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27 * 一个粗瓷大碗
同学们,《司马光》一课让我们认识了沉着、机智的司马光;《灰雀》一课让我们认识了善解人意的列宁;《手术台就是阵地》让我们认识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那么《一个粗瓷大碗》又会给我们介绍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中去看看吧。。
导入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赵一曼
(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它在1931年至1945年间持续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敌战斗。
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楼高94.7米,中央7层,两侧4层。截止至2012年末,全馆有22个陈列厅、2个陈列广场。军博收藏34万多件文物和藏品。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我会认
陈列 赵一曼 抗联
水缸 还书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我会读
陈列:
感动:
不禁:
为难:
注意:
词语理解
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抑制不住;禁不住
感到难以应付
把心思、思想放在某一方面
多音字
还
hái
huán
还有
归还
“大家谁还(hái)有意见?”话音刚落,就有人喊:“有人来还( huán )帐啦!”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2.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听课文朗读,思考:
这篇文章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________,在艰苦的环境中关心_________胜于关心_____,与战士们一起 ________、 的事。
课文内容
赵一曼
战士
自己
同甘共苦
坚持抗日
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交代粗瓷大碗的来历,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10):具体记叙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突出了赵一曼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11):交代了粗瓷大碗的去向。
默读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粗瓷大碗的来历。
品读课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
品读课文
交代了这个粗瓷大碗的来历——是赵一曼用过的。
首句点题,通过倒叙的记叙方法,制造了悬念,增强了感染力。
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
品读课文
“仅仅”“一次”“但是”说明这个碗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才能让抗联老战士在赵一曼仅用过一次的情况下认出这个碗。
默读第2~10自然段,了解这个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品读课文
有一次,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
送碗
交代了粗瓷大碗最初是由小通讯员送来的。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他送来。
送碗
交代了小通讯员送碗的原因——赵一曼没有碗。
舍己为人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他送来。
送碗
写出了粗瓷大碗的来之不易
舍己为人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的。从中体现了赵一曼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
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从哪里拿来的?从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出小通讯员的为难。
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小通讯员的语言描写,交代了这个碗是从被消灭的敌人那儿找来的。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用碗
说明赵一曼已经多日没有吃过饱饭了。这句话是小通讯员的所做所想,表现出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爱戴,也反映战士们的和谐友爱。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
用碗
说明写出了粮食之少,直接说明抗联部队的生活条件之艰苦。
点明了艰苦的程度之深。
写出了抗联部队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时间之久。
野菜
草根
橡子面
艰苦
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抗联部队生活的艰苦。这句话表明并不是只有战士几个月来没有沾过粮食,团长和政委也是一样的,他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体现团长和政委以身作则的品质。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连用三个“想起”构成了一个排比句式,说明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后想到了很多人,但是她唯独没有想到她自己,体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动作描写,写出了赵一曼把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到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和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动作描写,写出了赵一曼把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到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和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炊事员老李“没有吭声”是因为他知道赵一曼并不想让别人发现赵一曼将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而着急。
“眼里却含着泪花”是因为他被赵一曼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
神态描写
炊事员老李为什么”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
失碗
读出小通讯员的无可奈何。
小通讯员说的“丢”碗是什么意思?
结合第二段中的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和最后一段可知,赵一曼“丢”碗,实际上是送给更需要它的人了。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
默读第11自然段,了解这个粗瓷大碗的去向。
品读课文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交代了赵一曼是把粗瓷大碗送给了缺少菜盆的七班。
赵一曼用过的这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这个粗瓷大碗是东北抗日联军团政治委员赵一曼烈士生前曾经使用过的,它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它记叙这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赵一曼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自己的崇高精神,也向我们无言的叙述了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这篇文章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叙述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在艰苦的环境中关心战土胜过关心自己的事情,赞扬了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