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1 09: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物质名称 西红柿汁 柠檬汁 牛奶 肥皂水
pH范围 4~5 2~3 6~7 9~10
A.西红柿汁 B.柠檬汁 C.牛奶 D.肥皂水
2.将下列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会变红的是(  )
A.NH3 B.O2 C.NO2 D.SO2
3.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能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依次显示红色、紫色、蓝色三种颜色的是(  )
A.Na2SO4、NaOH、NaCl B.CO2、Na2SO4、Ca(OH)2
C.HCl、NaOH、NaCl D.KOH、NaCl、HNO3
4.小冬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记录如下,由下表判断,不能做指示剂的是(  )
  植物的汁液 在酸性溶液中 在中性溶液中 在碱性溶液中
A 牵牛花瓣 红色 紫色 蓝色
B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C 紫萝卜皮 红色 紫色 黄绿色
D 月季花瓣 浅红色 红色 黄色
A.A B.B C.C D.D
5.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6.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丙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乙>丙>甲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7.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除铁锈的是(  )
A.氢氧化钠 B.稀盐酸 C.食盐水 D.蒸馏水
8.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在运输浓硫酸的车上应该粘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9.《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硫酸亚铁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10.能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所用试剂为(  )
A.碳酸钠粉末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氧化铜
11.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能量变化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D.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12.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碱变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13.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X是SO 2,Y是NaOH溶液 B.X是CO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O3溶液 D.X是NO,Y是石灰水
14.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15.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推理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任何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前后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KOH溶液中的OH-一定也能与酸反应
二、填空题
16.阿依、阿卓、阿牛春游时,发现了一株被太阳晒成紫红色的蒲公英,他们将其带回家洗净、捣碎,用阿达喝的老白干浸泡,再用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将其分成两份。已知紫红色蒲公英汁与紫色石蕊性质相同,请您预测:向一份中滴入食醋,会显   色,向另一份中滴加餐具洗洁精,会显   色。
17.厕所用清洁剂(含盐酸)不慎洒到铝制容器上,会有气体产生,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
18.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变酸性土壤的固体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   .
19.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液体、气体、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1)若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为空气,将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液体A,固体C可能是什么物质?请给出两种不同组合(C为不同类别物质),组合一:    ,化学方程式    ;组合二:    ,化学方程式    。
(2)若 A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C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气体B是    固体C是    。
三、综合题
20.学习了盐酸的性质后,小军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军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   色;
(2)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试写出一个盐酸与该类别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   (填一种即可);
(4)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现在小军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下列因素不影响镁和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是   (填序号);
A.盐酸的质量分数
B.温度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两种金属的形状
写出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探究题
21.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   ,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   。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 、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   一定错误。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成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有气泡产生
22.Ⅰ.小明同学的自行车锁生锈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他怎样也开不了,于是他把锁拿到修理店请师傅帮他解决。老师傅很快拿出一瓶喷剂,叫小明往锁孔里轻轻喷一下,一会儿后,锁终于可以用钥匙打开了。小明感到很惊奇,问老师傅是什么原因,老师傅只会使用但不能解释。小明决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弄明白,他仔细看了喷剂瓶上的说明,原来它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明顿时恍然大悟……,
(1)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小明思考了一会,谦谦有礼地对老师傅说,以后使用这种喷剂不能过量使用,否则会损坏铁质锁,老师傅微笑着点点头,请你再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2)Ⅱ.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3)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   和   (填孔穴序号,下同)。
(4)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
(5)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 蚁酸显酸性,为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碱性物质。
A、西红柿汁pH范围为4~5,pH<7,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柠檬汁pH范围为2~3,pH<7,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牛奶pH范围为6~7,pH≤7,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故C错误;
D、肥皂水pH范围为9~10,pH>7,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由酸碱中和原理,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呈碱性的物质,根据pH与酸碱性关系选择。
2.【答案】A
【解析】【解答】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正确;
B.氧气不能是酚酞溶液变色,错误;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错误;
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据此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 Na2SO4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分别呈中性、碱性、中性,能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依次显示紫色、蓝色、紫色三种颜色,故A不符合题意;
B. 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其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Na2SO4溶液、Ca(OH)2溶液分别呈中性、碱性,能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依次显示紫色、蓝色,故B符合题意;
C. H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分别呈酸性、碱性、中性,能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依次显示红色、蓝色、紫色三种颜色,故C不符合题意;
D. KOH溶液、NaCl溶液、HNO3溶液分别呈碱性、中性、酸性,能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依次显示蓝色、紫色、红色三种颜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酸性、碱性、中性溶液能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依次显示红色、蓝色、紫色三种颜色
4.【答案】B
【解析】【解答】由于胡萝卜的汁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相同的颜色,所以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要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分析。
5.【答案】C
【解析】【解答】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说明加入了食醋而显酸性,
故答案为:C。
【分析】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食盐、味精和香油显中性,食醋显酸性;
6.【答案】A
【解析】【解答】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甲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值<7;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乙溶液显碱性,溶液pH值>7;丙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溶液pH值=7。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故答案为:A。
【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7.【答案】B
【解析】【解答】A. 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氢氧化钠不能氧化铁反应,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锈,符合题意;
C.食盐水不能氧化铁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铁锈不溶于水,蒸馏水不能除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结合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标志是可循环利用,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浓硫酸不具有自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硫酸属于腐蚀性药品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 硫酸亚铁是盐溶液,不能和活泼性弱的金属,如金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盐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气泡,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银、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错误; B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正确;C符合题意;
D、稀硫酸、稀盐酸均能氧化铜反应,出现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现象,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鉴别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根据特征反应现象判定区分物质,一般选用一种试剂分别与其反应,要求现象明显。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能量变化,该选项叙述不符合题意;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该选项叙述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叙述不符合题意;
D、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氢氧化钠属于碱,该选项叙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及性质分析。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符合题意;
B、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B不符合题意;
C、碱氢氧化钡或盐氯化钡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C符合题意;
D、碱能与CO2反应生成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酸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
13.【答案】D
【解析】【解答】A. SO 2能与NaOH溶液反应,2NaOH +SO2 = Na2SO3 + H2O,反应后气体减少,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A不符合题意;
B. CO 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反应后气体减少,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B不符合题意;
C.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并且2体积的氯化氢气体与碳酸钠反应生成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都导致锥形瓶内的气体减少,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C不符合题意;
D. NO与石灰水不反应,锥形瓶内气体不减少,压强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这个体系中,气球处于体系的内部,小气球鼓起来,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气球膨胀,可能是锥形瓶内的气体被液体吸收,也可能是两种物质相互作用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降低。
14.【答案】C
【解析】【解答】A、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A不符合题意;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碱不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符合题意;
D、碱溶液能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复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中的碱和盐必须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水或者沉淀。
15.【答案】D
【解析】【解答】A、酸溶液的pH小于7,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氢钠溶液的pH小于7,但是盐溶液,A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都属于碱,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共性,碱中含有氢氧根,因此所有的碱都能与酸反应。
16.【答案】红;蓝
【解析】【解答】紫色石蕊遇到酸性变红,遇到碱性变蓝,所以加入食醋(显酸性)会变红色;洗洁精(显碱性、可去除油污)变蓝色。
【分析】食醋显酸性,紫色石蕊遇到酸性变红,洗洁精显碱性,遇到碱性变蓝。
17.【答案】H2
【解析】【解答】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H2。
【分析】根据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18.【答案】氢氧化钙;都含有氢氧根离子;碳酸钠
【解析】【解答】解:(1)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钙;(2)都含有氢氧根离子;(3)碳酸钠.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进行分析;
(2)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19.【答案】A为稀硫酸或盐酸,C为Zn、Fe、Mg、Al等活泼金属;Zn+2HCl=ZnCl2+H2↑;A为稀硫酸或盐酸,C为Na2CO3、CaCO3等碳酸盐;CaCO3+2HCl=CaCl2+H2O+CO2↑;CO2、 HCl 、等酸性气体;NaOH等可溶性碱
【解析】【解答】(1)当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时,气球会因膨胀而鼓起来;由于“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A为酸性物质,结合“将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可知有气体生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或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气球都会因膨胀而鼓起来。
(2)当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时,气球很快会被吸入试管中,可考虑试管内的气体被吸收消耗,即B气体能与A、C形成的溶液反应,使气压减小,则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故B可为CO2、HCl等酸性气体,而C可为NaOH等可溶性碱,以便与水形成碱液,来吸收酸性气体。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题眼”,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
20.【答案】(1)红
(2)碱;NaOH+HCl=NaCl+H2O(符合条件即可)
(3)符合条件的盐即可
(4)C;Zn + 2HCl = ZnCl2 + H2↑
【解析】【解答】(1)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变红。(2)盐酸有五条化学性质:与指示剂反应、与金属单质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故填碱。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实验室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可填碳酸钙。
(4)A.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容器的大小与反应速度无关,C 符合题意;
D.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D 不符合题意。
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故答案为:(1)红(2)碱;NaOH+HCl=NaCl+H2O(符合条件即可)(3)符合条件的盐即可(4)C;Zn + 2HCl = ZnCl2 + H2↑
【分析】(1)根据酸与紫色石蕊变红解答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可得A为碱,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方程式解答
(3)根据盐和酸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结合发生的条件解答
(4)根据盐酸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金属的形状和大小影响实验结果解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21.【答案】(1)溶液变为红色;Fe2+
(2)6HCl+Fe2O3=2FeCl3+3H2O;因为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如果有盐酸,它们会起反应;③;盐酸(或硫酸等酸);④
【解析】【解答】(1)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为红色;反应后试管B中生成氯化亚铁,故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2+ ;(2)试管C中发生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钙,故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因为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如果有盐酸,它们会起反应;【作出猜想】因为③NaCl 、CaCl2和Na2CO3中,氯化钙和碳酸钠能发生反应,故小明认为猜想③一定错误;【进行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色滤液中不含氯化钙;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或稀硫酸等酸),有气泡,说明含有碳酸钠,故猜想④正确。
【分析】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2)碱性
(3)2;5
(4)3
(5)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解答】Ⅰ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Ⅱ(2)紫色石蕊遇碱性物质变蓝,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3)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2和5; (4)水显中性,遇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溶液呈紫色,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3;(5)孔穴4中原来是氢氧化钠,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分析】Ⅰ: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此反应对铁制品有腐蚀作用;
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物质显碱性,所以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先酸性,都可使石蕊变红;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所以对照试验是中性溶液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使得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