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1 09: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仅发生了吸热的扩散过程
D.配制50g16%的NaCl溶液,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浓度偏大
2.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25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2.0g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23mL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蒸发皿 D.量筒
4.在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阳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小阳的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向右偏,调节游码至天平平衡 准确称量氯化钠质量
B 称取氯化钠时,将剩余的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C 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D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A.A B.B C.C D.D
5.规律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下列分析归纳中,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工业氧气”
B.为准确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可将硫酸铜晶体放入量筒,再精确加入一定量程的蒸馏水,振荡即可得到溶液
C.氧气常规收集方法中,收集纯度较高的氧气,一般采用排水集气法
D.一般情况下,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
6.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铁架台 D.玻璃棒
7.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水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用固体碳酸钠配制5%的溶液
D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片 测定雨水的酸度
A.A B.B C.C D.D
8.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漏斗 B.烧杯
C.胶头滴管 D.玻璃棒
9.某实验小组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进行的下面操作中,造成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选用空气中久置的NaOH固体
B.称取NaOH时,天平指针略向左倾斜
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取数据
D.转移配得溶液时,少量溶液洒落瓶外
10.“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实验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Cl B.称取NaCl
C.量取H2O D.溶解NaCl
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Zn和Fe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FeSO4溶液后过滤
B.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50mL量筒量取水
D.鉴别NaOH溶液、Ca(OH)2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
12.某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之一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食盐溶液”.下列是某同学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A.计算需要氯化钠4g、水50g
B.将氯化钠放置到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C.将氯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用玻璃棒搅拌加快食盐溶解
13.小刚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14.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15.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计算:需氯化钠的质量为7.5g,需要水的体积为42.5mL
B.称取氯化钠:托盘天平未经调零即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
C.量取水: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
二、填空题
16.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若将溶液稀释,使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应向此溶液中加水    g。
17.某同学用提取的精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参与完成:
①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为   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应放在   (填“左盘”或“右盘”)。
③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10mL、25 mL、50 mL、100 mL)。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的   保持水平。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④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备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实验所需水的体积为   (水的密度是1g/mL);如果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偏小”)。
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右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质量相同的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9.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称量前先要调节托盘天平的   ,称取   g NaCl,并需加水   mL.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取上述已配好的溶液10g加水稀释到20g,可得到   %NaCl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
20.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氧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
(2)实验结束后对所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21.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①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②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11%。
(2)下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①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写出实验Ⅰ中A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四、推断题
22.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图中①是   池(填“蒸发”或“冷却”)。
(2)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3)母液为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实验室要配饱和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具体步骤:①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g②称量固体氯化钠③量取一定体积的水④   。
五、计算题
23.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与金属锌反应制取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水和浓硫酸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g;
(2)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取配制后的溶液50g与足量的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水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B、海水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
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答案】A
【解析】【解答】A、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25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故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25g×8%=2.0g,故A说法符合题意;
B、因为氯化钠会粘在天平盘中,不易倒出,要放在纸片上称量,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溶质溶解,但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23mL水时,若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大于32mL,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B、称量氯化钠前在托盘内放入滤纸;
C、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D、仰视读数会使水的体积偏大,质量分数偏小。
3.【答案】C
【解析】【解答】配制溶液时不能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配置溶液用到天平,烧杯、量筒和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A. 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偏少,应该再添加药品,故不符合题意;
B. 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应放入指定容器中,故不符合题意;
C. 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数比较准确,故符合题意;
D.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但是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托盘天平称取物质时,指针向右偏,说明药品偏少。
B、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C、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溶解固态物质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
5.【答案】B
6.【答案】C
【解析】【解答】A.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B.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不符合题意;
C.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铁架台,故符合题意;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答】A、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应加热蒸发水分,所需实验器材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坩埚钳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B不符合题意;
C、用固体碳酸钠配制5%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碳酸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碳酸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C不符合题意;
D、测定雨水的酸度可使用pH试纸,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片,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可以完成该实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所需的仪器,需要掌握常见实验需要的仪器。
8.【答案】A
【解析】【解答】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不需要用漏斗,
故答案为:A。
【分析】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据此分析所需仪器。
9.【答案】A
【解析】【解答】A、所用的固体NaOH在空气中久置,会导致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所以氢氧化钠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故A正确;
B、称量固体NaOH时,天平指针略向左倾斜,由于左物右码,天平指针略向左倾斜,称量的氢氧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偏大,故B错误;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错误;
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引起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从两个方面考虑:①溶质少了(称量时左码右物并移动了游码、药品中含有杂质等)②水量多了(量水时仰视读数,烧杯中原来有水等).
10.【答案】D
【解析】【解答】A、取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为:100×(1-5%)=95g,水的密度为1g/cm3,故需要95mL的水,该量筒的量程太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溶解需要用玻璃棒,可以加速溶解,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溶解时需要搅拌进行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后,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故起不到分离铁和锌的效果,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不能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故不符合题意;
D、NaOH溶液、Ca(OH)2溶液是碱溶液,稀硫酸是酸溶液,可以用碳酸钠一次性鉴别,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一次性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分离混合物,不能让组分转化成气体物质;
B、除杂时主要成分不能与除杂试剂发生反应;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D、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不同是物理或化学性质鉴别,加入试剂发生反应并产生不同的现象;
12.【答案】D
【解析】【解答】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4%=2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g=48g,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左物右码,所以B不符合题意。
C、溶解氯化钠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C不符合题意。
D、玻璃棒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食盐溶液 ,需食盐的质量是2g,水48g;
B.托盘天平在使用时固体物质应该放在左盘;
C.量筒是你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
D.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瓶塞倒放,用药匙取药品,故A操作不符合题意;
B、应左物右码,故B操作不符合题意;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符合题意;
D、加水的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故D操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溶液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考虑。
14.【答案】A
【解析】【解答】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然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8g=92g(合92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依据“俯大仰小”的原子,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值偏小,即溶剂的量少了,则溶液变浓了;
B、溶解过程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C、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根据需要液体的量。选用的量筒的量程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15.【答案】B
【解析】【解答】A. 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即水的体积为42.5mL,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托盘天平要先调零再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需要水的体积为42.5mL,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6.【答案】300
【解析】【解答】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应向此溶液中加水300g 。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分析】溶液稀释前后,一定是溶质的质量不会变化,根据此原则进行计算。
17.【答案】11.7;88.3;左盘;100 mL;凹液面最低处;搅拌(加速溶解);偏小
【解析】【解答】配制溶液的一般过程是:计算,称量,溶解。
①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100g×11.7%=11.7g
溶剂水的质量=100g-11.7g=88.3g
水的体积=88.3g÷1g/mL =88.3mL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
③量取液体体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要最接近所量液体的体积,故要选用10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为了加快溶解速率,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④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仍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偏小。
故答案为:11.7;88.3;左盘;100mL;凹液面最低处;搅拌(加速溶解);偏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贴标签。
18.【答案】玻璃棒;45;偏小;AD
【解析】【解答】①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玻璃棒;
实验所需水的质量为:50g﹣50g×10%=45g,合45mL;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A、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时,左物右码,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错误;
C、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C错误;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①根据配置溶液所需的仪器分析,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以溶剂的质量分数,量筒读数俯视偏大,氧气偏小分析
② A、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称量腐蚀性药品时放在玻璃器皿中分析
C、根据溶解固体在烧杯中进行分析
D、根据配置溶液的步骤分析
19.【答案】零点;7.5;42.5;在左盘卸去一部分氯化钠;7.5
【解析】【解答】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先调整天平零点;图中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故称取固体氯化钠质量=50g×15%=7.5g;加水质量=50g-7.5g=42.5g,因水的密度为1g/cm 3,故量取水的体积为42.5mL;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大,应该在左盘取出一部分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上述已配好的溶液10g含有氯化钠质量=10g×15%=1.5g,将溶液稀释到20g,此时容质量分数=(1.5g/20g)×100%=7.5%。
故答案为: 零点 ; 7.5 ; 42.5 ; 在左盘卸去一部分氯化钠 ; 7.5
【分析】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可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减去溶质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左说明物质质量大于砝码质量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20.【答案】(1)CBDEA
(2)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解答】(1)配制的流程图如图,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取药品)B(称量)D(把氯化钠倒入烧杯中)E(把水倒入烧杯中)A(溶解),即实验步骤为CBDEA。
(2)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游码读数不为零),称取食盐的质量偏少,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合理即可)。
【分析】配置的步骤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配置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溶质偏少或水偏多。
21.【答案】(1)BDC;小于
(2)酸的种类不同;Zn + H2SO4 = ZnSO4 + H2↑;Cu +2AgNO3=2Ag +Cu(NO3)2;C D
【解析】【解答】(1)
①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溶解、过滤、蒸发,故填:BDC
② 仰视读数,测的的液体的体积比实际的大,因此 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比实际的小。
(2) ① 实验一选用的酸种类不同,不能用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Zn + H2SO4 = ZnSO4 + H2↑
②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方程式为:Cu +2AgNO3=2Ag +Cu(NO3)2
③ 实验 Ⅱ中 C实验得出铜比银活泼,D实验得出铁比铜活泼,E得出铁比银活泼,因此 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CD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方法及量筒读数俯大仰小分析
(2) ① 根据控制变量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② 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③ 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的盐溶液或取两边金属的盐溶液和中间金属分析
22.【答案】(1)蒸发
(2)增大
(3)饱和
(4)3;溶解
【解析】【解答】(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所以图中①是蒸发池;(2)蒸发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3)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3%=3g;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
故答案为:(1)蒸发;(2)增大;(3)饱和;(4)3,溶解。
【分析】(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2)根据蒸发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化变大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的方法分析
23.【答案】(1)100
(2)散热,以免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
(3)0.2
【解析】【解答】(1)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0g×19.6%=x×98% x=100g。
(2)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散热,以免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
(3)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
故答案为:(1)100;(2)散热,以免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3)0.2。
【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硫酸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