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01(中图版)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范围:人教八上全册
一、选择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结合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 )
A.顺时针转 B.逆时针转 C.自东向西转 D.自西向东转
2.神州十六号飞船出舱活动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哪一段(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3.宇航员出舱活动当天,西安市的同学们感受到( )
A.天黑的很晚 B.天亮的很晚
C.下午天气很冷 D.中午太阳很柔和
【答案】1.D 2.B 3.A
【解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出舱活动是7月20日,此时位于夏至日(6月22日)与秋分日(9月23日)之间,即b段。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活动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西安市昼长夜短,所以天黑的晚,天亮的早,A正确,B错误;此时为夏季,全天气温较高,中午太阳辐射较强,CD错误。故选A。
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利用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是( )
A.90:10 B.71:29 C.52:48 D.50:50
5.下列关于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B.陆半球集中分布了七大洲
C.水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 D.水半球集中分布了四大洋
6.①②所示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白令海峡
【答案】4.B 5.C 6.A
【解析】4.在陆半球海洋占52%,陆地占48%,在水半球海洋占90%,陆地占10%,故总体看海陆面积之比是( 52%+90%) : ( 48%+10%) =71 : 29,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A错误;陆半球集中分布了五个大洲,B错误;水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C正确;水半球集中分布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D错误;故选C。
6.①非洲和②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A正确;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BCD错误;故选A。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2020年11月10日,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下图为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7-9小题。
7.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①均不临印度洋②均为北半球的国家
③均位于亚欧大陆上④均为海陆兼备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图中( )
A.所有陆地连接在一起 B.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小
C.南极洲的面积最大 D.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广阔
【答案】7.A 8.A 9.D
【解析】7.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是全球地表最深处,是继南、北两极和珠穆朗玛峰后的世界第四极。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读图可得,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读图可得,俄罗斯、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都不濒临印度洋,都位于北半球,①②正确;俄罗斯和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上,美国位于北美洲,日本和英国都属于岛国,③错误;俄罗斯、中国和美国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日本和英国都属于岛国,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
9.地球表面的海洋是互相联通的,而陆地则被海洋分隔开了,并没有连接在一起,A错误;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B错误;七大洲中亚洲的面积最大,C错误;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广阔,D正确。故选D。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它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10-12小题。
10.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 )
A.沙漠 B.森林 C.海洋 D.河流
11.魏格纳提出的关于海陆变迁的学说是( )
A.海底扩张论 B.板块构造理论 C.大陆漂移学说 D.地质构造学说
1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张裂而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而成
【答案】10.C 11.C 12.B
【解析】10.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运动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C正确,故ABD错误,故选C。
1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关于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关于海陆变迁的学说较多,与魏格纳相关的关于海陆变迁的学说是大陆漂移学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抬升形成山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 “海洋绿肺”美誉。下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关于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D.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曲折
14.关于红树林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高于南界 B.集中分布于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多分布在年均温20°C以上的海岸地区 D.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
【答案】13.A 14.C
【解析】13.任意平分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在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A正确;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在冬季和夏季不同,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B错误;图中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先逐渐增加,越过赤道后,再逐渐降低,C错误;南半球海洋面积多,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小,所以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D错误。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选A。
14.读图可知,红树林分布主要分布在0到30°之间的低纬度地区热带沿海地区,主要为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北界的纬度低于南界,A错误,C正确;红树林分布区等高线相对稀疏,故B错误;红树林广泛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东西沿岸地区, D错误;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选C。
读四地气温降水年变化柱状图,完成下面15-19小题。
15.四地中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温和降水情况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6.关于乙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B.冬长夏短,气候严寒
C.终年炎热干燥 D.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17.丙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
18.图中四地表示的气温年较差最大和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
A.丁地 B.丙地 C.乙地 D.甲地
【答案】15.D 16.A 17.B 18.D
【解析】15.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与丁地气候特征一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读图可知,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读图可知,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热带雨林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错误;高山高原气候特征是终年低温,气温日较差大,D错误;故选B。
18.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读图可知,甲地冬季气温最低,冬季寒冷,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年7月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主题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呈现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表示:愿与有关各方积极配合,维护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会期间,代表们使用的铅笔是用废旧纸张制成的
B.过元旦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纸质贺卡
C.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
D.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答案】19.A 20.B
【解析】19.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不会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水污染也不会导致二氧化碳猛增,②④错误。故选A。
20.“两会”所有用纸、笔是由废旧纸张综合利用制成的,利于保护树木,A不符合题意;过元旦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纸质贺卡,因此会破坏森林,减少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变暖,B符合题意;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加强植树造林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人口增长速度要与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统计图,完成下面21-23小题。
21.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 )
A.-0.2% B.0.4% C.1.1% D.2.1%
22.丁国最有可能位于(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23.下列关于丁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该国应该采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②该国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可能很重
③该国可能出现青年就业困难的现象 ④该国可能面临着国防兵源不足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1.B 22.C 23.B
【解析】21.读图可知,甲国出生率为4.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4.0%-3.6%=0.4%,故选B。
22.丁国出生率约为0.25%,死亡率约为0.5%,自然增长率为-0.25%,为负值,这是发达国家才有的现象,结合选项,该地位于欧洲,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故选C。
23.读图可知,丁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也就是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等,故需要鼓励生育,补充人口,①②④正确,人口过少不会带来就业困难,③错误,故选B。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24-26小题。
24.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5.⑦处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
A.环境湿热 B.气候干热 C.气候寒冷 D.空气稀薄
26.⑤所在大洲北部的人种、语言、宗教分别是( )
A.黄种人\英语\基督教 B.白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C.黑种人\汉语\佛教 D.混血人\西班牙语\佛教
【答案】24.A 25.C 26.B
【解析】24.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世界人口分布的四个稠密区是:①欧洲西部、②亚洲南部、③亚洲东部、④北美洲东部,A正确;⑤撒哈拉沙漠地区、⑥亚马孙平原、⑦北冰洋沿岸,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排除BCD,故选A。
25.读图可知,⑦位于北冰洋沿岸,属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6.读图可知,⑤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非洲北部主要为阿拉伯人,讲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不平等的,图为两类国家经济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国家中属于A类国家的是( )
A.日本 B.赞比亚 C.美国 D.英国
28.两类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作( )
A.南北对话 B.南北合作
C.南南对话 D.南南合作
【答案】27.B 28.A
【解析】27.由图可知,A类国家出口的以初级农矿产品为主,新产品价格低,获得的利润少,进口高档工业产品为主,价格高,导致穷国越穷,属于发展中国家,以上四个国家中,日本、美国和英国都是发达国家,只有赞比亚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CD,故选B。
28.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A类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称为“南方国家”;B类国家出口工业产品为主,产品价格高、获得的利润多,属于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北部,称为“北方国家”,两类国家间的合作称为“南北对话”。故选A。
下图为“德国某聚落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图中聚落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城市 B.金融城市 C.农村 D.渔村
30.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设施数量、规模不同
C.房屋高矮、密度不同 D.道路类型、宽窄不同
【答案】29.C 30.A
【解析】29.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读图可知,图中房屋低矮,规模较小,人口稀疏,是农村的景观特征,C正确。排除错误选项ABD,故选C。
30.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A正确。排除错误选项BCD,故选A。
二、解答题(4个小题,共40分)
31.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资料图”,和“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A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B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是 。
(2)图中F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温降水直方图,请你描述F地的气候特点: 。
(3)图中纬度大致相当的D、E、F三地的降水资料,反映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
(4)D地气温年较差小,E地气温年较差大,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5)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北京最冷月是 月。
如下图示意某地等温线分布,数值关系为a>b,阴影部分表示陆地,另一部分表示海洋。读图判断。
(6)此图示地区所在的半球和季节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7)M地( )
A.正值高温多雨期 B.为地中海气候 C.树叶枯黄落叶 D.温度低于0℃
【答案】(1)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在赤道附近
(2)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海陆因素
(5) 温带季风气候 1
(6)D
(7)B
【详解】(1)图中A气候类型的名称是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以非洲面积最为广大,B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图中F气候类型的名称是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中气温降水直方图可得,该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我国的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3)由图可知,D位于大西洋沿岸,F位于太平洋沿岸,E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图中纬度大致相当的D、E、F三地的降水资料,反映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主要为海陆位置。
(4) D位于大西洋沿岸,深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该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小。E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气温年较差大,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5)北京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是1月,最热月是7月。
(6)如图所示表示的是等温线分布图,此时a>b,说明该区域气温向南递减,是位于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图;而阴影部分是陆地,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说明此季节是冬季,故选D。
(7)由上题可知,该区域是南半球,其纬度是向南递增,所以M点是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正是温和多雨的季节,其植被是常绿硬叶林,温度高于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出生率‰ 死亡率‰
A国 275 6 7
B国 108 42 18
图中①、②、③、④地区人口分布 (填“稀疏”或“稠密”),⑤、⑥、⑦、⑧地区人口
分布 (填“稀疏”或“稠密”),由此看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具有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特点。⑧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4分)
(2)人口稠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 ;从海陆位置看大部分位于 。(2分)
(3)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任写两点)(2分)
(4)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A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根据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特点,判断A国属于 (“高收入”或“中低收入”)国家。(2分)
【答案】(1) 稠密 稀疏 不均匀 空气稀薄、高寒
(2) 中低纬度 沿海
(3) 住房拥挤 交通堵塞等等(人口增长过快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4) -1 高收入
【详解】(1)根据图例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人口密度大,故人口分布稠密;⑤⑥⑦⑧四个地区人口密度均在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故人口分布稀疏;由此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⑧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气候高寒,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因此人口稀疏。
(2)根据海陆轮廓和相对位置判断,①为亚洲东部,②为亚洲南部,③为欧洲西部,④为北美洲东部,这四个地区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它们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人口;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教育医疗卫生难以改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表示公式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结合所给数据,计算A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1‰,出现人口减少,这类国家多数为发达国家,故判断A国为高收入国家。
33.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北京(40°N)某中学地理实践组开展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左图示意某日太阳光照分布,右图示意该实践组同学在阳光下测绘的竹竿影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时针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分)
(2)图示当日,太阳直射 (北/南)半球。左图中地刚迎来日出的是 (填数码序号),当日昼长夜短的是 (填数码序号)。(4分)
(3)实践组同学在上午日出后和正午分别测一次竹竿在阳光下影子状况,并制成右图,示意日出后的是图中的 (A/B),两图影子长短不等是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如果右图反映的是冬至日、夏至日正午阳光下竹竿影子图,其中表示冬至的是 (A/B),两图影子均朝向 。(4分)
【答案】(1) 逆 一天(约24小时)
(2) 北 ① ①和②
(3) A 自转 A 正北
【详解】(1)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成顺时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约24小时)
(2)据图可知,此时北极点附近出现了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①位于晨线上,所以刚迎来日出,④位于南半球,当日昼短夜长。①和②位于北半球,当日昼长夜短。
(3)一天中,日出后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与A图相符;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物体的影子短,与B图相符,两图影子长短不等是和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北京(4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之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如果AB两图反映的是冬、夏至日正午阳光下竹竿影子图,其中表示冬至的是A,影子长,两图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大翅鲸栖息于世界各大洋,每年会进行有规律的洄游,夏季到冷水海域捕食,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图为“全球大翅鲸分布及洄游路线示意图”。
(1)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大翅鲸的繁殖区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捕食区主要分布
在 纬度地区。
(2)每年7月,太阳直射 半球,甲 (大洲)东岸的大翅鲸向 (方向)洄游去捕食,乙 (大洲)西岸的大翅鲸向 (方向)洄游去繁殖。
(3)南、北半球大翅鲸的繁殖时间不一致,主要是受地球 运动的影响,南、北半球的
季节 (一致/相反)。
(4)①位于 洋,该处的大翅鲸常年生活在该海域,不进行洄游。
【答案】(1) 低 中高
(2)北 亚洲 北 大洋洲 北
(3) 公转 相反
(4) 印度
【详解】(1) 0°~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大翅鲸的繁殖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捕食区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2)每年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甲为亚洲,该地为夏季,亚洲东岸的大翅鲸向北洄游,去冷水海域捕食;乙为大洋洲,该地为冬季,大洋洲西岸的大翅鲸向北洄游,去温暖海域繁殖。
(3)南、北半球大翅鲸的繁殖时间不一致,主要是受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导致的。
(4)①位于印度洋,该处的大翅鲸常年生活在该海域,不进行洄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01(中图版)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范围:人教八上全册
一、选择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结合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 )
A.顺时针转 B.逆时针转 C.自东向西转 D.自西向东转
2.神州十六号飞船出舱活动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哪一段(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3.宇航员出舱活动当天,西安市的同学们感受到( )
A.天黑的很晚 B.天亮的很晚
C.下午天气很冷 D.中午太阳很柔和
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利用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是( )
A.90:10 B.71:29 C.52:48 D.50:50
5.下列关于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B.陆半球集中分布了七大洲
C.水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 D.水半球集中分布了四大洋
6.①②所示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白令海峡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2020年11月10日,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下图为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7-9小题。
7.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①均不临印度洋 ②均为北半球的国家 ③均位于亚欧大陆上 ④均为海陆兼备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图中( )
A.所有陆地连接在一起 B.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小
C.南极洲的面积最大 D.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广阔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它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10-12小题。
10.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 )
A.沙漠 B.森林 C.海洋 D.河流
11.魏格纳提出的关于海陆变迁的学说是( )
A.海底扩张论 B.板块构造理论 C.大陆漂移学说 D.地质构造学说
1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张裂而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而成
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 “海洋绿肺”美誉。下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关于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D.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曲折
14.关于红树林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高于南界 B.集中分布于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多分布在年均温20°C以上的海岸地区 D.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
读四地气温降水年变化柱状图,完成下面15-19小题。
15.四地中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温和降水情况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6.关于乙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B.冬长夏短,气候严寒
C.终年炎热干燥 D.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17.丙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
18.图中四地表示的气温年较差最大和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
A.丁地 B.丙地 C.乙地 D.甲地
2023年7月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主题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呈现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表示:愿与有关各方积极配合,维护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会期间,代表们使用的铅笔是用废旧纸张制成的
B.过元旦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纸质贺卡
C.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
D.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人口增长速度要与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统计图,完成下面21-23小题。
21.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 )
A.-0.2% B.0.4% C.1.1% D.2.1%
22.丁国最有可能位于(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23.下列关于丁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该国应该采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②该国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可能很重
③该国可能出现青年就业困难的现象 ④该国可能面临着国防兵源不足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24-26小题。
24.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5.⑦处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
A.环境湿热 B.气候干热 C.气候寒冷 D.空气稀薄
26.⑤所在大洲北部的人种、语言、宗教分别是( )
A.黄种人\英语\基督教 B.白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C.黑种人\汉语\佛教 D.混血人\西班牙语\佛教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不平等的,图为两类国家经济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国家中属于A类国家的是( )
A.日本 B.赞比亚 C.美国 D.英国
28.两类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作( )
A.南北对话 B.南北合作
C.南南对话 D.南南合作
下图为“德国某聚落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图中聚落最有可能是( )
A.工业城市 B.金融城市 C.农村 D.渔村
30.不同聚落类型景观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设施数量、规模不同
C.房屋高矮、密度不同 D.道路类型、宽窄不同
二、解答题(4个小题,共40分)
31.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资料图”,和“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A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B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是 。
(2)图中F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温降水直方图,请你描述F地的气候特点: 。
(3)图中纬度大致相当的D、E、F三地的降水资料,反映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
(4)D地气温年较差小,E地气温年较差大,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5)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北京最冷月是 月。
如下图示意某地等温线分布,数值关系为a>b,阴影部分表示陆地,另一部分表示海洋。读图判断。
(6)此图示地区所在的半球和季节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7)M地( )
A.正值高温多雨期 B.为地中海气候 C.树叶枯黄落叶 D.温度低于0℃
32.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出生率‰ 死亡率‰
A国 275 6 7
B国 108 42 18
图中①、②、③、④地区人口分布 (填“稀疏”或“稠密”),⑤、⑥、⑦、⑧地区人口
分布 (填“稀疏”或“稠密”),由此看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具有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特点。⑧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4分)
(2)人口稠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 ;从海陆位置看大部分位于 。(2分)
(3)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任写两点)(2分)
(4)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A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根据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特点,判断A国属于 (“高收入”或“中低收入”)国家。(2分)
33.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北京(40°N)某中学地理实践组开展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左图示意某日太阳光照分布,右图示意该实践组同学在阳光下测绘的竹竿影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时针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分)
(2)图示当日,太阳直射 (北/南)半球。左图中地刚迎来日出的是 (填数码序号),当日昼长夜短的是 (填数码序号)。(4分)
(3)实践组同学在上午日出后和正午分别测一次竹竿在阳光下影子状况,并制成右图,示意日出后的是图中的 (A/B),两图影子长短不等是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如果右图反映的是冬至日、夏至日正午阳光下竹竿影子图,其中表示冬至的是 (A/B),两图影子均朝向 。(4分)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大翅鲸栖息于世界各大洋,每年会进行有规律的洄游,夏季到冷水海域捕食,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图为“全球大翅鲸分布及洄游路线示意图”。
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大翅鲸的繁殖区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捕食区主要分布
在 纬度地区。
每年7月,太阳直射 半球,甲 (大洲)东岸的大翅鲸向 (方向)洄游去捕食,乙 (大洲)西岸的大翅鲸向 (方向)洄游去繁殖。
(3) 南、北半球大翅鲸的繁殖时间不一致,主要是受地球 运动的影响,南、北半球的
季节 (一致/相反)。
①位于 洋,该处的大翅鲸常年生活在该海域,不进行洄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