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3 溶液的浓度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C.室温下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2.20℃时,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II、III、IV、V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IV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4.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为( )
A.8g B.80g C.0.8g D.42g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比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t1℃时,向 50g水中加入 20g乙恰好达到饱和,则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4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 0℃,甲、乙溶液均有晶体析出
6.下列四个图像与对应描述不相符的是( )
A.水通电,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变化 B.加热31.6g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后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
C.将5gNH4NO3溶于20mL水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D.将t℃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NaCl饱和溶液20g。升温至90℃时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7.将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则下来操作可行的是 ( )
A.加入5克食盐
B.蒸发掉50克水
C.加入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D.取出50克溶液
8.某同学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在量取水时进行了仰视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最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
A.大于6% B.小于6% C.等于6% D.无法确定
9.现有20gMgO与Mg(OH)2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向该混合物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9.8% B.19.6% C.29.4% D.40.8%
10.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时,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D.4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挥发)
11.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适量KCl,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之后得K2Cr2O7固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80℃时100g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NaCl溶液
C.上述冷却结晶过程中,冷却到10℃时得到的K2Cr2O7固体比60℃时多
D.在0﹣100℃时,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均是Na2Cr2O7
12.下图为硝酸钾(KNO3)和氯化钠(NaCl)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B.T3℃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 30 克
C.T2℃时,KNO3 和 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T1℃时,20 克KNO3和 20 克NaCl 的混合物放入 100g 水中, 恒温蒸发至析出晶体,晶体中一定有 NaCl,可能有 KNO3
13.t ℃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4.40 ℃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将②中的溶液升温至7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若再加入5 g KCl固体会完全溶解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
B.t1℃时,可以得到质量分数30%的乙的饱和溶液
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从甲、乙混合溶液中提纯甲
D.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16.如图为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M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t2℃a点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b点的M溶液降低温度至t1℃,溶液恰好饱和
D.t2℃→t1℃时,M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10g
二、填空题
17.用4g酚酞与酒精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酚酞溶液,需要酒精的质量是 g,这些酒精的体积为 mL(酒精的密度为0.8g/mL)。
18.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2)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A z=w>m>n
B z>w>m>n
C z>w=m>n
D z>w>m=n
(3)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9.过氧化氢是一种有效的防疫新冠病毒的消毒剂。现有一瓶新售的过氧化氢溶液,标签如图所示,若要配制1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需用这种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 g,需要加水 g。(直接填写答案,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20.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4 37 38.4 39.8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②20℃时,称取 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 (写出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 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③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8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I、操作1的名称 。
II、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 (用“1”、“2”、“3”表示)
III、固体M的成分及质量是 。
IV、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的溶液。
(2)要将t3℃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3)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组装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将D中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 。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3)若实验室要配制60g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 g,加水 mL(水的密度可近似为1g/cm3)。
(4)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制取氢气,连接图2装置,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和可燃性(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G中用于干燥的试剂X名称是 ,实验中观察到E中现象为 ,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a.B→G→F→E→H b.C→E→F→G→H
c.B→G→E→F→H d.A→G→E→F→H
四、综合题
23.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
五、计算题
24.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滴定反应为:AgNOO3+HCl=AgCl ↓+HNO3,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室温下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根据室温下,饱和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2.【答案】A
【解析】【解答】饱和氯化钠的溶液中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 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II、III、IV、V连接,装置II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干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能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C. 若用装置IV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管进入瓶中,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处验满,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无影响,所以不会使测量结果偏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干燥,氮比较纯净。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差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再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最后计算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IV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氧气应从b管进入瓶中,空气从a管导出,所以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处验满。
D、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根据大气压原理,气体进入集气瓶,瓶内压强增大,将集气瓶中的液体压入量筒里,通过测量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就知道生成氧气的体积,所以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4.【答案】A
【解析】【解答】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为50g×16%=8g。
故答案为:A。
【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5.【答案】D
【解析】【解答】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甲的饱和溶液比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A不符合题意;
B、t1℃时,向 50g水中加入 20g乙恰好达到饱和,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乙物质的质量为 ,则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40g,故B不符合题意;
C、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甲、乙溶液均有晶体析出,但是题目未标明是饱和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6.【答案】A
【解析】【解答】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氧一氢二,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图像符合题意;
B、加热31.6g高锰酸钾,设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x,
x=28.4g,图像不符合题意;
C、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先降低,后面会接近于恢复至室温,但比室温低一点,图像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NaCl饱和溶液20g,升温至90℃时,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解答】A、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g,加入5g的氯化钠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不等于10%,故不符合题意;
B、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50克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10%,故符合题意;
C、加入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取出50克溶液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答案】B
【解析】【解答】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则会使读数偏小,造成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由于水量多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进行分析,量筒读数仰视时则会使实际体积偏大,所以水的质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9.【答案】B
【解析】【解答】因Mg(OH)2+H2SO4=MgSO4+2H2O,MgO+H2SO4=MgSO4+H2O,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等于MgSO4中镁元素的质量,设稀硫酸溶质的质量为x,则:
x=39.2g,
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19.6%。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由镁到硫酸镁转化关系,利用镁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从而计算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10℃时,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小,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4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进行分析
B、根据两种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
C、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都随温度升高增大分析
D、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答】A、重铬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重铬酸钾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80℃时100g四种溶液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符合题意;
C、K2Cr2O7固体10℃的溶解度小于60℃时的溶解度,所以上述冷却结晶过程中,冷却到10℃时得到的K2Cr2O7固体比60℃时多,不符合题意;
D、在0﹣100℃时,重铬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在最上方,所以在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均是Na2Cr2O7,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Na2Cr2O7溶和KC交换成分,生成K2Cr2O7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
B、80℃时100g四种溶液,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判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C、K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0﹣100℃时,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均是Na2Cr2O7
12.【答案】C
【解析】【解答】A、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16.7%,故不符合题意;
B、T3℃降温到T1℃,KNO3的溶解度降低,溶解度相差50g-20g=30g,但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C、T2℃时,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若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符合题意;
D、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氯化钠的溶解度,恒温蒸发至析出晶体,晶体中一定有 KNO3,可能有 NaCl,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3.【答案】C
【解析】【解答】t ℃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加水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大进行分析。
14.【答案】A
【解析】【解答】A、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故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故A符合题意;
B、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故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仍为40g,溶剂的质量仍为100g,所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因此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均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40 ℃,②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而升温至70 ℃时,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在45g至50g之间,故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5 g KCl固体,那么溶液中就有45g氯化钾,而70 ℃时其溶解度大于45g,因此会完全溶解,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质量比可用溶解度:100计算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不饱和溶液加该溶质会继续溶解分析。
15.【答案】C
【解析】【解答】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g,选项A不符合题意;
B、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23.1%,不能得到质量分数30%的乙的饱和溶液,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从甲、乙混合溶液中提纯甲,选项C符合题意;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乙中的溶剂质量较多,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溶解度有单位“克”;
B、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计算出最大浓度为23.1%;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从甲、乙混合溶液中提纯甲;
D 、t2℃ 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 中,甲的溶解度大,甲溶液中溶质比乙溶液中的溶质含量多,溶剂量含量少 ,降温结晶不影响溶剂的含量;
16.【答案】C
【解析】【解答】A、t1℃时,M的溶解度为2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B、t2℃a点为饱和溶液,溶解度为30g;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为30:100=3:10,不符合题意;
C、b点的M溶液降到t1℃,正好在曲线上,说明溶液恰好饱和,符合题意;
D、未说明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t1℃时,M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B、根据 t2℃时,M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分析;
C、根据t1℃时,M的溶解度及b点溶解度进行分析;
D、析出晶体质量10g,则需要知道饱和溶液质量。
17.【答案】96;120
【解析】【解答】解:设需要酒精质量为x,
则 ,
酒精体积: ,
故填:96;120。
【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18.【答案】(1)50g
(2)A
(3)20%
(4)D
【解析】【解答】(1)t℃时,100g水中溶解50g这种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故填:50g。(2)图中n和m的区别是n中有100g水,m中有80g水,溶质相同都是25g,n、m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所以n中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m中溶质质量分数;w和z都在曲线上,都属于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又因为温度没变,溶解度就不变,所以w和z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为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z =w>m>n,故A正确;
故答案为:A。(3)n点表示的是100g水中溶解25g这种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故填:20%。(4)该图示是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没有说溶解度,所以不能说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物质的溶解度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质质量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n点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分析;
(4)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分析。
19.【答案】150;1350
【解析】【解答】溶液在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所配制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 ,则所需浓溶液的质量为: ,所需要水的质量为: 。
【分析】根据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20.【答案】31.6g;玻璃棒;饱和;37.5%;过滤;1=2>3;硝酸钾68.7g;BC
【解析】【解答】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称取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60℃,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60g硝酸钾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③I、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
II、溶液1蒸发水得到溶液2,未有溶质析出,其中的溶质硝酸钾质量相同,溶液2析出部分硝酸钾得到溶液3,溶质质量减小,故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1=2>3。
III、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溶解度为36g,实验中氯化钠未析出,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固体M的成分为硝酸钾,质量是84.5g-15.8g=68.7g。
IV、A、由于溶液2中硝酸钾在80℃时成为饱和溶液,所以只要温度下降,就有硝酸钾析出,所以温度不止在40℃-60℃就析出,而是低于80℃就析出,所以A不正确;
B、从上述计算过程中,氯化钠一直处于未达到饱和的状态,不会有氯化钠析出,所以B正确;
C、20℃时50g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溶液溶解了8g、15.8g,所以二者没有完全分离,所以C正确;
D、原溶液内溶剂为100g,当温度在80℃时,溶解硝酸钾质量为84.5g,为不饱和溶液,温度下降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所以最终析出晶体质量减少,所以D不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 ① 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② 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③ 根据实验操作及溶解度概念分析
21.【答案】(1)不饱和
(2)加溶剂(加水)
(3)变小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P点在甲溶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为甲的不饱和溶液;(2)任何溶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都可通过加入加溶剂(加水)的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也可变为不饱和溶液;(3)从图中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的,t2 ℃时的溶解度一定大于t1 ℃的,将t2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一定会有甲物质析出,溶质质量会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
【分析】(1)根据P点处于甲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一定克达到目的方法是加溶质和蒸发溶剂;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可以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也能达到目的;
(3) 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知,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 ,会有溶质析出,而溶剂质量不会改变,故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22.【答案】(1);
(2)C;液封漏斗下端,防止漏气
(3)10;50
(4)浓硫酸;黑色粉末变红;c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充满水的双管集气瓶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通入。补画见答案;
(2) 要想控制反应速率,需要可以控制进入的药品的量,C中的注射器可以控制进入的液体药品的量,故选C;
长颈漏斗在使用时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液封漏斗下端,防止漏气;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 30%的过氧化氢溶液 的质量为x,则60g×5%=x×30%,解得x=10g。 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 10g;
加水的质量=60g-10g=50g,故加水50mL;
(4)G中的干燥剂的名称是浓硫酸;
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
B装置用来制取氢气,G对氢气进行干燥,防止氢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E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F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H是验证氢气的可燃性,故正确的顺序为 B→G→E→F→H ,应选c。
【分析】(1)要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
充满水的双管集气瓶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通入;
(2)要想控制反应速率,需要可以控制进入的药品的量,可以使用注射器或者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是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稀释或浓缩类问题,借助的是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加入水的体积可以借助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差来计算;
(4)常在洗气瓶中加入浓硫酸用来干燥气体;
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实验现象;
应从实验目的来连接实验装置,B装置用来制取氢气,G对氢气进行干燥,防止氢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E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F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H是验证氢气的可燃性,故正确的顺序为 B→G→E→F→H 。
23.【答案】(1)NH4Cl
(2)136.6g
(3)26.5%
【解析】【解答】解:(1)由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NH4Cl。(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
故答案为:(1)NH4Cl;(2)136.6g;(3)26.5%。
【分析】(1)看溶解度数据,变化大的影响大。(2)对应温度,氯化钠溶解度进行计算。(3)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24.【答案】(1)170
(2)解:根据图象可知,当加入10克稀盐酸溶液时,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2.87克),设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生成硝酸质量为y
AgNO3+HCl= AgCl↓+ HNO3
170 143.5 63
x 2.87g y
X=3.4 g y=1.26 g
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6.8%
答:N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8%
(3)解: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2%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2%
【解析】【解答】解:(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8+14+16×3=170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观察图像可知,沉淀的质量的最大值是2.87g,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代入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硝酸银的质量和生成硝酸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