的稀溶液,也可能是该物质在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比如氢氧化钙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C、需要指明相同质量的溶剂里,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能比较。
D、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5.【答案】B
【解析】【解答】一定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此温度下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饱和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则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温度中,2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最大,此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答案】A
【解析】【解答】A. 生活中用含洗洁精的水清洗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B. 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比如碘酒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而不是水,故不符合题意;
C.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发生变化,如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D.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B、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都是水,比如碘酒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
C、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发生变化。
D、根据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7.【答案】C
【解析】【解答】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刻度会偏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选项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选项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选项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
B、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答】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固体中混有少量的甲固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乙固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小,故C不符合题意;
D、t2℃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比较溶解度时要有温度分析;
B、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要用蒸发结晶分析;
C、根据两物质的曲线确定各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D、根据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析出晶体,仍是饱和溶液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a 中混有少量 b,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该温度下,a、c的溶解度相等,即该温度下,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t1℃时等质量的 a、c 两种饱和溶液种所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C、P点时,a、c两种溶液为饱和溶液,且该温度下,a、c的溶解度相等,故P 点时的 a、c 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答案】B
【解析】【解答】A、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 T1℃,甲乙的溶解度均有所下降,此时会有甲乙晶体析出,但是得到甲、乙的溶液仍饱和,不符合题意;
B、T2℃时,取50g的甲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为100;50g的乙配置成饱和溶液,因为乙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50g,因此溶解50g乙需要的水的质量超过100g,因此所需水的质量:甲<乙,符合题意;
C、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迅速降低,因此,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50g,乙的溶解度小于50g ,取甲、乙各 60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会有部分未溶解,但是会形成甲乙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从而得出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98%=(100g+x)×20%,x=390g。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B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因为此温度下饱和溶液已经达到此物质溶解的最大值,无法再溶解,而不饱和溶液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说法符合题意;
C.将10g硝酸钠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说法不符合题意;
D.某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继续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不一定等于b,因为无法知道第一次析出ag晶体是否是在饱和状态下进行的,故b≥a,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分析;
B、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从饱和溶液中蒸发 等量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分析。
13.【答案】B
【解析】【解答】 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T℃下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在原有基础上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至饱和溶液时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氯化钠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达到饱和溶液后保持不变分析。
14.【答案】A
【解析】【解答】A、锌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时,产物分别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故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会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增大,等饱和时不再溶解,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氧气过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甲的大,故所得溶液质量甲大于乙,正确;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t2℃是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丙大于甲,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正确;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B
【解析】【解答】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200 kg7%=14kg;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7.【答案】25
【解析】【解答】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5%=25g。
【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8.【答案】(1)氯化钠
(2)20%
(3)加入硝酸钾
(4)降温结晶,再过滤
【解析】【解答】解:(1)由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两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0g,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3)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硝酸钾、蒸发溶解、降低温度等方法。(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
故答案为:(1)氯化钠;(2)20%;(3)加入硝酸钾;(4)降温结晶,再过滤。
【分析】(1)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解答。
19.【答案】增大
【解析】【解答】如果给右侧容器自上而下加压,水分子可以穿过淡化膜,而可溶性物质不能通过,故右侧容器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分析】根据题意,水分子可以穿过淡化膜,而可溶性物质不能通过分析。
20.【答案】C>B>A;能;B;50
【解析】【解答】①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② 当温度在t1~t3℃之间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等,因此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③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升温到t3℃,AB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都不变,C仍然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由于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B;
④ t3℃时A溶解度是50g,将75g 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75g× ÷20%-75g=50g。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1.【答案】(1)40
(2)25%
(3)硝酸钾
(4)B;C
【解析】【解答】(1)t
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40g。(2)①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3)R是硝酸钾;BC;
【分析】(1)t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40g。
(2)①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3)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通过图②的操作可知,R物质在t2℃时,蒸发80g水没有晶体析出,即在100g水中可以溶解固体60g,所以R是硝酸钾;。
A.①、②,③中,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B正确。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C正确。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③没有具体温度,无法比较。故D错误。
22.【答案】(1)B
(2)长颈漏斗;CD;;B;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中加水,如果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10.0
【解析】【解答】(1)试管、燃烧匙可直接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A、C错误;烧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B正确,故答案为:B;
(2) ①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②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或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B;
④检查B装置气密性需采用压强差的原理,方法是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中加水,如果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 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为200.0g×5%=10.0g.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仪器名称,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选择发生装置需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利用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3.【答案】(1)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c(3)降温(或加水)
(4)50g;不饱和;28.6%
【解析】【解答】解:(1) 从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P点是a、c两曲线的交点,即两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等;(2)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3)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想使它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或加水等方法;(4) 从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a,所以将2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20g,得到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8.6%。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交点含义进行分析
(2)根据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进行分析
(3)根据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
24.【答案】(1)0.6
(2)解∶设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2Al+ 2NaOH+ 2H2O=2NaAlO2 + 3H2↑
80 6
50g×x 0.6g
= ,x=16%。
答: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6%
【解析】【解答】(1)由图中信息知,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6g。
答:(1)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6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等式进行计算,然后在计算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