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十六年前的回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革命信仰高于一切:
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资料
先锋与领路人:
提携后辈,被毛泽东视为"真正的老师"
思想界的“南陈北李”:
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所接洽的第一个人
白色恐怖下坚持战斗:
刑场上第一个走向绞架从容就义
“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中国革命大事记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
广州起义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血腥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年。
……
节点 时间
1
2
3
4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找出最关键的四个时间节点
(2 -…)
(8 -…)
(19 -…)
(30 -…)
初读课文
节点 时间 事件
1
2
3
4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
李大钊( )
李大钊( )
李大钊( )
李大钊( )
坚守
被捕
被审
被害
请从“李大钊”的角度,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事件
初读课文
节点 时间 事件
1
2
3
4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
李大钊( )
李大钊( )
李大钊( )
李大钊( )
坚守
被捕
被审
被害
十六年前的回忆
走进描写,感知回忆
其实,清晰地留在李星华记忆中的不仅有时间节点,不仅有关键事件,还有李大钊的言行、李大钊的外貌、李大钊的神态。
再一次扫描课文,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文中对李大钊言行、外貌和神态的描写
走进描写,感知回忆
走进描写,感知回忆
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六年,然而李大钊的言行、外貌和神态,李星华却清晰地记得,就像在昨天。比如——
走进描写,感知回忆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外貌)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言行)
走进描写,感知回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神态)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神态)
……
锁定反常,阅读思考
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反常表现。
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为什么李大钊有这些反常表现。
3.写一写:从这些反常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着怎样的品格。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慈祥的
慈祥,疼爱、关心、保护子女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对比
锁定反常,阅读思考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读出李大钊对孩子的体贴关爱,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锁定反常,阅读思考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形势严峻
沉着冷静,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从容镇定
锁定反常,阅读思考
大山般的父爱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锁定反常,阅读思考
4月6日被捕,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十几天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今天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你是李大钊的女儿,你在法庭上一眼看到父亲这样的穿着、这样的外貌,你难道就没有什么疑问吗?
锁定反常,阅读思考
李大钊从被捕到被害,在狱中度过了22天非人的生活。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各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然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全部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甚至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
相关资料
十六年以后的李星华清晰地记得,那天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
可是,一向戴眼镜的父亲这次却——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那张——
透视反常,抵达精神
意志坚定、忠于革命忠于党
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平静而慈祥的脸
思考:这样的反常神态,这样的反常外貌,这样的反常言行,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透视反常,抵达精神
那年春天,他的心 。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讲的 。
4月6日那天,他的心依然 。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讲的 。
在法庭上,李星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的心依旧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被一种
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透视反常,抵达精神
庭审就要结束了,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说完了最后一段话,又望了望我们。那一刻,李大钊有多少心里话想对女儿说啊!而李星华呢,又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父亲说啊。请两边一三两组同学进入父亲李大钊的角色,中间第二组同学进入女儿李星华的角色,把各自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父女诀别,尝试写话
父女诀别,尝试写话
(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拾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935年5月29日,红四团的22位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只剩下铁链的泸定桥,奋不顾身,冲向敌阵,夺取了红军长征又一次关键胜利。
他们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力量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拓展资料,传承文脉
1947年1月12日,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保护党的组织,共产党员刘胡兰毫无惧色地走向敌人的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
她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力量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拓展资料,传承文脉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共产党员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托起炸药包,炸毁敌人暗堡,使胜利的红旗高高飘扬。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力量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
1998年,举世罕见的洪灾肆虐全国。人民子弟兵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众志成城,创造了抗洪救灾、保卫家园的伟大奇迹。
2020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舍生忘死,逆行而上,奋斗在抗疫的最前线。
所有这些人的心都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力量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拓展资料,传承文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